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歲老榕樹「伸進」房子裡,主人與樹和諧共處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09-08T08:21:22.809790+00:00

一棵「1200歲」榕樹的枝杆深入房子的陽台,貼牆而生,樹冠如同一把大傘遮住了半個屋頂。原來,這戶村民的宅基地正在就在這棵榕樹邊,當年建房時為了不影響古樹,對房子進行了專門地設計。

在惠州市龍門縣麻榨鎮中心村,有一處「奇怪」的房子。一棵「1200歲」榕樹的枝杆深入房子的陽台,貼牆而生,樹冠如同一把大傘遮住了半個屋頂。屋內,主人們平靜地生活;屋外,古樹靜靜佇立。原來,這戶村民的宅基地正在就在這棵榕樹邊,當年建房時為了不影響古樹,對房子進行了專門地設計。

1200歲古樹長入民居「人樹共生」。

這個「人樹和諧共生」的畫面,正是廣東古樹名木保護的一個縮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持續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高標準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等行動。2022年,古樹名木保護被列為廣東省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之一。

今年初,廣東再次部署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補充調查,截至8月底已完成1606個鎮補充調查工作,完成率100%,新發現古樹6077株。根據省林業局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全省現有古樹名木81796株,古樹群917個。

一樹一檔

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

麻榨鎮中心村的大榕樹旁邊,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穿行而過。岸邊的另外幾棵榕樹與千年古榕遙相呼應,榕樹下的長凳上,常有三三兩兩的村民納涼聊天。夏日午後,他們還會躺在榕樹下打個盹,等到氣溫沒那麼高了再去幹活。

不遠處,是一個籃球場,平時村裡的年青人和小孩子常在此打籃球。「當時籃球場的邊上建房子時,地下就挖到了榕樹根。那裡周圍都沒有榕樹,所以可以確定是這棵榕樹的根從籃球場的地下穿過,伸到了球場的另一邊。當時也對榕根的樹根進行了避讓。」一位村民告訴南都記者。

「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我們必須要好好愛惜,」這位村民說,父輩會教育他們好好保護這棵榕樹,他們也會教育下一代。代代傳承,村里對古樹就有了敬畏和珍重之心。

這棵榕樹是一棵有故事的古樹,見證了千年的風雲變幻,也見證了近代中國革命的輝煌歷史。古榕樹下,有一塊由龍門縣政府所立石碑,上書「鰲溪禾輋,老榕樹下——王作堯開倉帳濟農民遺址」。說的就是當年東江縱隊副司令員王作堯率領部隊挺進麻榨鰲溪地區,在老榕樹下攻破敵人糧倉,接濟農民的歷史故事。

榕樹上,還掛著一個印著二維碼的小鐵牌,寫著「惠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牌」。手機一掃,就出現了它的身份信息:地址、科、屬、拉丁名、類型、樹高、平均冠幅、樹齡、土壤名稱等,包括這株古樹的歷史也有詳細介紹。

這個小鐵牌,就是古樹的「身份證」。有了「身份證」,古樹的各項信息就可以被追蹤到。

早在2017年,廣東就開始給全省古樹名木辦理「身份證」,並以地理信息系統為數據平台,建立了全省古樹名木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人們只要拿起手機掃一掃,就能知悉這些古樹的「前世今生」。

今年初,廣東再次部署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補充調查,將上一輪沒有辦「身份證」的古樹名木納入系統。省林業局古樹名木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各地正在加快完成此輪古樹名木資源補充調查工作,爭取年底前完成檔案更新工作,全面摸清古樹名木資源分布情況,健全古樹名木圖文檔案和電子信息資料庫,推動實現省、市、縣對古樹名木動態化監控。屆時,將有更多的古樹掛上「身份證」,進入關注和保護的視野範圍內。

制度先行

不讓古樹名木輕易「讓路」

「這些古樹名木之所以珍貴,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失,就不會再有了。」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煥華與樹打了一輩子交道。作為古樹名木保護方面的專家,他對於古樹名木的保護有著自己的看法。「很多古樹名木都是標誌性的和區域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如果古樹消失了,可能很多東西都跟著消失了。」

然而,在當今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古樹名木保護和城市建設之前的矛盾,每個城市都可能遇到。如何化解矛盾,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用法律和制度來對古樹名木保護「保駕護航」顯得尤為重要。

近期,廣東出台了多個規定,來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例如,近期印發的《廣東省林業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嚴格落實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避讓古樹名木,非政策規定特殊情況不得遷移古樹名木。涉及樹木遷移、砍伐的情況,必須充分徵求專家、公眾的意見,依法從嚴審批、從嚴監管,對未經審批的遷移、砍伐行為從嚴處罰。

目前,廣州、佛山、韶關、惠州等 14 個市也已頒布了地方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或規定。當城市建設與古樹名木保護髮生衝突時,也有制度可依。不會讓古樹名木輕易為城市建設「讓位」。

據了解,惠州現有古樹名木10866株,古樹群144個,是廣東古樹名木數量最多的地市。也是全省最早建立古樹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完成古樹名木普查建檔的地市。目前,該市已有上萬株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通過《惠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惠州對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

惠州鵝嶺立交橋的兩次改造都為一棵百年古榕讓路的案例,在當地市民中早已傳為佳話。這棵古榕樹原本生長在一座效外的廟門前,上世紀七十年代,廟被拆除了,建起了汽車站職工食堂。但拆廟時,廟前的古榕樹被保留下來,人們在樹下擺攤、理髮、乘涼。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惠州開建鵝嶺立交橋,發現這株古榕樹影響了道路通行,十分不便,一度提出要將這樹挪走,不過幾經討論,這株承載了城市記憶的古樹還是被留下來了,原址未動。2020年,惠州改造鵝嶺立交,仍然通過工程設計方案優化調整,未移動古樹,實現了古樹與城市道路「和諧共處」。

省林業局古樹名木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目前,省林業部門正在積極協調省法制部門,將古樹名木管理保護的有關制度列入《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修改),強化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

不過,目前國家和廣東尚沒有專門古樹名木保護的法律法規,根據《森林法》和《省城市綠化條例》相關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古樹名木由住建主管部門管理,城市規劃區外的古樹名木由林業部門管理。有專家指出,由於沒有明確統一管理,保護規定也較為籠統、簡單,導致一些地方對古樹名木資源調查不全面,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

落實責任

明確古樹名木管護主體

參與此次古樹名木補充調查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在實地工作調研過程中,發現一些地方存在破壞古樹名木及其周圍生長環境等問題,在古樹上亂刻亂劃、栓繩掛物、堆放物品的現象較為普遍。也有個別地方古樹名木復壯技術運用不規範,存在圍欄太小造成古樹樹根透氣不足。

「古樹名木的保護,離不開經費和人員,」黃煥華認為,各地都應建立相應的制度,將其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來做。「人有管理和沒人管理,情況差很遠。比如,一棵古樹出現了問題,即使當地沒有技術力量來支撐,但管護人員可以關注到它,把照片上傳系統,專家們可以看到它,快速找到問題,提出搶救方案。但如果無人管護,問題就無法解決。」

「另外,我們也希望各地林業部門建立起定期巡查的機制,每隔一段時間,就對轄內的古樹名木進行巡護,發現和上報問題,」黃煥華說,廣東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和專業水平都存在較大差距,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城市,但對於一些技術性強、當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及時上報。

據了解,古樹名木管護責任的落實,也將是下一步廣東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的一項重點工作。接下來,廣東將明確古樹名木管護主體,並由相關職能部門與之簽訂管護協議,落實管護責任。

同時,還將開展全省重點保護古樹名木健康診斷和監測。通過建立的古樹名木健康診斷和監測量化指標體系,對古樹名木進行健康診斷和監測,了解古樹名木健康狀況,明確危害古樹名木健康的因子,為古樹名木的進一步搶救復壯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全省已選擇20個古樹復壯技術示範點,對重要古樹名木中的衰弱株與瀕危株開展搶救復壯。另外,還將重點對全省828株一級古樹名木進行視頻監控和保護,全面強化對重要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

采寫:南都記者 吳璇 通訊員 林蔭

攝影:南都記者 黎湛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