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這座城有怎樣的實力和底氣?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9-18T03:47:06.265689+00:00

從浦江兩岸45公里濱江岸線貫通到「最美玻璃穹頂」點亮,從上汽威馬一輛輛獲獎車型橫空出世到C919客機翱翔藍天,從「一米寬挖到一萬米深」的晨光文具到產品「連接起來可繞地球3圈」的上海家化化妝品,上海設計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信息業、旅遊業不斷融合,創意和設計產業生機蓬勃、「設計之都」建設欣欣向榮。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經過「十年磨劍」,「上海設計」已成為城市的亮麗名片。

2010年,上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授予「設計之都」稱號。立足新發展階段,上海發揮創新驅動力,持續打造「設計創新型城市」典範。

從浦江兩岸45公里濱江岸線貫通到「最美玻璃穹頂」點亮,從上汽威馬一輛輛獲獎車型橫空出世到C919客機翱翔藍天,從「一米寬挖到一萬米深」的晨光文具到產品「連接起來可繞地球3圈」的上海家化化妝品,上海設計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信息業、旅遊業不斷融合,創意和設計產業生機蓬勃、「設計之都」建設欣欣向榮。

2022年9月15日-18日,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將在上海黃浦濱江舉辦,主題為「設計無界,相融共生」,旨在打造國際一流的設計產業盛會。藉由本次大會,世界將更加了解銳意創新、海納百川的活力上海,上海設計也在不斷走向世界。

產業更快發展

2021年7月,南京東路中央商場正式亮燈,炫彩燈珠猶如夜空中的繁星如夢似幻,四幢歷史老建築組成的十字內街變身為開放式廣場,構成了「中華商業第一街」百年來不曾出現過的穹頂景觀。

設計的魔法,令「外灘最美玻璃穹頂」成為遊客爭相打卡的城市地標。

2021年7月,「外灘最美玻璃穹頂」。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上海充分發揮建築設計優勢,鼓勵支持自主原創設計,精心設計中心城區、五個新城、一江一河等區域的城市地標,以設計打造活力城市空間。以建築設計為例,行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1235.6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001.2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10.36%。

包括建築設計在內,上海創意設計融入到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城市空間、優化公共服務、點亮美好生活、共鑄城市品牌等方方面面。

上海能夠成為汽車之城,設計功不可沒,並在新能源、電動汽車設計領域取得一次次突破。如上汽榮威RX5、eRx5榮獲2017年德國iF全球設計獎;上汽純電動智能超跑SUV榮威Marvel X實現了全球第一款實現「特定場景無人駕駛」等多個第一;威馬汽車憑藉智能互動設計,也斬獲工業界奧斯卡「iF設計獎」。

以工業設計為引領,C919客機成功翱翔藍天,航空航天、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誕生了一批批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上海設計」產品。

時尚設計領域,上海正在成為全球潮流的首發地,時尚智能用品不斷推陳出新。數字設計領域,上海加快人工智慧、AR/VR、5G等信息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在網絡視聽、動漫遊戲、數字出版等數字內容領域持續發力;服務設計領域,上海在醫療衛生、商品零售、銀行、電信、餐飲、旅遊文化等各個領域內提升服務體驗。

10餘年來,上海創意設計產業取得亮眼成績,總產值從2012年的4724.61億元,增長到 2021年的16211.3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0%。

品牌更加響亮

「設計之都」稱號頒予上海,更帶來知名設計企業不斷湧現、設計成果迭出、文創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喜人局面。

作為上海國民文具品牌,晨光秉承著「一米寬挖到一萬米深」的態度,攻克筆頭油墨核心技術,每年投入超1億元用於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具製造商之一,專利超900項,產品設計包攬國際四大工業設計大獎——德國iF獎、紅點獎,日本G-mark獎以及美國IDEA獎。

今年秋季開學季,每年有上千款新品問世的晨光又推出了博物-瀕危動物海洋系列,將瀕危海洋動物形象融入產品設計。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每年都有上千款新品問世的晨光,今秋開學季又推出了「博物-瀕危動物」海洋系列,將瀕危海洋動物形象融入產品設計,其中的植物殘渣中性筆,筆桿部分材質來自甘蔗、小麥、杉木等植物殘渣,減少了不必要的塑料消耗。

1915年以「雙妹」牌粉嫩糕在世博會上斬獲金獎的上海家化,設計創新不停歇,先後打造出「六神」、「佰草集」、「美加淨」、「啟初」、「玉澤」、「家安」等諸多中國著名品牌,見證和參與了上海本土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為跨國企業的全過程。

上海家化先後打造出「六神」、「佰草集」、「美加淨」、「啟初」、「玉澤」、「家安」等諸多中國著名品牌。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2021年,上海家化實現營收76.5億元、淨利潤6.49億元,銷售網絡已覆蓋全球五大洲,全球工廠總年產能達9億件,產品連接起來可繞地球3圈。

總部位於芝加哥、擁有158年歷史的《財富》500強企業當納利,是工業設計領域具有行業和外資雙重代表性與影響力的一家企業。出於看好上海「設計之都」的發展前景,該公司將亞太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均設在了上海。

當納利亞太區總裁葉藝表示,設計創新既需服務於時代,又要綻放於未來,當納利一直非常重視並積極致力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東莞、成都、北京、蘇州、廣州、崑山、香港、台北等地布局了工廠、辦事處與商務中心。

面對中外優質企業,上海通過優化「一軸、一帶、兩河、多圈」產業布局,積極推進市級文創園區建設,為創意設計發展提供載體,迄今共認定張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M50藝術產業園、上海國際時尚中心、800秀創意產業集聚區等149家市級文創園區(含25家示範園區)、16幢市級文創示範樓宇、28個市級文創示範空間,「上海設計」空間布局持續優化,品牌更加響亮。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市級文創園區總建築面積達到836萬平方米,入駐文創企業總數近2萬餘家,帶動就業70多萬人,稅收貢獻超過300億元。

當納利將亞太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均設在了上海,圖為該公司展出的部分創新設計產品。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人才更多保障

中央和地方扶持政策的陸續出台,也為上海設計創意類人才集聚培養和設計之都建設提供了保障。

2010年工信部等11部委《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2014年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頂層設計文件發布,推動設計賦能製造業和相關產業。

在國家政策環境持續改善的大背景下,上海不斷優化設計之都建設的政策體系,出台了《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的若干意見》、《上海市設計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政策,舉全市之力推進上海設計之都建設。

其中,2022年印發的《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的若干意見》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成設計產業繁榮、品牌卓越、生態活躍、氛圍濃郁的「設計之都」。在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中,展現上海理念,擴大上海影響。到2030年,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美譽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設計之都」。

隔江遠觀2022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主會場船舶館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上海市人社局也先後制定發布《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和《上海市重點領域(產業類)緊缺人才開發目錄》,提出175類緊缺人才,6類設計人才涵蓋其中,以此加大人才引進開發力度,創新人才培育的體制機制。

如今,一大批傑出人才活躍在上海設計舞台。他們中間有的已榮膺院士,有的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知名品牌,有的年紀輕輕已榮獲多項國際大獎,還有的承擔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和項目。

比如飛機設計專家吳光輝,曾任國家重點工程空警2000(飛機)、ARJ21飛機總設計師,現任中國商飛副總經理、國家重大專項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他主持完成以新一代超臨界機翼、飛控系統、集成模塊化航電系統和第三代鋁鋰合金為代表的先進幹線飛機研製,突破了多項國外限制對華出口的技術難題,走出了一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機研製的正向設計之路。

中科院院士鄭時齡,曾任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總策劃師,主持完成了南浦大橋建築設計、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設計、上海格致中學教學樓、上海朱屺瞻藝術館、上海外灘公共服務中心等項目。

自2010年以來,上海新增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9人,現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6人、設計學領域「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4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新銳獲得者2人。在全市現有的18所創意設計類院校中,同濟黃浦設計創意中學是滬上第一所以創意設計教育為特色的中學。

即將開幕的2022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還將遴選出首批「國際設計百人」智庫名單,邀請國內外設計名家、知名學者、設計領軍企業負責人,形成上海設計之都建設高端智囊陣容。

回顧過去,上海設計之都建設碩果纍纍;展望未來,上海設計之都藍圖繪就前景可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