3萬家屈臣氏將「消滅收銀機」?上海這個新興產業如何從「雲裡霧裡」走向世界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9-02T05:18:22.628585+00:00

一家屈臣氏門店,沒有售貨員和收銀台,卻可以自動識別出顧客對什麼商品感興趣。一艘普通船舶的航行軌跡數據,可以分析出全球經濟走勢。這些數位化時代的「神奇」應用背後都有一項重要的技術支撐——雲原生。

一家屈臣氏門店,沒有售貨員和收銀台,卻可以自動識別出顧客對什麼商品感興趣。一艘普通船舶的航行軌跡數據,可以分析出全球經濟走勢。這些數位化時代的「神奇」應用背後都有一項重要的技術支撐——雲原生。

9月2日, 2022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元宇宙的數字原生進化」論壇在上海楊浦區創智天地舉行。上海市雲計算創新基地聯合長三角雲原生產業聯盟成員共同發起「數字原生共創計劃」,將促進技術生態、用戶生態、服務生態、投資生態和人才生態的深度融合,為上海城市及行業數位化轉型試點示範項目輸出「楊浦方案」。

從技術到應用:給零售店裝上「數字大腦」

外形看上去像一個行李拉杆箱,裡面裝有6台伺服器集群、高密度的計算結構和存儲計算網絡,這樣的「雲邊協同一體機」未來將分布在3萬多家屈臣氏門店當中,讓這些傳統小店升級為數位化門店。

雲原生技術如何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論壇上,楊浦雲原生企業DaoCloud與華為聯合最新發布的「雲邊協同一體機」或許是一個典型代表。

城市中,所有商業載體的核心信息系統是收銀機,而數位化門店的最直觀變化就是「消滅收銀機」。「收銀機只知道你買了這個東西,但不知道你購買行為的過程和感受。數字門店不以交易和消費為導向,更注重顧客的數位化體驗。」雲原生企業道客網絡創始人陳齊彥說。

在道客與屈臣氏合作的數字門店內,每一個貨架上都有傳感器,一個不到100平方米門店就有1000多個這樣的「數字觸角」。「它可以發現顧客對商品的興趣,對客戶感興趣的貨品進行定製,它會告訴你商品昨天的價錢、今天的價錢,讓你通過掃描加入手機『購物車』里。」

「數字觸角」還具有虛實結合的功能。「顧客挑選口紅時,鏡子是一個IT系統,人臉對著鏡子,口紅顏色就會自動渲染到嘴唇上。」門店部署了大量數字應用,比如「消費旅程系統」、「實時倉儲系統」、「邊緣計算系統」等,而驅動這些「觸角」的「數字大腦」,正是依賴於雲原生技術。

「雲原生技術的優勢在於把門店上千個傳感器關聯起來。」通過一台小小的「雲邊協同一體機」,眾多「數字觸角」的數據實現了統一管理,不需要再跨越大洋和國界傳到屈臣氏總部,一家門店就有一朵「小雲」。

過去,如果有人問起什麼是雲原生,不少人會覺得「雲裡霧裡」。如果說或2021年在楊浦舉辦的第一屆的「AI 時代的雲原生」論壇回答了「什麼是雲原生」這個問題,引起業界對雲原生這一新技術的廣泛關注,那麼今年的第二屆雲原生論壇瞄準的則是從技術向應用的升級。

楊浦將發揮作為「雲原生產業高地」集群先發優勢,加速推動雲原生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探索元宇宙的數字新生態服務與數位化應用。

「今天,『雲原生無處不在』這句話已經成為現實。」國際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的中國區總監Keith Chen陳澤輝說,「除了早期的網際網路行業,很多傳統行業,包括銀行、高速公路收費站、物流行業、政府部門、石油開採、衛星,乃至我們穿的球鞋等,都在使用雲原生技術。」

根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將會有超95%的數位化應用將被部署在雲原生平台上。雲原生技術與城市數位化轉型息息相關。

從企業到生態:一艘遠洋輪航行數據的價值

論壇上發布的另一項創新來自一家航運公司。2018年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研發雲原生系統架構,此後,公司的很多系統都基於雲原生技術框架,而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一個名為的「船視寶」全球海運大數據平台。

「所有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舶都安裝有一種設備,不斷對外發出自己的位置信息,以防止和其他船隻碰撞。」中遠海科總經理王新波告訴記者,「中遠海運作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有1000多艘船在全世界航行,每天會收到各種信號,船隻把原始數據傳回來,收集到資料庫。」

這些數據每10分鐘更新一次,覆蓋國內外25萬艘船,它們經過深加工後,蘊含著巨大的價值。王新波舉了一個例子:「一艘載有8萬噸白糖的船從巴西進口到國內,從裝船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它什麼時候抵達中國,準確掌握這個數據,將對白糖的期貨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如果沒有人去挖掘這個數據,它就會被浪費掉。」

「船視寶」平台通過一系列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將收集到的船舶地理和軌跡信息進行深加工後,可以分析出這艘船開到哪裡、裝什麼貨物、什麼時候到達、是否會遇到風浪等,判斷出船舶的各種行為狀態。而隨著分析深入,從遠洋輪的運貨類別、活躍度等,還可以洞察出全球經濟的運行情況。

目前,中遠海科已經形成115種關鍵算法,其中有80多種已獲得專利。「一個位置數據進來以後,平台會在瞬間用115種算法完成分析。」但公司同樣面臨一個問題:船舶的數據量太龐大。「比如全球有5000個港口,港對港的組合就是2的一萬次方,這個數據已經是無限大,而我們記錄了近30年每一天的數據,這些數據光靠我們自己分析不完。」

王新波希望,利用雲原生技術的「開源平台」,可以把龐大的數據開放共享出來,讓來自全球的科技公司基於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加工,把各種差異化數據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激活「沉睡」的數據資產。「每一家公司做自己的樂高積木,讓更多人拼出新的模型。」

中遠海科的願望,在本次雲原生論壇上得到實現。

大會上,上海雲基地正式發布「數字原生生態共創計劃」,聚焦技術生態、用戶生態、服務生態、投資生態和人才生態,打造開源共享的雲原生生態圈。

「加入數字原生共創計劃以後,我們希望與優秀的創業者一起攜手,共同來挖掘出『船視寶』平台數據的更大價值,開發出更多數位化應用場景。」王新波說,「我們願意共同投資,共同孵化更多的數據產品以及服務的新賽道。」

「開源社區」,是雲原生的世界的核心。雲原生企業遵循一套有別於普通科技企業的規則——大多數科技公司都對底層核心技術進行嚴格保密,但云企的從業者們更傾向於把底層技術在「開源社區」里向同行敞開。

「在CNCF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有超過133個開源項目,由來自187個國家,16萬7000多位貢獻者一起創造。」陳澤輝說,「共建生態,是走進雲原生世界的第一步。」

「數字原生生態共創計劃」的成立正是基於「開源文化」。該計劃將聯合雲原生技術領先企業、用戶企業、專業投資機構等雲原生產業生態合作方,以及高校、創新企業和創投機構,打通產品鏈、場景鏈、資金鍊。

「如果說過去我們側重於引進雲原生企業,形成集聚效應,那麼現在我們更需要布局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楊浦雲基地總經理楊苓說:「雲原生是一個支點,能為企業數位化轉型帶來底層邏輯的紅利,從技術底座到上層應用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作為國內雲原生領軍企業,道客近兩年來也一直致力於生態布局,組織了一系列「雲原生沙龍」。「其中包含『技術沙龍』,旨在給早期雲原生企業提供技術成長的建議,實現從0到1的技術突破;而『產業沙龍』則吸引產業需求方參與,解決技術方向等問題,促進從1到100的產業化發展。」陳齊彥說。

「構建雲原生技術產業生態,將有助於推動楊浦數字經濟產業更高質量發展。」楊浦區副區長施方說,楊浦區作為上海首批市級數位化轉型示範區,成功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未來將聚焦數字原生產業高地建設,打造產業培育長效機制,構建新生態體系。

從五角場到世界:引領本土企業走向世界

位於楊浦區大學路上的雲海大廈旁邊,一個占地5000平方米的「雲原生孵化空間」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中,預計每年有10個以上具有全球領先視野和技術的雲原生項目從這裡孵化誕生。

2010年,上海市政府發布雲海計劃,決定以創智天地為核心,建設上海市雲計算創新基地,使楊浦成為引領全國乃至世界雲計算發展的創新之地。2021年,楊浦區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的雲原生技術,組建長三角雲原生產業聯盟,率先培育雲原生產業新生態。

短短一年間,雲原生從陌生的概念迅速落地,本土雲原生企業逐步成長為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在國際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最新發布的Kubernetes項目全球貢獻度榜單上,道客排在第三位。「道客今年正式被選為雲原生指導委員會成員,這個委員會過去長期由谷歌、IBM等行業巨頭『把持』。」陳齊彥說。

CNCF看好中國的雲原生企業,究其原因在於中國的科技公司對雲原生的發展方向具有預見性。「國內雲原生企業是業務驅動的,我們每天都在解決複雜的業務場景,把零售門店、汽車公司、銀行等都搬到雲原生平台上。」

豐富的應用場景擴充了技術公司的眼界,這讓一家家雲原生企業從位於五角場的雲基地逐步走向世界。

論壇上,一個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新銳企業創始人的「IT 新銳上市預備營」正式啟動。這個由上海雲基地、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聯合香港中文大學等合作機構發起的「預備營」,將聚焦上市,以課程為「容器」, 突破IT企業上市過程中的「疑難雜症」,為有上市意願的企業精準連結技術生態、服務生態與用戶生態。

當前,數位化轉型正全面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楊浦區圍繞「元宇宙」新賽道、智能終端等領域,編制了楊浦區培育數字新賽道的三年實施方案,強化數據、技術、企業、空間載體等關鍵要素協同聯動,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雲原生作為技術底座,將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提供重要的支撐。

欄目主編:周楠

來源:作者:黃尖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