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野釣鰱鱅,和夏天有什麼區別?做好這些調整,抓住上魚黃金期

一味釣魚說 發佈 2022-09-07T03:34:41.765354+00:00

鰱鱅魚喜高溫,在炎熱的夏季最為活躍,食慾旺盛,生長快速。現在已經是仲秋時期,雖然氣溫比夏季降低了,但並不影響我們釣大魚。鰱鱅為了應對冬季的到來,需要大量攝食,食慾非常強烈。秋季溫度適宜,釣魚人也會感覺非常舒適。抓住這個階段,做出一定調整,魚獲也可以很不錯。

鰱鱅魚喜高溫,在炎熱的夏季最為活躍,食慾旺盛,生長快速。現在已經是仲秋時期,雖然氣溫比夏季降低了,但並不影響我們釣大魚。

鰱鱅為了應對冬季的到來,需要大量攝食,食慾非常強烈。秋季溫度適宜,釣魚人也會感覺非常舒適。抓住這個階段,做出一定調整,魚獲也可以很不錯。

天氣選擇

鰱鱅對溫度比較敏感,當秋季已經變涼,出釣鰱鱅的時間一定要跟著氣溫水溫走。

艷陽高照、風和口麗的晴天,由於陽光直射,水表面升溫較快,鰱鱅在水表面非常活躍。在下雨前、降溫前等氣流穩定、溫暖異常的日子,氣溫水溫都比較高,都是理想的出釣時間。

在一天當中,從上午9時到下午4時的這段氣溫水溫比較高的時間,要比早晚和夜間效果好。

釣位選擇

在秋季野釣,大家常說要「釣蔭」,但由於仲秋時期氣溫有所降低,對於釣鰱鱅來說,應該選擇向陽岸釣位。太陽長時間照射的水域水溫會比其他地方高一點,鰱鱅也更喜歡在此處覓食。

下風口也是作釣鰱鱅不錯的位置,大水面的浮游生物都會在此地聚集,食物非常豐富,吸引鰱鱅上浮到淺水層覓食。

一些樺尖位置和深淺交界的地方,通常都是大型魚類必經的地方。洄水灣在水流交匯處,水流將漂浮的浮游生物和一些食物帶到洄水灣,食物堆積,更會吸引鰱鱅並在此停留。

窩餌搭配

鰱鱅是濾食性魚類,靠魚鰓過濾水中的食物,把水排出體外,將食物留在口中,所以我們需要打顆粒小霧化好的食物。

釣鰱鱅可以窩餌一體化,把餌料當成黑坑作釣的散炮直接使用,直接捏過來一團,把鉤子埋進去,稍微捏幾下就可以拋到釣點,來回這樣有頻率地抽竿,起到誘魚的效果。

但為了節省誘魚時間,可以先打上少許酸、甜、臭等有發酵味型的窩料。窩料味道比較大加上形成的霧化帶,很容易誘惑鰱鱅進窩。之後我們可以通過抽窩的方式來吸引魚咬鉤。

釣鰱鱅前期,可以少加水,把餌料開得鬆散一點,讓餌料還有很多吸水的空間,這樣拋竿入水後霧化更快,能持續地誘魚。

在後期有魚星或是有漂相時,可以在餌料中加入一些水,開得適當黏一點,然後把餌料放到上鉤的位置,讓鰱鱅通過誤食吃到下鉤,而且鱅魚還有咬餌的習慣,更方便提高中魚率。

漂相判斷

釣鰱鱅需要高頻率拋竿,太硬的釣竿無法護線,鰱鱅魚在水中力度比較大,很容易造成斷線跑魚。

如果發現浮漂傾斜或者移動,但明顯看起來不是吃口,或者看到水面有大大小小的魚泡,說明鰱鱅已經進窩。

由於鰱鱅的進食方式,導致了吃餌反應在漂相上並不明顯,當看到浮漂慢慢上升1-2目,然後有力一頓,是鰱鱅剛好把魚鉤吸入嘴內,這時提竿,往往是正口。

浮漂頓口較小,不確定是否中魚時,可以適當放口,以免錨魚造成魚受驚、窩子被攪。在遛魚的過程中,儘量利用魚竿的彈性來控魚遛魚,避免強拉硬拽。

尋找水層

當有口卻不中魚,或者很難正口中魚時,往往是魚層不對引起的。鰱鱅活動在水的中上層,而中上層只是一個大概數值,具體活動哪一塊,還需要我們去判斷。

一般我們會從1米5到2米開始釣,連續拋投等魚來。如果沒動靜可以繼續上拉浮漂向上搜索,如果依然沒有動作,再往下搜索到水底。

如果發現錨魚了,那麼這時候我們應該下拉浮漂,釣淺一點的水層。如果發現有漂相卻總是不中魚,可以嘗試釣深一點,保持拋竿頻率和餌料霧化。

隨時間或時段的變化而調整作釣水層的深淺,也是秋釣鰱鱅成功的關鍵。在早晚表層水溫較低時,適合釣底或底浮,中午的時段,適合釣浮。

在天氣晴朗氣溫比較高的時候,上層水溫高,下層水溫比較低,適合釣浮。陰雨天時下層水溫高,上層水溫低,適合釣底或者底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