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中的歷史,言不由衷

品讀二十四史 發佈 2022-09-14T19:10:43.655924+00:00

中國古代,在大秦帝國出現之前,歷經了三個朝代,分別是夏、商、周。本來啊,周朝的都城鎬京,在今天的西安附近,後來鎬京遭受犬戎部落攻擊,周平王無奈,把都城東遷到了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一帶,所以周朝又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代。

中國古代,在大秦帝國出現之前,歷經了三個朝代,分別是夏、商、周。本來啊,周朝的都城鎬京,在今天的西安附近,後來鎬京遭受犬戎部落攻擊,周平王無奈,把都城東遷到了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一帶,所以周朝又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代。

據《左傳》記載,周平王東遷的過程中,有幾個諸侯國是出了大力的,其中就包括鄭國。鄭國的開國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鄭國的國君跟周天子血緣關係比較近,雙方的關係也就比較密切。

在東周建立初年,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除了治理鄭國,還擔任周朝的卿士,也就是幫助周天子治理國家。鄭武公去世以後,他的兒子鄭莊公子承父業,繼續做周平王的卿士。

鄭莊公這個人啊,能力非常強,鄭國和周天子的活兩邊一起抓,可能是他多多少少的為鄭國謀點私利,也可能是他做事過於霸道,反正弄得周平王不是很痛快,就想再找一個人,來分擔鄭莊公的權力。

周平王看中的人是虢公,可他沒敢公開宣布這件事,只是私底下安排虢公幹活,這時間一長,就被鄭莊公給知道了。

鄭莊公很直接了當,他當面責問周平王,我這麼辛辛苦苦的幹活,你找人代替我,這是幾個意思?

周平王雖然貴為天子,可東周時候的天子,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說白了,他根本就惹不起鄭莊公。沒辦法,周平王只好給鄭莊公打馬虎眼,沒有那麼回事,你肯定是誤會了。

不管周平王怎麼解釋,鄭莊公反正是不太相信,兩個人不知道是怎麼溝通的,最後達成了這麼一筆交易。周平王派王子狐去鄭國參觀學習,鄭莊公叫公子忽去周天子手下實習鍛鍊,其實說白了,就是周、鄭雙方,各自把兒子送到對方去做人質。

幾年之後,周平王生病去世了,那會周平王的太子也不在人世了,就由太子的兒子繼天子位,這就是周桓王。周桓王年輕氣盛的,他可沒那麼多顧忌,也就不想給鄭莊公面子,就打算把處理國家事務的大權都交給虢公了。

鄭莊公聽說以後,心裡也清楚了,這小傢伙跟他爺爺不一樣,靠用嘴嚇唬是不行了。可人家畢竟是天子,自己又沒法跟他動手,為了發泄憤怒,在當年的四月,鄭莊公派人帶兵去了屬於周天子的溫地,收割了那裡的麥子。這還不算完,等到了秋天,鄭莊公又派兵對周天子的另一塊地動手了,這次是搶了對方的穀子。從此以後,周天子跟鄭國算是結下了冤讎。

對於鄭國同周天子互送人質這件事情,《左傳》裡的評價是,「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大概的意思是,誠信如果不是發自內心,互相交換人質也沒什麼用。

後世人根據這個記載,就引申出了一個成語,言不由衷。

本文天下正好原創,首發公眾號「品讀二十四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