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在中國邁出這一步,並不容易

新音樂產業觀察 發佈 2022-09-03T23:43:54.046310+00:00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億謙對於喜歡聽歌(尤其是歐美流行歌)的朋友來說,Billboard(公告牌)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了。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億謙

對於喜歡聽歌(尤其是歐美流行歌)的朋友來說,Billboard(公告牌)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了。

作為現存最古老的音樂媒體之一,與國際奧委會同年創辦的Billboard,在流行音樂歷史上扮演著行業塑造者的角色,我們所熟知的R&B一詞就是Billboard塑造的,Billboard的音樂排行榜也是流行樂壇毋庸置疑的風向標,牽動著全球樂迷的心。

也因此,8月9日,Billboard官宣正式進入中國之後,在輿論場裡掀起了巨大的反響,在李玟、張靚穎、王嘉爾、王源、馬思唯等歌手送上祝福的同時,話題#Billboard正式官宣進入中國#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二。

這並非Billboard第一次嘗試進入中國,而且,除了Billboard,《滾石》和《Q》等國外知名媒體先先後嘗試進入中國市場,但發展並不順利。中國流行音樂市場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所有海外媒體進入中國市場,都面臨一個「中國化」的問題,Billboard這次進入中國,能給中國音樂市場帶來什麼,又將如何解決過去存在的問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

在宣布進入中國半個月之後,Billboard又發布消息稱,跟騰訊音樂達成戰略合作,推出首個中國音樂國際化發展專項「中國音樂引力計劃」。這個項目的推出或許可以幫我們一窺Billboard在中國的發展方向。

Billboard進入中國

8月9日,Billboard官宣正式進入中國市場。Billboard總裁邁克·范(Mike Van)在宣布這一消息的新聞稿中表示:「我們期待為中國音樂人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在全球觀眾中分享他們的藝術和獨特的聲音。」

Billboard官方發布的新聞稿還表示,「將與中國當地的行業合作夥伴密切合作,開發面向中國樂迷的產品。新版本還將有助於將全球流行音樂帶給中國粉絲,並將中國藝術家和音樂展示給國際觀眾。」

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前,Billboard已經在中國市場裡「試水」過幾次。

2015年,Billboard跟音悅台合作,推出公告牌華語榜(Billboard China V Chart);2018年,獲得Billboard品牌授權的某公司,以「Billboard中國」的名義推出「中國公告牌音樂單曲榜」,次年,該公司又跟微博合作推出「中國社交音樂排行榜」。

不過,此前的幾次合作,並沒有在中國音樂市場裡掀起掀起多大的波瀾,上述榜單,目前均已停更已久。

不只是Billboard,先後進入中國市場的音樂媒體《滾石》和《Q》,都先後遭遇滑鐵盧。2006年,《滾石》中文版發行第一期後即停刊,2021年,《滾石》時隔多年再次進入中國市場,改名叫「大水花」。2012年,《Q》進入中國市場,折騰多年之後,也在2020年停刊。

無論海內外,音樂媒體的經營都不容易。國外的《Q》也停刊了,NME和SPIN改成了網媒,《滾石》則開始在「榜單」上尋求突破。國內的傳統音樂媒體則幾乎銷聲匿跡,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再次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Billboard在運營上會有哪些變化,值得關注。

Billboard的核心價值

Billboard創辦於1894年,最初並不是音樂媒體,1930年代之後,才開始聚焦音樂。

Billboard的核心價值是排行榜。Billboard最早發布的音樂排行榜是1913年的曲譜銷售榜,1940年,Billboard開始制度化音樂排行榜,並由此逐漸建立自己的榜單體系。

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Billboard建立起了一個多達241個榜單在內的龐大榜單系統,囊括流行、搖滾、說唱、古典、爵士等不同音樂類型。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Billboard Hot 100單曲榜和Billboard 200專輯榜。

Billboard和它的排行榜在流行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Billboard是最早使用Rock and Roll一詞來指代一種新音樂潮流的媒體之一,1949年,Billboard的排行榜用Rhythm and Blues取代此前種族意味較重的詞彙來代表黑人流行音樂,從某種程度上說,塑造了R&B這樣一種新流派。

1991年,Billboard引入尼爾森的SoundScan唱片銷量統計系統來編制榜單,強化了Billboard榜單的權威性,同時也帶動了唱片市場的大爆發。

從1991到1999年,全球實體唱片銷量增長了一倍多。有媒體評論說,從1991年起,「音樂產業從公元前邁進了公元後。」這背後,Billboard和SoundScan的結合為媒體和大眾帶來了較可靠的數據參考尺度,也為唱片公司挖掘過去由於缺乏數據支持而不太被重視的細分市場創造了機會,鄉村、說唱和偶像等細分市場的快速發展均得益於此。

這正是中國音樂市場需要的。中國音樂市場有很多排行榜,卻缺乏權威、專業的數據參考。

儘管,近年來圍繞Billboard的排行榜市場裡不乏爭議,但相對而言,Billboard有著自己一套明確的排行榜標準,也試圖去平衡流量和銷量的關係。在如何基於合理的標準來架構可靠的音樂數據標尺方面,Billboard的經驗值得借鑑。

而且,中國音樂市場不但缺乏專業化的數據服務,也缺乏專業化的媒體渠道,Billboard的「榜單+媒體」的模式,為中國音樂人帶來新的媒介渠道,既有助於音樂人在國內市場的宣發,也有助於面向海外輸出。

在中國,Billboard能怎麼玩?

當年,《Q》雜誌中文版創刊的時候,《滾石》中文版創刊號的主編郝舫曾說:「如果這樣一本音樂雜誌都不能活下去,那就太讓人遺憾了。」郝舫這麼說,跟國內音樂媒體難生存有關,過去十年,各種音樂雜誌先後停刊,音樂媒體舉步維艱。

載體形態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裡需要專業音樂媒體,才能夠支撐優質內容的宣發。Billboard的模式未必適合中國,但從《Q》和《滾石》進入中國之後,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較專業的媒體思維,包括之前的「Billboard中國」,也曾經做過不少本土音樂人的報導。

Billboard已經先後進入日本和韓國市場,在入駐最早的日本市場,Billboard目前已經建立了16個本土化的榜單,相應的數據和媒體服務也比較豐富,還推出了自己的現場服務Billboard Live。

相比之下,儘管已經在韓國市場耕耘了十年,Billboard在韓國目前只推出了一個K-Pop單曲榜。

日韓市場本身的產業體系比較成熟,本土音樂媒體發達,Billboard更多是作為海外輸出渠道存在,而中國音樂產業起步較晚,各方面不如日韓成熟,但是中國音樂產業這幾年發展很快,新的產業鏈條也在建立中,利用Billboard的經驗和渠道是有益的補充。

在中國市場上,它將把更多資源投入在搭建本土化的傳播矩陣上,全面入駐中國社交媒體、推出了一個由音樂KOL們參與的「音樂私藏家」項目,如今又跟騰訊音樂合作推出「中國音樂引力計劃」——從合作雙方發布的消息看,這個計劃的目標將是藉助Billboard的渠道,面向國內外受眾講好中國音樂人的故事。

從目前已發布的消息看,Billboard試圖在做好本地化的同時,繼續秉承其國際權威標準,堅持它一貫的審美追求。重要的不是Billboard的「中國化」,而是中國音樂產業能夠參考Billboard的經驗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專業化數據系統。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Billboard,而是一個多元化、專業化的數據-媒介體系,為中國音樂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宣發支持和數據錨點。

-全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