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的唐裝和中國網球20年

有馬體育 發佈 2022-09-16T14:22:46.489693+00:00

這位瑞士天王的故事,在中國廣為人知。人們讚嘆費德勒,103個冠軍頭銜,20座大滿貫冠軍,連續237周世界第一,數字足以證明偉大。



羅傑·費德勒退役了。這位瑞士天王的故事,在中國廣為人知。

人們讚嘆費德勒,103個冠軍頭銜,20座大滿貫冠軍,連續237周世界第一,數字足以證明偉大。人們欣賞費德勒,欣賞他在賽場上的紳士與儒雅,稱他是懂得戰鬥的藝術家。人們還很清楚費德勒和他的對手納達爾創造了哪些經典的「費納決」。

很多人因為費德勒開始了解網球。換句話說,費德勒是我們構建網球認知的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物串聯了網球這項運動蘊含的競技、商業和藝術性,還有偉大的對手是互相成全的通俗道理。這些點線面又鋪成了更立體的網球文化。但構建的過程是漫長的,我們懂得欣賞費德勒,對他的故事如數家珍,正是我們在漫長歲月里觀看網球的成果。

費德勒退役了,人們回憶費德勒的傳奇故事,也是在回望自身觀看網球的經歷。20年前,費德勒來到上海,身穿唐裝,在外灘見證了中國網球的啟動。20年後,費德勒宣布退役,中國網球在疫情中進入了一個中斷期。


1

中國的很多網球故事,可以從費德勒講起,可以從2009年講起。

這一年,上海和北京,中國的一南一北都各自升級了網球賽事。首屆上海網球大師賽開始了,這是ATP在亞太地區舉辦的最高級別網球賽事,也是全亞洲僅有的一項大師賽。北京的中國網球公開賽晉升了,成為與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邁阿密大師賽和馬德里大師賽並稱的「四大超級賽事」,關注度僅次於四大滿貫。

在之後的日子裡,費德勒頻頻來上海,24年職業生涯中曾12次拜訪上海,是來上海參賽最多的網球明星,其中參加了8屆網球大師賽。他還和教練、經紀人一起體驗上海生活,自己掏錢買票,坐地鐵13號線,從世博大道到馬當路,路上和大爺聊天,和上海市民一起探討未來在外灘買套房的可能性,人們那時候滿懷期望,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那是中國房地產最後的黃金時間。他還學過一些上海話,把球迷贈送的兩隻非常大的泰迪熊帶回瑞士的家,讓孩子們躺在上面。費德勒不止一次說過,他很喜歡上海,上海有家的感覺。

時間再往前推7年,2002年,上海第一次獲得網球大師杯賽舉辦權,這是當時世界最高級別男子網球賽事的大師杯首次來到亞洲、來到發展中國家。大師杯賽正是大師賽的前身。這也是費德勒首次來到上海,他身穿唐裝,和其他嘉賓一同在外灘留下一張合影。這張照片,後來被收入上海政府編著的《上海相冊:70年70個瞬間》一書中。

上海的網球歷史就是從這屆大師杯賽開始的。那一年,上海旗忠網球中心還未落成,比賽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臨時搭建的場地進行,當時的國際網球聯合會主席貝蒂說,「網球方面,中國是個年輕國家。賽前,我對上海並不抱太多奢望。」

但結果,組織和設施上的完善度都讓他覺得意外。時任ATP執行長的邁爾斯也感嘆過,在上海還沒正式獲得舉辦權前,他曾提出國際博覽中心的屋頂對舉辦網球比賽來說顯得不夠高,當時上海立即決定建一個屋頂更高的場館。這樣的行動力,讓上海獲得了舉辦權。上海相關政府人員在首屆賽事結束後總結,「辦像大師杯這樣的賽事,規格高、要求高、時間緊,很多時候需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費德勒退役了,比費德勒早一步告別的是小威。一周前,朋友圈懷念最多的網球運動員正是小威。小威曾多次來北京參加中國網球公開賽。2004年,北京舉辦了首屆中國公開賽,那年也是小威首次來到中國,與她一同來京的還有莎拉波娃。在23歲生日當天,小威拿到了首屆中網冠軍,在媒體活動中,她說自己以後還想在中國開店,賣自己的時尚品牌。中網在2009年升級後,小威在2013年第二次奪得了女單冠軍。


2

過去的很長時間裡,北京和上海對外更多的是個地理概念,就像小威第一次來北京參加中網前,只知道這裡有長城。但隨著網球比賽的開放,這些地理概念變得形象具體。2002年的上海大師杯賽,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台聚焦上海,西班牙《馬卡報》、雪梨《每日電訊》、英國BBC等海外媒體都派記者來到現場,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到上海,隨後,他們在上海度過了一周。

網球進入中國,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標誌。在北京啟動首屆中網的這一年,F1第一次駛入中國;姚明和他的火箭隊帶著兩場NBA季前賽,第一次在北京和上海的場館裡打響;還有亞洲杯,也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行。這些國際性賽事都來到了中國。

在這樣的環境和氣氛下,人們開始關注國際比賽,開始聽說那些叫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大小威、莎娃波娃的國際網壇明星。中國網球運動員中,張擇、張之臻、華潤豪等選手都和費德勒一起訓練過。費德勒曾經在和張之臻訓練後說,他認為張之臻的世界排名可以突破前100。今年美網過後,張之臻進入了世界前100。

還有不久前刷新中國男子網球歷史的吳易昺,首次參加美網正賽,從資格賽開始打起,連續打到美網男單32強。吳易昺出生於1999年,17歲時拿下美網青少年男單、男雙冠軍,是歷史第二位美網青少年雙冠王,並由此站上了青少年男單排名世界第一的位置。他曾受邀當過費德勒、迪米特洛夫、蒂姆等球員的陪練。

熱鬧的網球比賽、網球明星,會源源不斷地帶來網球啟蒙。比如最近走紅的背簍少年王發,他的網球啟蒙也是來自費德勒。王發成長於雲南的一個山區里,父母都是農民,他被網球教練挖掘後進入網球世界,但因訓練艱苦一度想放棄網球。直到王發聽教練講了費德勒的故事,看了他的比賽,意識到網球可以改變他的人生,這才開始投入其中。在今年青少年網球巡迴賽廣州站,王髮帶著背簍和背簍里的網球拍,奪得了U14男子組單打冠軍。

上海網球大師賽和中網穩步舉辦的這些年,正是國內網球發展的黃金階段。2013年,當時的世界第一德約科維奇和中國一姐李娜在中網開幕式上進行了「性別大戰」,職業化與商業化都愈顯成熟。2018年,已經轉入職業網壇的吳易昺在上海網球大師賽上取得ATP巡迴賽首勝,人們在這一刻看到了吳易昺這個職業網球少年。


3

網球賽事、網球明星、網球產業等等這些網球元素,就像一把把鐵錘不斷地落向冰面,冰面上的裂縫越來越多,人們對網球的認知越來越寬廣,這是網球文化形成的基底。

人們開始意識到,網球是一項高度商業化的運動,職業化運作方式比國家體工大隊模式更有效。這才有了李娜的單飛,自己成立團隊,在職業體系中成長,由此收穫大滿貫冠軍。而後的網球新人又可以參照這一模式,鄭欽文的目標就是像李娜那樣拿下大滿貫。2020年下半年國際網壇重啟後,鄭欽文沒有浪費關鍵的成長期,選擇征戰海外,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歐洲訓練和參賽。而除了訓練外,鄭欽文會大量觀看優秀球員的錄像去學習,包括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等男子名將。

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網球不僅僅是一項競技運動。費德勒故事之所以為大眾所知,不僅在於他的20個大滿貫,他巔峰時期「其他人努力打進決賽,是為了輸給一個叫費德勒的人」的那般技術,還有他的紳士與優雅,他與納達爾互相成就的堅持與魄力。如果夢回2017,人們一定會想起那年的上海網球大師賽,費德勒和納達爾第38次站在網的兩面,結果是費德勒贏得了獎盃,納達爾得到了祝福,觀眾們則又一次收穫了「費納決」的心動記憶。

人們還開始意識到,網球世界廣闊無窮,生活處處皆可網球。周末在家可以觀看「史上最偉大網球比賽」的紀錄片《天才之擊》,也可以閱讀阿加西的自傳《網》,然後震撼於一個網球運動員居然是個寫作高手,能把自己討厭的網球寫成一本讓人停不下來的小說。這本自傳也成了很多媒體人推薦的非虛構寫作範本。

一項運動的文化是需要逐步積累與推進的。費德勒昨晚宣布退役後,這一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在微博上立馬衝上熱搜榜首位。這些都是網球在中國發展的見證,是中國人看網球這20年所接受到的文化反饋。

不過疫情之後,上海大師賽和中網都按下了暫停鍵,兩個月前,ATP發布的2022年秋季比賽日曆都沒有它們的身影,同時期取消的還有成都公開賽和珠海錦標賽。雖然上海大師賽在6月時宣布,2023年起將重磅升級,但此刻,人們還是只能目光焦灼,瞭望遠方,翻出曾經在上海或北京的觀賽照片,藉此祝福費德勒,祝福他開啟人生下一程。




關注並星標 有馬體

在這裡,我們不止聊體育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