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日建交後,日本邀請中國出席天皇葬禮,我國四字令其羞愧

從歷史看人生 發佈 2022-09-18T06:53:32.023404+00:00

一九八九年一月七日,侵華日軍頭號戰犯裕仁天皇,於吹上御所去世,日本政府為其舉辦盛大的葬禮,數人自殺為其殉死,與此同時,參與哀悼弔唁的請柬也送抵世界各國。

一九八九年一月七日,侵華日軍頭號戰犯裕仁天皇,於吹上御所去世,日本政府為其舉辦盛大的葬禮,數人自殺為其殉死,與此同時,參與哀悼弔唁的請柬也送抵世界各國。令人極為詫異的是,我國也在受邀之列,更令國人震怒的是,中方竟真的派代表參加了,大屠殺歷歷在目,中國忘記了嗎?

天皇逝世中國參加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後,東京大審判提上日程,無數國家呈上日軍在其境內犯下的累累罪行,中國尤為血腥沉痛,不過,戰爭的最後,總是成千上萬無辜百姓,敗給極個別人的貪慾,更有甚者,在多方勢力的追逐平衡之下,逃過了贖罪的審判。國際評定日本甲級戰犯共二十八人。

其中七人被處以絞刑,其餘人或判無期,或在長期的審判過程中病死,或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百姓沒人願意看到只有幾個人的報應,但在當時國際形勢下,有人願意看到日本這個「瘋批國度」的再度崛起。與此同時,一個問題也縈繞在眾人心頭,審判前夕,無數人批判日本天皇為頭號戰犯,應處以極刑,戰後其本人撰寫的《清白錄》中卻表示,自己只是徹頭徹尾的傀儡,沒有任何實權,不應該為大屠殺償命。

那麼,在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當權者裕仁天皇,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死後中國代表參加其葬禮,又說了哪四個字,令日本舉國羞愧不已?本期我們走進中日在上世紀中下旬的關係發展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讚收藏加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成長曆程

裕仁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他的爺爺就是實行明治維新運動,號召全民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把日本從封建社會,引進為世界工業大國的明治天皇,他的上位,也成功推翻德川幕府長達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地位,使日本開啟帝國主義時代。而在武士道精神盛行的國度,這種帝國主義,逐漸演變成為崇尚擴張侵略的極端主義思想,二戰的爆發便是最好的佐證。

在這種思維影響下,日本皇室人員或者執掌政權的高官,都帶有一定好戰基因,而日本皇室有個傳統習俗,內部成員在出生後需要一個代理人專門照料,裕仁天皇的代理人,便是海軍中將川村純義,此人是明治維新時期的功勳人物,參與過多次大戰,他對小王子寄予厚望,從小便嚴格按照軍人的要求,對其進行培養。

之後,裕仁又拜到乃木希典、東鄉平八郎門下,前者在日俄戰爭中,有「肉彈將軍」的稱號,後者被稱「軍神」,有「東方納爾遜」之美譽,兩者都有濃烈的侵略他國,擴張領土的思想。

裕仁從小在這種氛圍中長大,軍國主義早已根深蒂固。等到明治天皇駕崩,乃木希典選擇自裁殉死,老師的這種行為給裕仁極大的刺激,他的性格愈加孤僻陰冷。一段時間內,開始對生物研究起了極大的興趣,當時日本政界議論紛紛。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未來的繼承者太過自由散漫,不懂軍事擴張,為民眾著想,反而做些不著調的事情。

一九二一年,裕仁前往歐洲國家旅遊,先後訪問英、法、比等多個國家,在學習政治結構的同時,對於戰爭產生了極大興趣,更有了極為瘋狂的想法,生物研究與戰爭的結合,這也是後來侵華戰爭時,日本731部隊的來源,以及朝鮮戰場上,日本為老美提供的細菌戰的根基。歐洲行的一年,裕仁還迷上了拿破崙,將其作為自己畢生的偶像,去墓地參拜,還帶回來一個半身石像放置於書房中。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裕仁這種極端軍事主義,再加上自小的君主教育,自然收攏了幾十位志同道合的青年軍官的效忠,在不斷的推陳革新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政治觀點,並將其付諸實踐,歐洲之行獲得的力量就為後來絆倒元老,起了極大的作用。

一九二六年,體弱多病的大正天皇,也就是裕仁的父親因中風逝世,享年四十七歲,裕仁理所應當繼位,成為新任日本天皇。

繼位僅兩年,裕仁就開始剷除異己,爭對激進分子的刺殺行動開啟,一名內閣大臣順利被卸任。不久之後,他再次藉助陸軍參謀長的奏摺,將軍部牢牢把握在手中,培養了一批只忠於自己的青年講士。權利在手,野心顯露,侵華戰爭全面爆發!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國際社會對於日本的侵略行為,表達了嚴重的不滿,但誰都沒有付諸行動,這讓日本更加肆無忌憚,六年後,日本全面侵華開啟,東亞地區迅速淪陷,而自詡「沒有實權」的裕仁天皇,在此時卻親自指揮,將大量兵力集中於要塞之處,對中國進行壓倒性打擊,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自信滿滿,與裕仁商討一個月內占領中國全境,完成對我國的打擊,裕仁對此的回應,是加大了對軍部的支持。但我國軍民在最初的不抵抗政策後,軍民開始前所未有的統一,面對日本一致對外,侵華進度停滯不前。

之後在裕仁的建議下,日軍開始全力攻打上海、南京,我軍武器裝備遠不及日軍,對於各種生物化武器更是沒有任何防備,死傷慘重。南京淪陷後,面對朝香宮鳩彥王的肆意屠殺行徑,裕仁絲毫不覺得殘忍,還默許了他的這種行為,甚至褒獎慰問了在南京進行殺人遊戲的日軍軍官,在國內通過媒體大肆宣揚這種殺戮行為,一定意義上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除此之外,潘家峪慘案、平頂山慘案、萬人坑、731部隊等等,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中,我國軍民死傷人數超過兩千一百多萬,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日本滔天大罪的事實。其中裕仁占據了主導地位,二戰期間,他擁有絕對的君主權利,屬於幕後操縱手,有確切消息表明,彼時日本軍官、士兵、老百姓,心目中的神明只有一個,裕仁天皇,在他軍國主義的薰陶下,所有人信奉為天皇生,為天皇死,為天皇而戰,侵略中方,也被曲解成為促進大一統,為世界進步做的努力,各種搶掠行為在他們筆下成為英雄的象徵,戰後許多日本老兵毫不悔改,並不是他們怎樣道德淪喪,而是國家給他們傳遞的思想,就是極端的。這也導致戰後採訪中,很多日本老兵說不把中國人當人看的原因。

與此同時,「沒有實權」的裕仁天皇,可以隨意決定大臣去留,他的父親常年病弱,大臣權利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天皇,但裕仁上位後,強勢扭轉了這一局面,後期對於國家政權的干預更加積極,首相惹他不高興,一句話就趕下台,帶兵打仗的將軍更是頻繁更換,但無論哪一個,絲毫不敢對其有所怨言。

一九四零年,因為中華兒女的奮力抗爭,日軍在不斷殺戮的過程中,也承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緩解這一狀況,裕仁決定從老美那裡摳下一塊肉,隨後珍珠港事件發生,日軍對老美的海軍基地,連續發動兩次攻擊,因為事發突然,美軍沒有任何防備,甚至有人在開戰前,都以為是軍事演習。儘管以最快的速度開啟了防禦措施,但收效甚微。

最終,這場戰爭以美軍損失兩百多架飛機,兩千名美軍當場喪生,一千餘人身受重傷終結。這場針對老美的戰爭,日軍大獲全勝,與此同時,東南亞地區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這樣的好運沒有持續太久,從長遠角度來看,正義永遠不會遲到。

裕仁這一行徑徹底激怒老美,太平洋戰爭爆發,中途島、沖繩島等戰役,日軍屢戰屢敗,隨後的一切也超出了裕仁的預料,法西斯惹了全世界的眾怒,大家上下團結一致,最終德國、日本潰不成軍,倉皇之下,裕仁再次指揮日軍發動反攻,自殺式衝鋒的神風特工隊,就是這期間的產物,聽聞有此戰略的裕仁,先是對戰士們表現了深深的不忍惋惜之情,隨後又大力提倡,堅定支持這種行徑,這種極端主義傳播到軍中,便增添了許多無謂的傷亡,日軍不把中國人當人看,裕仁天皇又何嘗不是將軍隊,看做戰爭機器呢?

偏偏在軍國主義思維下,沒人覺得這樣不對,無數戰士戰敗後自殺,或者手拿炸彈以身體為盾,向美軍衝鋒,沖繩島戰役,海軍甚至進行大和號自殺衝鋒,將這種違背道德的行徑,從空軍、陸軍,擴散到海軍,還命令一些島上的居民,集體跳崖自殺。及至到了投降前夕,「一億玉碎」的計劃,也在裕仁的批准下大力推廣。

這個計劃意思就是,當時日本有一億國民,日軍窮途末路之際,軍國主義分子利用全部國民戰死為賭注,想要贏得最後的勝利,因此那段時間的戰爭,肉眼可見的瘋狂,比如飛機不配備自保裝置,全部載滿炸彈沖向軍艦或者敵機,地上碉堡出口全部封死,保證戰士不會後退、不會投降,誓死效忠天皇。

日本國內在玉碎計劃影響下,全民武裝上戰場,不論男女老少,所有人都是戰爭的犧牲品。老美對此極為苦惱,於是原子彈計劃就排上日程表了,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老美在計劃實施之前,就先派飛機長期散發傳單,示意民眾早點逃亡,然而,受玉碎計劃影響,民眾絲毫不理會該建議,甚至恨不得與天皇共存亡。

但最後的事實是,數萬日本民眾在核武器下喪生,倖存者後半輩子也被核輻射所困擾,他們的天皇卻識時務者為俊傑,主動投降。自此二戰宣布結束,當然,戰爭結束並不代表裕仁天皇這個頭號戰犯,就能夠得到應有的制裁,戰後美軍派兵入駐日本,但中國因為深陷內戰,未能履行這一職責,老美便在日本一家獨大,利用經濟援助與政治,不斷改造,使日本成為他們在東亞地區的傀儡。

除此之外,很多戰犯都受到了應有的處罰,裕仁天皇卻在老美的庇佑下,平靜安詳的渡過了餘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二戰後,所有國家都強烈要求日本,廢除天皇制度,徹底掐滅軍國主義的苗頭,但老美卻從中作梗,因為與蘇聯的爭霸賽,他急需在亞洲地區,樹立一個同盟穩定局勢,再加上不想日本成為背後橫插一刀的人,於是抗住壓力,將日本天皇保留下來,讓麥克阿瑟前去接管日本諸事,麥克阿瑟此人戰鬥值不算特別突出的,但在裝腔作勢上很有一套,沒過多久,成功讓日本天皇為其所用,在日本國內,麥克阿瑟的名稱,一度比天皇更加偉大,至此,美軍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強烈歡迎。到了一九四七年,日本憲法甚至明確規定,天皇只能成為國家象徵,不具備最高統治的權利,且進行民主立憲制。

但事實上,改革並非一朝一夕,日本天皇在政壇界以及民間,威望依然很高。究其原因,還是長久的文化思維所導致的,除去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思維,日本依舊在不遺餘力的抹掉歷史、篡改歷史,對於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拒不承認,杜撰充滿謊言的教科書,用書本為後世人傳遞日本是救世主的信息,厚顏無恥聲稱自己是拯救中國的和平之主,即便發動戰爭,也是迫於無奈,應該被原諒的,這種行為令人極度不恥。而這一切,誰能說沒有裕仁天皇的授意呢?

從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八九年,裕仁天皇也全程在為兩件事做努力,一是擺脫戰敗責任,二是在被人們追究責任中,瘋狂澄清,為了逃避責任,特地寫下《拜聽錄》、《清白錄》,內容便是我是天皇,但我沒有實際權利,我只是一個沒得靈魂的傀儡,都是那些大臣寫好建議,逼迫我簽字等等,還稱在戰爭末期,東條英機等大臣逼迫自己簽署詔書,調動人民戰爭激情,自己拒絕了,看我多好。

但這番說辭,不但世界人民不相信,日本人也不相信,直接引發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次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還有無數學生在裕仁演講時,拉起橫幅反對他的錯誤言論。七十年代,記者還直接提出如何看待戰爭責任,以及原子彈的問題,裕仁全程閃爍其詞,沒有承認,沒有狡辯,只有逃避,估計此時他的內心也在被無數亡魂所撕扯。除此之外,在歐洲行時,也有傳言稱其在大馬路上,被扔汽油瓶,種樹時,被倒硫酸,走路上,被罵混蛋等等,一個人的品性如何,所有人都能看得見,有人為人殘忍血腥,就不要怪別人過分羞辱,總有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一九八九年,裕仁天皇因直腸癌去世,結束了長達六十三年的執政生涯,本以為人人得而誅之的他,草蓆一裹,山中老林,野獸果腹之用,萬萬沒想到,日本人竟為其舉辦了盛大的葬禮,細細回顧其中寓意,不難看出,其中日本政府的手筆極大,為了掩飾自己侵略者的身份,他們建造日本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稱其為民族的英雄,他們將頭號戰犯裕仁天皇以國禮葬之,邀請世界各國參加,不正是為了掩蓋罪行,給後輩傳達一種,我方英勇,為世界所認可的錯覺。

而中國也在被邀請行列,對於這種厚顏無恥的行徑,我方一開始果斷拒絕,畢竟誰都清楚裕仁是個什麼人,日本與中國又有多大仇,然而對方臉皮厚呀,既然中國不同意,我找其他國家作為中間人,我的面子不給,你們中國自詡大國,有容忍之風範,不可能一點面子都不給,實際上,他們還真揣測對了。

彼時中日建交不久,儘管有這個名頭,但都是貌合神離,歷史的教訓,中國根本不敢忘,但偉人為了長久發展,還是決定了與日本的建交。而裕仁死了,中國作為表面上的建交國,需要向世界展現我國之大度,於是第二次邀請函遞到,無奈派遣錢其琛作為代表參加,會上,其他國家都表達了哀悼之情,到了中國,錢其琛無論如何,也說不出悼念的話,所幸優雅吐出四個字:正視歷史!

言簡意賅、鏗鏘有力,打臉在座無數人,錢其琛的四字,既是對日本侵華歷史的痛恨,也是對其杜撰謊言,編造歷史,不承認殺戮的最大批判,同時又何嘗不譴責了其餘各國,忘得快,日本作為法西斯國家,二戰的始作俑者,他們的槍炮、刺刀扎進過幾乎每一個國家的土地,但是,僅僅過了幾十年,戰爭陰霾尚未散去,受害者的家園還未重建,逝去者屍骨尤在。其頭號戰犯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安度晚年,死後受害國家為其哀悼送行,何其可笑?何其可悲?

除此之外,這四個字也是對日本人的警告,中國在逐漸發展壯大,建議不要妄圖粉飾太平,不要再挑戰中國人的底線。四字一出,全場靜默,日本代表更是神色僵硬,許多接待的日本工作人員也萬分羞愧,因為在侵華戰爭中,那些苦難、血腥的行徑,都是有確鑿證據的,屍骨可以埋葬化成灰,但那些隨軍記者的照片,戰後老兵的回憶等等,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都會更加清晰的,呈現在眾人眼前,那一幕幕殘忍的事實,也終究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記憶尤新,隨時警醒著中華兒女!

中日建交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其實並不理解,偉人極力促成中日建交,並主動放棄巨額賠款的行為。從日本戰敗到中日建交,中間經歷了多番波折,先是內戰,無暇顧及與他國的建交,等到新中國成立,各國送來祝福,日本少數民眾贊同,但在日本政府掌控下

堅決反對與中國建交,後來韓戰,老美與中國的梁子徹底結下,日本作為老美的後備力量,不僅做好中轉站的職責,還給霸霸提供一點一億美元的軍火裝備。得知朝鮮在美軍登陸的海域,放置了大量的水雷,意圖組織其登陸計劃,看著老美一籌莫展,日本人表示,這東西,我在行!主動承包掃雷工作,讓美軍順利登陸,後期,又派出大量生物專家,為美軍製造細菌彈,儘管沒有直接參戰,但對方的行為,已經對我軍造成嚴重傷亡。再加上中美兩國對立,日本也跟著大腿走,後期儘管日本人民有善意之舉,但在政府的干預下,建交遲遲不能解決,周總理便建議民間先行,以民促官,最後這種方針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民間貿易協定的簽訂。

中日民間友好往來,隨後日本前首相與偉人就和平與戰爭的話題,展開了深刻的探討交流。然而,好景不長,中蘇關係進入冰點,矛盾越來越大,美國抓住機會,對中國釋放友好態度,中美終於正式建交,但此時本該隨大流的日本,卻對中日關係進行破壞,直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始作俑者日本首相佐藤榮下台,有著庶民宰相之稱的田中角榮上台,中日終於建交。

而這場建交也展現了偉人的深謀遠慮,能當做國家領導人,永遠都是走一步,看百步,當時世界的主題,已經是和平與發展,中國的發展永遠是靠兩點支撐,不忘歷史,努力革新,歷史教訓不能忘,但前路還要走,日本當時在老美的支持下,已經成為經濟大國,我們只有與其做出和解,恢復正常貿易往來,才能實現共贏,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與此同時,二戰德國開戰,有一部分是一戰關於戰敗國賠償太過嚴厲,中國也吃過戰敗賠償的苦,偉人深刻明白,戰爭最無辜的是百姓,戰後賠償依舊從民眾身上搜刮,人民永遠是最苦的, 一旦積怨久了,或許又是一次大戰。

因此,不忘歷史,砥礪前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長按點讚加關注,順便轉發支持一下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