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被拒、畢業遙遙無期,那些考上博士卻退學的人,明白了這件事

父母堂 發佈 2022-09-16T05:19:56.624966+00:00

學歷越來越重要的年代,再加上就業的壓力,博士生報考人數連年暴漲,門檻也越來越高,然而順利畢業的博士生卻很少。

在最新一季的脫口秀大會上,博士生張俊說自己今年退學了。

他用調侃的語氣說自己不適合搞科研,只適合搞笑。

別人讀博士都是為了學術地位,只有他想獲得社會地位,就喜歡聽別人知道他是博士之後的讚嘆,以及那些語氣詞「嘖嘖嘖~」

最搞笑的是,當別人問他「什麼時候畢業呀?」,他的表情反映了他讀博的真實現狀——

畢不了業

博士生退學,張俊不是個例。

學歷越來越重要的年代,再加上就業的壓力,博士生報考人數連年暴漲,門檻也越來越高,然而順利畢業的博士生卻很少。

教育部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165296人,實際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56451人,未正常畢業率為65.85%。2018年,博士延畢率仍為64%,依然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其中有一部分人,選擇了主動退學。

有些博士生們聚集在網絡小組彼此取暖,兩個群組成員加起來超過10w+人。分享讀博期間主動退學的經歷以及猶豫是否要退學的困惑。

日常科研中的困難、發表論文的壓力、專業領域的研究方向等,成為博士生主動退學的主要原因。

也會有人疑惑,好不容易讀到博士,中途退學了,不可惜嗎?

為啥不再堅持堅持呢?

1

文章被拒5次

畢業遙遙無期

小組成員@Holaaaaa是一名在讀博士生,因為論文沒有發表,畢業遙遙無期。

「文章被拒」,短短四個字,在她心裡卻重若千斤。

之前,她的文章接連四次被拒,除了第一次出版社編輯給出了拒稿理由——分析得比較膚淺以外,第二、三次都是直接被拒,沒有任何理由和修改意見。

對於第一次投稿,編輯給出的拒稿理由,她是十分同意的。

行業頂刊,拒絕得很直接但也很公平,讓人無話可說。她內心知道,由於實驗限制、數據限制,確實達不到「深刻」,沒有任何研究意義,但這已經是她能夠做到得極限了。

論文水平上不去,次次被拒,無法發表,目前已是處於延畢階段。

每一次拒稿,仿佛就在通往畢業的道路上摞起一塊磚,漸漸砌成一道牆。她內心一直擔心在某一天,當磚摞得足夠高,牆砌得足夠寬的時候,這條路就再也無法走下去了。

不僅是讀博這段期間,回想起整個讀研究生的過程,她發覺,自己的驕傲,僅存在於入學的那一刻。

往後的日子總是如履薄冰,無論做實驗也好,讀文獻也罷,她的驕傲、自尊,都在一步一步地被磨滅,然後消失殆盡。

曾經那個無論做什麼事都總是充滿自信的人,變得懷疑自己,逃避現實。

她把獲得自信的希望寄託於做飯、烘焙、做點心、飲料、養貓、看書……

想要鼓勵自己:只要繼續投一投,總有喜歡自己的文章的雜誌吧,總能畢業的吧?

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現實永遠不會因為內心的恐懼而變得好起來。

就在9月13號,文章又被第5次拒絕了。

小組成員里,很多人都跟她處在相似的境地,一邊努力,一邊想要逃離。

她在分享的結尾寫到:

希望我們在多次失敗以後依舊能重拾信心,努力衝破困境,逃出牢籠,迎接柳暗花明的一天。

2

「摸著石頭過河」

幾個月過去研究進展緩慢

像上面那位同學能堅持下去固然很好,但也有很多人無奈之下選擇了退學。

「真實故事計劃」採訪了一位退學博士。

高原,本科就讀於一所雙非學校的製藥工程專業,從那時起,他就對本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擔憂。

「對口的工作主要是去製藥廠,或者去做藥劑師和醫藥代表,待遇增長和晉升空間不是很大」。

為了擴大就業優勢,他決定考研,選擇一門更好就業的專業,最終考上了一所211大學的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

然而,碩士畢業的他,在人才市場裡也是無人問津,投遞簡歷20多次,只收到了4份offer,其中3份還和專業不對口。

「如果當下沒有選擇,就去創造更多的選擇。」

不甘心的他選擇了繼續讀博。他曾在知名英文期刊發表過論文,有了這一優勢的加持,他申請學校的過程非常順利。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入學半年,他就決定退學了。

導師交給他的課題相當前沿,然而兩個人都沒有太多的經驗,一切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幾個月過去了,進展很緩慢,他內心生起了一股無望感。他不想幾年過去之後,依然沒有成就。

抱著及時止損的想法,他決定退學,

「盲目讀博就是一個錯誤,不能一錯再錯。」

這樣的課題壓力並不是個例。

各大高校對博士生在校期間發表的SCI數量和級別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博士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 8 年改為 6 年,超期就將面臨被清退的風險。嚴進嚴出之下,博士畢業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隨著相關政策的發布,自 2019 年來,已經有近 30 所高校公布了超過 1300 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

並且,當課題壓力越來越大,所學專業領域不對口,靠自身無法走出困境的話,高原的及時止損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一直掙扎、焦慮下去,得抑鬱症的人也不少,這不是想要的結果。

3

我的人生和這一紙文憑

沒有太大關聯

2019年,Nature 牽頭的一項研究表明,36% 的博士生曾因博士學業焦慮或抑鬱。

曾墨帆讀博也是基於職業規劃的考慮,但他低估了博士畢業的難度,一度走到了抑鬱的邊緣。

「一個上午什麼都做不來,晚上也睡不著」。

他想過退學,身邊也有這樣的「榜樣」——同門李堃。

在博士研究生期間,越深入學術領域,李堃就越感到無趣。比起書上談的交通運輸理論,他更想用雙腳去實踐,導師最後也只能尊重他的選擇,並鼓勵他找到熱愛的事物並堅持下去。

當好朋友問他退學原因,他說「我的人生和這一紙文憑沒有太大關聯」。而曾墨帆也在讀博的第5年,選擇了退學,和自己和解。

他看開了,「人生不會因為沒有博士學位,就沒有價值」。

寫在最後:

博士,站在象牙塔尖,手握直上青雲的通行證。

在很多人看來,考上博士就是踏上「人生巔峰」。但對博士們來說,從象牙塔的圍城裡順利走出來,拿到畢業證書才算是「巔峰時刻」。

嚴進嚴出的政策,各種各樣的原因,都讓博士生順利畢業越來越難。

然而,退學不代表就是失敗者,就像@Holaaaaa最新分享的動態里的那句話:

我的導師曾經跟我講過,其實你們已經足夠優秀。你想,在人群中,能讀到博士的人極少,你們是優秀的人中的一個,你們的身邊都是很優秀的人。

讀到博士畢業固然很好,如果實在不能繼續下去,也可以選擇放下出去走走,不用困宥於一紙博士學歷里。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都是增進知識的方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