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帝,給中國男籃的1個小建議

野球帝 發佈 2022-09-16T16:46:30.884086+00:00

人是有限的,人的認知水平也是有限的。你所認為對的策略,放在別人的問題上,也可能會壞了事。所以,一直以來帝哥在給建議的時候都是慎之又慎。但看了好多歐錦賽比賽,的確有很多感觸,所以今天想以一普通球迷的視覺去給中國男籃一個小建議。

人是有限的,人的認知水平也是有限的。

你所認為對的策略,放在別人的問題上,也可能會壞了事。所以,一直以來帝哥在給建議的時候都是慎之又慎。

但看了好多歐錦賽比賽,的確有很多感觸,所以今天想以一普通球迷的視覺去給中國男籃一個小建議。

建議不一定會被看見,或許也早有人在推動了,再或者建議根本並不可行...不管怎樣,就當與兄弟們探討吧:

從波蘭隊殺進歐錦賽四強,創造這個國家籃球50年的歷史說起。昨天就說了,沒必要拿3年前中國男籃把波蘭逼到最後一刻,和今天的情況做比較。

球迷如果想收穫快樂,可以調侃調侃說中國男籃與斯洛維尼亞五五開,這都沒有問題。但事實上這是在刻舟求劍。

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3年,波蘭就是變厲害了,我們沒有阿聯這個強點之後,現在也別想著打過人家了。最直觀的是世界排名的變化,他們從第25到了13。

人家怎麼就進步那麼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水平比賽打得多。

他們的球員,多數效力於西班牙聯賽,球隊頭牌波尼特卡在義大利打球,還有的在法甲聯賽打球,這是球員層面的。

那國家隊呢?

78-101慘敗給希臘,分別以28分和16分不敵烏克蘭和土耳其...波蘭在比賽開始之前的熱身賽其實打的並不好,真沒看出來有歐洲4強實力。

但是,打的比賽鍛鍊價值太大了,基本都是和強隊打,然後發現問題。

這就是歐洲籃球崛起的秘密。

平時都說人家青訓水平高,這不假。但你一個青少年再厲害,如果在你成長的各個階段,沒有足夠多高水平比賽的歷練,到最後也會泯然眾人矣。

拿西班牙籃球舉例,除了甲級之外,他們還有乙級聯賽、丙級聯賽、丁級聯賽以及地區聯賽...青少年階段的球隊,每個賽季的總比賽場數都在 70-80場。

我們呢?CUBA球隊都沒有這個比賽數量和質量。

多說幾句,廣工為什麼厲害?必須得說廣東的野球文化對於球隊的提升。

姚明和阿聯為什麼厲害?如果他們沒去NBA,肯定不會有這水平。

日本足球為什麼厲害?太多球員在歐洲俱樂部效力。

健全的籃球青訓體系和完備籃球聯賽制度的搭建,是需要時間的。中國籃球喊了好多年了,我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類似的聲音。

尤其是「體教融合」,說了太久了。

但具體到國情上,這根本就不是中國籃球、體育局可以辦到的事,短時間內我們改不了。在體制面前,姚明也是渺小的,這一點就不展開了。

所以,光看到問題那沒有用,帝哥也不說那些假大空的沒有意義的話。對於中國男籃來說,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明年的世界盃怎麼能打好一些,努力爭取奧運會的入場券。

競技體育是拿成績說話的,如果你成績差,對於改革也會是阻礙。如果是出於明年追求更好成績的考慮,無疑是時間緊,任務重。

既然是這樣,除了考慮歸化,為何我們不努力為國家隊的球員們,創造更多高水平比賽的機會?

必須清楚的自身的定位是,不管我們怎麼歸化,都會和歐洲強隊有距離,我們先努力把亞洲的對手搞定了。

如果每年都讓國家隊去和歐洲球隊打10-15場左右的高水平比賽,如果再回來和這些亞洲隊打,我想一定在自信、能力上都會有提升。

我們打了麼...

不管是聯賽還是國家隊,都是在閉門造車,CBA看著很熱鬧,但球員打巴林、哈薩克斯坦都沒有展示出優勢。

這你能只怪球員沒打好麼?那已經是國內最厲害的那一批球員了。努力找機會多和歐洲球隊打打,學習人家的閱讀、學習人家打比賽的方式,真就這麼難麼...

反正我覺得,這是比歸化球員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或許你會抱怨,疫情當下很困難,但是,時代不會聽你的抱怨。人家波蘭就是在這種殘酷的競爭環境中變強的,如果你不主動去創造機會和別人學習,那只會退步。

另外,沒有疫情的時候,中國男籃和歐洲球隊的比賽,就很多麼?

沒錯,和歐洲強隊打,能預想到會輸,但我們都已經是亞洲第八的球隊了,虛心學習就完事了,如果真和歐洲隊打,哪怕輸50分,真正的球迷也不會因此說三道四。

因為,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總之,不管是什麼層級的比賽,你光強調訓練,沒有高水平比賽的保證和檢驗,肯定是難以出成績的。

很簡單的道理,你學習成績很一般,待在一個普通班。

如果有一天,把你提到重點班,哪怕你每次考試都「成績穩定」排在後面,但我相信長期在這種競爭氛圍里,你也會有進步的。

昨天看到了趙睿的一段分享:他和保羅、哈登對抗的時候,根本就動不了,人家就是掛著你也能直接進去的感覺。

而趙睿,已經是中國男籃現階段對抗能力最出色的後衛球員了...

所以,除了激烈地討論歸化誰,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國男籃能在明年的世界盃開始之前,能多打一些高水平比賽。

周琦為什麼變厲害?在澳大利亞打的比賽,就是比CBA更有鍛鍊價值,更容易漲球。

因此,做好青訓是長期工程,短時間內很難出成績。球員走出去也需要能力,那為何不引進來?自己努力創造機會多和強隊打打,這應該更容易一些吧?

都這時候了,就別怕輸了,別當熱身賽之王了,怕的是溫水煮青蛙,怕的是躲在溫室里,不敢面對陽光。

咱出不了錢也出不了力,或許想法很膚淺,只能是敲敲鍵盤,有比賽的時候繼續支持。

所以,這隻代表帝哥個人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