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鼻煙壺可以展示多少工藝?

人美renmei 發佈 2022-09-14T19:51:12.009252+00:00

鼻煙壺是由清代皇家與民間匠師共同創造的藝術珍品,至今已有300年的發展歷史。它絢麗玲瓏、工藝精湛,在世界工藝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菸具的傳入、創製和發展是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不同地域之間文化傳播與互動的結果。

鼻煙壺是由清代皇家與民間匠師共同創造的藝術珍品,至今已有300年的發展歷史。它絢麗玲瓏、工藝精湛,在世界工藝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菸具的傳入、創製和發展是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不同地域之間文化傳播與互動的結果。清代鼻煙壺的經貿傳播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提升了工藝品加工的技術水平,弘揚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並以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形式敦睦各國邦交。


「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展廳


鼻煙壺是一個小瓶,為何被稱為「壺」呢?鼻煙與菸具是舶來品,鼻煙傳入我國之初被稱作「西蠟」「士拿乎」(snuff音譯)。從海外運來的鼻煙以玻璃瓶盛裝(少量小包裝自帶鼻煙盒),玻璃瓶器體較大,最小的容量也在200克以上,「鼻煙瓶」這一稱謂便特指此類西洋原裝的大容量玻璃瓶。


鼻煙壺創製之時,為避免與西洋原裝鼻煙瓶發生混淆、引發誤會,且人們發現鼻煙壺的器型與古代的扁壺有許多相似之處,於是便將其定名為「鼻煙壺」。


清 青玉蘭石紋鼻煙壺


除了盛貯鼻煙的基本功能外,鼻煙壺還被清代權貴階層拿來炫富。


清代達官富賈對鼻煙壺的使用頗有講究,例如一年之中,每日更換一種材質的鼻煙壺;或使用同一種材質的鼻煙壺,但每日更換不同形制的鼻煙壺;或按每月的日序,更換為圖案上鳥蟲數目與日期相同的鼻煙壺;或隨四季的自然景物和天氣的陰晴冷暖,更換相應圖案的鼻煙壺。多件鼻煙壺更換使用,必須價值相當,如果相差懸殊反而有失身份。另外,使用者還需考量其會晤之人的身份地位,以社交禮儀為原則來更換使用鼻煙壺。


這件清瑪瑙喜鵲登梅鼻煙壺通高4.77厘米,腹寬3.98厘米,呈扁體。壺體以一塊黑色間有棕紅、乳白色花紋的瑪瑙巧雕而成。巧雕又稱巧作、巧琢或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料上不同顏色的分布來「相玉付形、因材施藝」,將玉料上的各種天然顏色與創作題材相結合的一種雕刻技法。在諸類材質中,瑪瑙顏色豐富、花紋美麗,最適宜施展巧雕技法。


清 瑪瑙喜鵲登梅鼻煙壺(背)


這件鼻煙壺的設計與雕工可謂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經玉匠的巧妙設計與構思,施以高浮雕、鏤雕、巧雕相結合的技法,瑪瑙上乳白色的部分被雕成梅樹枝幹,棕紅色的部分被雕成兩隻喜鵲。兩隻喜鵲恰好落在梅樹枝幹上,寓意喜鵲登梅,十分吉祥。其蓋與壺體為同一塊瑪瑙雕成,主體為黑色,紐部為略透明的乳白色,與壺體色彩相互呼應,整體協調統一。


清 瑪瑙喜鵲登梅鼻煙壺(正)


這件清黃玉放鶴圖鼻煙壺通高5.28厘米,腹寬4.48厘米。壺體為黃玉質,正面陰刻行書詩文「放鶴歸來怡身樂,枕琴以待月高升。子靈」,書體清雋雅逸,文末有作者名款。壺體背面淺浮雕松下高士枕琴而臥、放鶴山間的情景,人物姿態灑脫、神采超逸,仙鶴造型生動,人物發須、琴弦、松樹針葉面面俱到,雕刻細緻入微。放鶴是文人畫極為常見的題材,取自蘇軾《放鶴亭記》,表達了古代文人醉心山林的歸隱情結。此鼻煙壺將美玉與詩、書、畫合而為一,配有粉色玻璃材質小蓋,質色俱佳。


清 黃玉放鶴圖鼻煙壺(正)


清 黃玉放鶴圖鼻煙壺(背)


這件清青玉桃式鼻煙壺通高6.15厘米,腹寬5.25厘米。壺體仿照天然的桃子外形以一整塊青玉圓雕而成。上部以高浮雕與鏤雕結合的工藝雕出枝葉,葉脈清晰可見。正面下部浮雕一隻蝙蝠,背面僅有上部枝葉可見。珊瑚色小蓋雕琢成桃的蒂部,有畫龍點睛之妙。


清 青玉桃式鼻煙壺(正)


清 青玉桃式鼻煙壺(背)


這件清青玉八方棱面鼻煙壺通高5.6厘米,腹寬3.8厘米。壺體為青玉材質,雕刻呈八方棱面樣式,配有銅鑲珊瑚蓋,下連玳瑁材質小匙。多方棱面是鼻煙壺的經典樣式,器身側邊輪廓呈多邊形,正反兩面均打磨成幾何形棱面,其效果與現代鑽石切割的效果接近,屬於細緻精巧的磨棱器型。按照多邊形邊數,分為六方棱面、八方棱面、十方棱面等數種。


我國古人以玉比附「仁」「德」「潔」「勇」等美德,因此極為注重玉質本身的美感,玉石鼻煙壺的製作也由此深受傳統玉器審美觀念的影響。尤其是品質極佳的羊脂白玉,大都少雕工,而是注重表現玉材本身之美。這件鼻煙壺極其注重器身的基本造型,呈現大方典雅之感。


清 青玉八方棱面鼻煙壺


這件清青花釉里紅飲馬圖鼻煙壺高7厘米,腹徑4.5厘米。壺體呈梅瓶形,白釉地,繪青花釉里紅飲馬圖,底部有楷書「慎德堂制」青花款。慎德堂為圓明園「九州清晏」中的一組建築,修建於道光十年(1830),是道光皇帝晚年的主要生活場所。慎德堂建成之際,道光皇帝作《慎德堂記》,文末有「慎乃儉德,為懷永固」一句,即「慎德堂」之名的由來。慎德堂內大量的生活用品與陳設品均有「慎德堂制」的款識。


清 青花釉里紅飲馬圖鼻煙壺(底)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日趨貧困,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生產也每況愈下。在這樣的背景下,景德鎮御窯傾力為道光皇帝燒造的「慎德堂」款瓷器代表了當時制瓷的最高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與慎徳堂瓷器相比,此件鼻煙壺彩繪細膩不足,款識書寫有欠工整,字體略顯草率,專家鑑定認為,這件慎徳堂款鼻煙壺可能是光緒時期燒制的仿道光作品。


清 青花釉里紅飲馬圖鼻煙壺(正)


這件清套色玻璃蓮花紋鼻煙壺通高6.45厘米,腹寬2.6厘米。整體呈扁瓶形,以白色不透明玻璃為地,其上套藍色玻璃。套色玻璃工藝也稱套料、套彩,是玻璃成型與雕刻相結合的工藝,它在玻璃質色美的基礎之上增添了浮雕紋飾的層次感與生動感。套色工藝創製於清代康熙時期,需要先制出單色玻璃壺坯後再施套色技法。


清 套色玻璃蓮花紋鼻煙壺(正)


這件鼻煙壺正反兩面各作一株蓮花,造型略有差異,正面蓮葉之上蓮花盛放,背面蓮蓬已坐果,花瓣將落未落。在套色工藝的基礎上,壺身施以淺浮雕工藝,細緻雕刻蓮葉葉脈、蓮蓬蓮子、疊復的花瓣以及水面波紋等細部。蓮葉四周向上翻卷,四周套層較厚,藍色濃重。其中間部位套層較薄,隱隱露出白色,使蓮葉顯得極為靈動自然。壺體配有仿碧璽質色的粉色透明玻璃蓋。


清 套色玻璃蓮花紋鼻煙壺(背)


這件清周樂元玻璃內畫雄雞鼻煙壺通高5.7厘米,腹寬3.9厘米,是內畫巨匠周樂元創作於1891年的佳作。壺體為玻璃材質,採用四壁通景式構圖,將壺體四壁繪成一幅連續的完整畫面。畫面上綠柳垂拂,柳樹枝幹貫通壺體四壁,樹下芳草萋萋、花團錦簇。一隻雄雞於樹下覓食,正回首朝天鳴啼,圓目張喙,尾羽激揚,用筆灑脫。五隻雛雞分布於壺體正反兩面,形態各異,圓潤可愛。雄雞左上行書題「辛卯之春作於三十六疏齋」,並繪「元印」白文橢圓印。壺身配有瑪瑙蓋。


清 周樂元玻璃內畫雄雞鼻煙壺(正)


四壁通景式構圖是周樂元最擅長的構圖方式,壺體正反兩面的圖案既獨立成幅,又與側壁景致連貫,形成一副連續不間斷的畫幅。此壺內畫筆墨細膩精到,用色較鮮艷,卻又不失雅格,畫面充滿生趣。


清 周樂元玻璃內畫雄雞鼻煙壺(背)


鼻煙壺作為一類袖珍藝術品,器型小不盈握,卻涉及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多種材質與工藝類型。鼻煙壺不僅展示了古代器物的造型與裝飾之美,更凸顯了古代工藝美術的博採眾長與融匯大成。



本文節選自《中國美術館》2022年第1期

《一壺一世界》


《中國美術館》2022年第1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