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濱江舉辦「設計之都」大會:從本土到世界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9-18T04:27:20.569953+00:00

2022年9月15日至18日,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黃浦濱江船舶館及周邊舉辦舉行。這是同濟大學教授、首屆設計之都大會總規劃師章明設計的「設計鋒巢·無止園」。

上海於201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定名為「設計之都」。2022年9月15日至18日,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黃浦濱江船舶館及周邊舉辦舉行。大會圍繞設計「賦能產業創新發展」「打造活力城市空間」「優化社會公共服務」「點亮民眾美好生活」「聚力共鑄城市品牌」的五個維度展開。

在主會場外,占地729平方米的主題展室外館首先吸引了人們的視線。這是同濟大學教授、首屆設計之都大會總規劃師章明設計的「設計鋒巢·無止園」。在這裡,傳統的建造方式得到新的演繹,以輕介入的建構方式提供未來城市空間復用的可能性:以腳手架為骨架、陽光板輕覆的空間給予了多元功能的寄生可能,豐富了場所的日常性;臨時搭建、輕便選材、遷址復建,多樣的適應性也符合空間可持續利用的觀念。

設計鋒巢·無止園

同濟大學是此次大會的承辦方之一,副校長婁永琪向媒體分享了他對於大會主題「設計無界,相融共生」的理解。他指出,這一主題與「設計」概念的最新進展息息相關。「回顧設計發展史,全球設計發展經歷了若干階段,基本每十年都會發生比較大的轉折。」婁永琪說道,「儘管這個定義已經是多重妥協的結果,但也還是可以看出,設計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遠遠超越了一般民眾理解的建築或產品造型範疇,而是從有形物的設計拓展到無形的服務、交互、體驗乃至人工智慧系統的設計。從設計發展角度看,設計疆域拓展和範式轉型本身也是設計新陳代謝的進化需求。」

為了向全球提出上海對設計的思考,體現全球視野和上海主張,本次大會特別設置了主題展,展覽從「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角度切入,重點討論如何運用設計在自然以及我們之間建立新的和更可持續的關係。主題展的敘事將圍繞「食物、健康、信任、環境、技術與繁榮」六個維度的全球挑戰,以「哲思/行動/社群」三個層級展開,集中展示了那些在全世界各地發生著的人們如何揚棄短視思維,用創意、信任和樂觀來設計新的經濟、文化與人地關係。

「如果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那麼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將以設計為媒,推升上海這個超級『文化的容器』變得更加包容,更有吸引力。」婁永琪談道,「在此過程中,即包含了提升城市對人才的吸引。」與此同時,大會也希望提高市民對於設計的理解,提升「全城設計」的氛圍。

在大會的「設計點亮市民生活」展區,一間展廳呈現了百年上海設計中的不少老牌品牌及其經典設計。例如「康元」活動玩具、上海玩具二廠的萬噸水壓機模型等,從工藝的角度折射出生活的演變。而在這一展廳對面,能看到諸如晨光、家化等本土經典品牌的身影。其中,晨光展台如同一個放大的文具盒,最顯眼的則是一支巨大的磁懸浮中性筆裝置,這一設計曾獲得2021德國iF設計獎。

展覽現場,晨光高級品牌經理鄭天慧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了這一本土品牌在上海紮根的故事:創業初期,創始人與新華書店合作代理國外文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晨光來到上海開設工廠,確立自主品牌的發展路徑。在這一過程中,晨光認識到了上海的市場。「上海一直有品質消費的基因,無論是老的製造品牌,還是洋貨,都是從上海推向全國。」鄭天慧說道,晨光在上海的發展經歷了「從銷到產到研」的過程,如今總部、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都建在了上海,以便更快速地實現從產品研發設計到推向市場、以及根據消費者反饋來疊代更新的過程。而選擇上海除了基於其廣闊的消費市場,還與這裡的人才優勢與平台作用密不可分,「上海有很多設計類院校,又有像設計之都大會等活動,有利於研產學之間的交流。」

晨光展區

除了反映上海過去和當下的設計發展,大會也展現了設計面向未來的構想。一件名為「未來之眼」的裝置立於主展館中央,在其周圍,則是結合VR眼鏡來邀請觀眾體驗的「元宇宙平行分會場」,現場的一位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藉助百度希壤的元宇宙平台,大會期間,觀眾可以在線上或線下進入平行分會場,觀看虛擬的時裝秀或是發布會等。「未來之眼」的設計者、建築師張海翱表示,裝置試圖用手工的方式致敬創造城市奇觀的勞動者,腳手架、編織膜,通過預製化搭建的方式呈現材料的真實性。進入其中,即如回到「宇宙」這一話題:通過「一眼萬年」,在時間、空間的維度中實現「無界」。

「未來之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