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往事:「我們必須製造 iPhone,它一定會終結 iPod」

csdn 發佈 2022-09-07T13:05:18.409031+00:00

憶往昔,初代 iPhone 於 2007 年首次亮相,一年後搭載開源 Android 系統的設備誕生,而後者在 2010 年超過了 iOS 的安裝用戶群體,並一直保持領先地位,直到今天。

【CSDN 編者按】近日,行業分析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報告,根據「活躍裝機量」數據顯示,2022 年第二季度,iPhone 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所占份額首次超過 50%,趕超 Android。

憶往昔,初代 iPhone 於 2007 年首次亮相,一年後搭載開源 Android 系統的設備誕生,而後者在 2010 年超過了 iOS 的安裝用戶群體,並一直保持領先地位,直到今天。

看今朝,

時隔 12 年後,iPhone 再次實現了超越,這也讓不少果粉似乎回到了擁有第一代 iPhone 的崢嶸歲月。如今,不少人依舊常說,初代 iPhone 的誕生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敲門磚,它奠定了智慧型手機的物理形態,也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

殊不知,第一代的 iPhone 也並非一次便成功。對於這樣一款改變整個行業規則的設備當初究竟是如何研發出來的?當下,我們是否還具備這樣的創造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通過

iPhone 手機重要團隊成員之一、iPod 之父托尼·法德爾的自述中了解初代 iPod 和 iPhone 誕生的歷程,以及其背後的創新與創造。

註:文末有福利~~

以下為正文:

接連的創業之後,加入了天才雲集的公司

我曾經兩度參與研發iPhone。

第二次研發現在盡人皆知,因為那次我們成功了。但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第一次嘗試。

1989年,蘋果的一個員工——充滿遠見的智者馬克·波拉特(通用魔術創始人)在筆記本上畫了這樣一幅圖。

Pocket Crystal(掌上水晶)是一款擁有優雅觸控螢幕的移動電腦,它集手機和傳真機於一體,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玩遊戲、看電影,以及購買飛機票。

我再說一次,這可是在1989年,能在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瘋狂構想,這本身就夠不可思議的。那個年月沒有網際網路,而所謂移動遊戲,就是你把任天堂遊戲機帶到朋友家。沒有人使用手機,甚至沒有人真正覺得有必要使用這玩意。到處都是付費電話,每個人都有尋呼機,為什麼還要隨身帶一塊巨大的塑料磚?

為了把想法變成現實,馬克和另外兩位天才、蘋果公司的前傳奇員工比爾·阿特金森和安迪·赫茨菲爾德合夥創立了一家企業。他們把公司定名為通用魔術。

我是從停刊很久的《Mac電腦周刊》「Mac刀客」傳言版塊讀到這一消息的,當時的我對如何運營一家初創企業毫無概念。

我在高中和大學期間相繼創立了幾家和電腦相關的公司,但從在密西根大學的第三年起,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建設儀器這家公司身上。我和我的教授艾略特·索洛維一同創辦了這家企業。艾略特天真可愛,總是一副不太開心的表情,但他熱愛技術教育行業,我們合作開發了一款適用於兒童的多媒體編輯器。我們這次創業走得挺遠,不但有了產品、員工,還有了一間辦公室。但那時候我為了弄清楚S公司和C公司的區別,還得去圖書館查資料。我那時十分無知,也沒有人可問—那時候還沒有創業者聚會,也沒有創業孵化器,谷歌搜索要到7年後才會上線。

通用魔術讓我可以學習我想了解的一切。那幫創造出蘋果II、麗薩,以及麥金塔電腦的天才都是我的偶像,而我現在可以和他們並肩作戰。這是我第一份真正的工作,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有機會像安迪·赫茨菲爾德和比爾·阿特金森那樣改變世界。

然而歷經三年之後,通用魔術還是垮掉了。多年的奮鬥,數千萬美元的投資,連報紙都在鼓吹我們是一家註定要打敗微軟的公司,結果我們只賣出三四千部設備,最多有 5000 部吧,而且基本上都賣給了家人和朋友。

公司失敗了,我也同樣如此。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我在矽谷里嘗盡苦頭,從加入公司到自己創業再到步入公司,之後我才做出了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第一代iPod的誕生

第一代iPod所依託的底層技術並不是在蘋果公司設計出來的。

它甚至不是為手持設備設計的。

20世紀90年代末,人們開始把MP3音頻文件下載到硬碟里。這是人類第一次可以把足夠高品質的音樂存儲為足夠小的文件,由此能夠將大量曲目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中。

但你所擁有的豪華立體聲音響根本派不上用場,因為它們不支持MP3播放。立體聲音響是用來播放磁帶和CD的,因此,所有人都只能用他們糟糕的電腦揚聲器來播放新下載的音樂。

1999年,我感受到了這方面的改進前景。我想到的不是MP3播放器,而是數字自動點唱機。

它可以讓你把所有的CD轉換成MP3,這樣你就可以在電視和家庭立體聲音響上聽這些音樂以及你下載的任何內容。在iPod提出「將1000首歌裝進口袋」這一口號之前,我們就在嘗試「將1000張CD裝進家庭影院」。

反正我向瑞爾視就是這麼建言的。對我而言,那是一個錯誤的地點、錯誤的團隊,一切都不對。所以我想,去他的,我自己干!

很多創業公司都是這麼建立起來的。我給自己的公司起的名字是 Fuse Systems。

Fuse Systems將給人一種消費電子產品的體驗:你可以配置和訂購整套家庭影院,其中包括一個可以將音樂保存到內置硬碟驅動器的 CD/DVD播放器。然後你可以聯網到世界上第一家在線商店,從上面下載歌曲。

那是 1999 年,正是矽谷資金、人才和創意大爆棚的時刻,我們也在奮勇向前。

但是到了 2000 年 4 月,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正當我開始尋找資金時,原本像瀑布一樣洶湧流入矽谷的資金,竟然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向不同的風險投資公司做了 80 次融資推介,結果都失敗了。

後來,偶然間經過一位老朋友的引薦,2001年1月,蘋果打來電話,一開始我只是希望能賺到足夠的錢以保住我的公司,或者利用這個機會讓蘋果收購我的公司,但把希望寄托在蘋果身上是一件非常渺茫的事情。

當時史蒂夫·賈伯斯已經重新掌舵蘋果,但在此前的 10 年中,蘋果一直處於死亡的螺旋之中,它推出了一大堆平庸的產品,也因此走向崩潰的邊緣。

雖然蘋果快死了,但我的公司會死得更快。所以我接受了蘋果的這份工作。

同年3月,斯坦·吳和我共同向史蒂夫·賈伯斯提出研發iPod的創意。2001年10月23日,依舊是我開始工作10個月後,iPod——我們用塑料和不鏽鋼製成的「小胖孩」問世了。

第一代 iPod,2001 年 10 月發布

我非常幸運地帶領團隊承擔了前18代iPod的研發工作。然後我們又得到了另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那就是參與iPhone的研發。我的團隊負責你手裡拿著的金屬和玻璃等硬體,以及運行和製造手機的一些基礎軟體。我們為觸控螢幕、蜂窩數據機、手機、Wi-Fi、藍牙等編寫了軟體。

第一代 iPhone

如果你打算全情投入某項新事物的創造,那麼這件事一定要具有顛覆性。

彼時iPod擊潰了其他MP3播放器,我們占據了超過85%的全球市場份額,但是極具競爭力的手機製造商開始琢磨要從我們這裡分一杯羹。他們開始將手機變成MP3播放器,並看到將手機、簡訊、《貪吃蛇》遊戲和音樂等所有東西都集成到一個設備的潛力。

與此同時,手機正在全世界快速普及開來。數據網絡也變得質量更好、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顯而易見,過不了多久,大多數人就可以通過流媒體播放音樂,再也無須把它們下載下來。這將改變iPod業務的一切。

因此,要麼我們等著眼前的形勢發生改變,要麼我們主動改變形勢。

我們不得不自我顛覆。

iPod是15年來蘋果唯一成功的非Mac系列產品。一度蘋果5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它的貢獻。它極度受歡迎,並且仍在快速增長。它在數以百萬計的非Mac客戶心中樹立起蘋果公司的形象。

我們還是決定自己打自己。我們必須製造iPhone,即使我們知道它一定會終結iPod。

這是一件具有極大風險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任何顛覆出現,競爭者就不會長期處於否認和憤怒之中。他們最終會到達接受階段,而如果他們在這一方面仍然存有一絲鬥志,他們就會拼命追趕你。此外,你也可能激起一波全新的創業浪潮,而這些新公司則會以你最初的顛覆為跳板轉而尋求超越你。

當你看到競爭對手步步緊逼時,你就得做點新鮮事。作為一家企業,你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必須繼續前進。

不要害怕顛覆那些曾讓你獲得成功的事情。即便那是一件造就過輝煌成功的事。看看柯達,再看看諾基亞。如果公司變得太大、太安逸、太沉迷於保存和保護讓它們成就偉業的第一項重大創新,就會衰落、潰敗,直至死掉。

iPhone的研發過程中,在iPhone鍵盤的問題上,營銷團隊與賈伯斯的鬥爭最為激烈。我們團隊中的很多人也有反對意見。在2005年,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是被親切稱為「癮莓」的黑莓手機。人們痴迷於這個品牌。黑莓占有25%的市場份額,並且增長迅速。黑莓的死忠粉總是會跟你說,他們最喜歡黑莓手機的地方,毋庸置疑就是鍵盤。

黑莓造得跟一輛坦克似的。你需要花幾個星期適應它,但之後就可以用難以想像的速度發簡訊和郵件。用你的大拇指使用它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它也太結實了。

因此,當賈伯斯告訴團隊,他對蘋果第一款手機的設想是使用超大觸控螢幕且沒有物理鍵盤時,大家都驚得說不出話來。人們在走廊里竊竊私語:「我們真的要製造一款沒有鍵盤的手機嗎?

觸屏鍵盤爛透了,每個人都知道它很爛,我對它的爛更是有親身體會。我做了兩次這樣的東西,一次是在通用魔術,之後是在飛利浦。你必須使用手寫筆,在屏幕上一下一下地戳,沒有反彈,沒有聲音,你只能在上面不停地滑動,反應速度則慢得令人沮喪,那種感覺一點也不自然。因此,我對現有技術能否讓觸控螢幕達到我們的預期持懷疑態度。從1991年我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算起,這一領域並沒有取得多少技術突破。當時最大的突破要數Palm的Graffiti手寫輸入法,它要求你使用象形文字速寫的方式進行手寫輸入,然後電腦就能夠進行識別。

營銷團隊不太關心技術,他們更擔心的是銷售。在他們看來,物理鍵盤是人們的剛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蘋果只允許銷售人員使用黑莓手機,後來市場營銷人員終於黑莓在手,便也想看看這款手機到底有何奧妙,結果他們也愛上了黑莓。所以他們很確定,如果沒有物理鍵盤,我們根本無法與現有的智慧型手機競爭。經常出差的商務人士肯定不會購買,因為他們都是黑莓的死忠粉。

但賈伯斯堅決不讓步。

iPhone將是一款全新的手機,和其他手機完全不同,而且也不是為出差的商務人士定製的。它的目標用戶是普通人,但沒有人知道普通人會有什麼反應,因為我們已經有10年沒有接觸過消費者市場了。

通用魔術第一代「智慧型手機」的潰敗,已經清空了整個行業為普通個人消費者打造設備的意願。

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大多數硬體製造商都像我一樣轉向了商業工具的開發。飛利浦、Palm、黑莓,它們針對的都是那些最需要寫電子郵件、發送信息和更新文檔的商務人士。它們的產品不是用來看電影的,不是用來聽音樂的,不是用來在網上閒逛的,也不是用來拍照或和朋友保持聯繫的。

iPhone會非常小,蘋果不想讓它比iPod大太多,這樣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被裝進你的口袋然後被掏出來。最終iPhone的屏幕對角線長度被定為3.5英寸。賈伯斯不會犧牲一半的空間給一個模塑的塑料鍵盤,而如果不徹底重新設計,鍵盤就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物理鍵盤會把你限制在硬體世界,但如果你想用法語輸入怎麼辦?日語呢?阿拉伯語呢?如果你想要發表情符號呢?如果你需要添加或刪除函數,又該怎麼辦?如果你想看視頻呢?如果手機的一半是鍵盤,你根本沒法把手機屏幕橫過來。

我同意賈伯斯的看法。總體而言,我只是覺得我們沒有辦法用任何現有技術把它實現。我需要足夠的數據來證明我能夠將他的設想轉為現實。因此,為了緩和氣氛,停止無休止的爭論,創造一個更好的樣品,我們開始以每周的頻次向硬體和軟體團隊提出各種需要應對的挑戰。

八個星期之後,我們的樣品做出來了,雖然它遠不完美,但也快接近預期了。然而營銷部門不為所動。

第一代 iPhone(2007 年 6 月發布)vs 黑莓 Curve 8310(2007年 8 月推出)

又經過了數周的爭論,最終還是賈伯斯一錘定音。現在沒有數據能證明它行,也沒有數據能證明它不行。這是一個由觀點驅動的決策,而賈伯斯的意見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要麼齊心協力一起干,要麼現在就走人。」賈伯斯說。這就解決了營銷團隊的問題。

當然,最終結果證明賈伯斯是對的——iPhone 改變了一切。

「我的成長」

然後在第二代iPhone研發期間,我們又負責了相同的工作,之後是第三代的研發。

轉眼已經到了2010年。

我在蘋果工作了9年。那是我終於長大成熟的地方,我不再只是管理一個團隊,而是領導成百上千的人。這是我職業生涯和我身份的一次深刻轉變。

經過10年的失敗,我終於做出了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確切地說是兩件東西。我終於把事情做對了。

一開始我並沒覺得自己成功了,甚至到最後也沒有這種感覺。它仍然是一份工作,需要一步步地前行。

蘋果是我學會了確立原則的地方—事情做到位了嗎?事情做得夠好嗎?

在這裡,我學到了設計的真正意義。

在這裡,我學會了如何在面對緊張、煎熬、永無止境的壓力時組織我的頭腦和團隊。

MacWorld大會在1月舉行的原因

在舊金山舉行的年度MacWorld大會曾經是蘋果公司最為震顫的外部心跳。這個活動會推動整個公司向前的步伐,最重量級的產品都是在這個大會上發布的。

MacWorld大會總是在1月舉行。

這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舉行發布會比較省錢。每年的第一周是舊金山租用會議場地最便宜的時間,因為遊客和商務人士會在假期的高峰後暫停出門旅行,而且MacWorld大會的規模很小。20世紀90年代,蘋果公司陷入困境,其客戶群很小,所以參加展會的少數死忠粉都是附近的矽谷技術人員。舊金山市很樂意讓極客們在1月到這裡來,這樣吸引外地人的更有利可圖的大型會議就可以安排在春季和夏季時段。

所以是1月。

這也意味著在每年的假期時段,蘋果公司的人都沒辦法休假,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在1月1日前準備就緒。假如你曾在蘋果的某些團隊工作過,你的家人就會習慣從感恩節到新年都見不到你。大多數團隊要等到MacWorld大會結束後才會露面,他們帶著憔悴卻又勝利在望的表情,在陽光下揉搓自己疲憊的雙眼。這種情況持續了很多年。

直到後來,史蒂夫·賈伯斯說:「去他的。」

他認為蘋果已經強大到可以跳過MacWorld,他為公司設定了一個新的心跳。

蘋果的舊心跳是1月在MacWorld大會上發布最重要的產品,之後在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做小型的新品發布,然後在9月還有一場發布會。

新的心跳則是在3月做一次小型的發布會,之後是夏季全球開發者大會的重磅新品發布,然後是秋季的更為小規模的發布會。

如今的蘋果公司當然有了更強大的產品線,因此需要分別在3月、6月、9月和10月(也就是假期之前)發布新產品。

但1月沒有發布會。蘋果永遠不會再選擇1月。它深刻地吸取了這個教訓。

聲明:本文摘自《創造:用非傳統方式做有價值的事》一書,版權歸中信出版集團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寫在最後

顛覆與創新,是保持蘋果產品的新鮮度成功的關鍵,而在明天凌晨 1:00(9 月 8 日),2022 蘋果秋季發布會即將到來,這一次以「超前瞻」為主題的發布會是否會如初代那樣再次給我們帶來驚喜,CSDN 也將會跟進報導,敬請期待。

最後為了感謝廣大開發者對 CSDN 的長久以來的支持與關注,也正值中秋佳節之際,CSDN 聯合中信出版集團特申請了 10本技術圖書作為福利,贈與有緣的粉絲們,也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歡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