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扎西然丁瀾滄江「漂流記」

北青網 發佈 2022-09-04T21:01:43.193111+00:00

祖祖輩輩在三江源頭靠放牧為生的扎西然丁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名「船長」。扎西然丁的家鄉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這裡是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核心區。

中新社西寧9月4日電 題:「船長」扎西然丁瀾滄江「漂流記」

中新社記者 趙凜松 李江寧

祖祖輩輩在三江源頭靠放牧為生的扎西然丁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名「船長」。這個稱號不僅僅為他帶來了「職務」,更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扎西然丁的家鄉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這裡是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核心區。每年七月和八月是三江源的雨季,蜿蜒清澈的瀾滄江水變得湍急而渾濁,與江兩岸的高山峽谷、丹霞地貌交織在一起,美得像幅畫。此時是瀾滄江的漂流黃金季,吸引著世界各地江河探險者來此體驗「漂流」。

「每次在激流中穿行,都是一次勇氣和力量的較量。希望通過漂流,能有更多人了解我的家鄉,感受接觸自然的快樂。」每年七八月,都是扎西然丁最忙碌也最快樂的時候。

每次帶領客人漂流前,扎西然丁會認真對每位客人進行培訓,除了安全知識外,最重要的是生態保護。「在這片土地和河流中,希望留下的只有腳印和歡笑,帶走的只有美好的探險回憶。」這是扎西然丁對客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長途漂流時,我們會中途上岸搭帳篷露營,第二天離開的時候客人們也會自覺收拾好垃圾帶走。我們利用家鄉的資源去做生態體驗項目,也要盡最大努力保持瀾滄江最原始的美好。」扎西然丁說。

在時急時緩的江水中,扎西然丁用口號指揮著船上的漂流愛好者,時而順水慢劃,時而逆水快劃,大家齊心協力渡過一個又一個湍急的險灘。在水流平緩的地方,扎西然丁還帶領「水手」們一起打水仗,雖然渾身濕透,但漂流愛好者對此不亦樂乎。

「第一次接觸漂流是2014年,我看到『漂流中國』團隊帶著客人在瀾滄江里漂流,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當時就特別想去學(漂流)。」扎西然丁說。

2017年,在雜多縣政府的幫助和「漂流中國」團隊的技術支持下,扎西然丁成立了雜多縣瀾滄江源漂流有限公司,目前培養了10名當地船員,其中4名是來自雜多昂賽鄉年都村和熱情村的牧民。

「我們有會雕刻瑪尼石的船長,船上會帶雕刻的工具,漂流過程中如果遇到適合雕刻的石頭,船長會帶著客人一起體驗雕刻瑪尼石,感受這裡的民族文化。」扎西然丁告訴記者,漂流過程中,船長還會為漂流愛好者介紹三江源獨特的文化、生態和野生動植物。

成為船長之前,扎西然丁一年到頭大部分的收入來源於採挖蟲草,如今靠著漂流,扎西然丁每年的收入增加了三四萬元(人民幣)。「漂流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收入,這幾年間我交了不少朋友,生活圈子變得豐富起來,自己置辦了漂流裝備,空閒時還會去其他地方漂流,開拓視野,學習更多的涉水技巧,再運用到家鄉的荒野漂流中。」現如今的扎西然丁,衣著時尚,黢黑的臉上洋溢著康巴漢子獨有的熱情和豪宕,儼然一個當地「探險家」。

「這裡是中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這邊的人文地理和野生動物都是在一個比較原始的環境中,它是在荒野中又可以有靈魂的一個國家公園。瀾滄江這條河流的級別非常好,在漂流過程中,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風情。曾有美國客人來此漂流,他們說這裡比科羅拉多還要美。」有著二十多年戶外漂流經驗的湯建忠是「漂流中國」的漂流專家,扎西然丁就是他的「徒弟」之一。

作為一項生態旅遊項目,漂流既無污染,又不會破壞當地脆弱的生態,還可以增加當地牧民的收入,因此受到了當地官方的推崇。

2019年,瀾滄江漂流獲得三江源國家公園昂賽大峽谷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特許經營許可,在昂賽大峽谷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通過三年試點,今年瀾滄江漂流已經正式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項目之一。

「如果能夠吸引全世界的探險愛好者到這裡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當地牧民也希望能得到系統的培訓,能夠成為和國際接軌的船長和嚮導。」湯建忠告訴記者,未來該項目將會增加自然體驗方式,深入探尋國家公園生態和經濟的共同發展的方式。(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