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破浪勁揚帆——黨的十八大以來衡水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衡水發佈 發佈 2022-09-18T07:46:37.742060+0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拼搏奮進,只爭朝夕,推動了一系列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的大事,干成了一系列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的要事,辦好了一系列造福人民、群眾滿意的實事,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開創了衡水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調試水電消防、地面面層處理、栽種花苗……9月11日,安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子智能製造產業基地施工現場熱火朝天,80多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為保證工程準時完工,這個假期大家放棄了休息。」安平高新區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張朝說。

不僅在工地,也不只是項目,節日期間,我市的眾多勞動者步履不停,和這座城市一起拼搏前行。

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拼搏奮進,只爭朝夕,推動了一系列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的大事,干成了一系列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的要事,辦好了一系列造福人民、群眾滿意的實事,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開創了衡水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這十年,我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積蓄了躍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總量呈現出積極變化。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888.6億元,到2014年跨越千億元大關,2021年已達到1703.1億元,較2012年年均增長6.9%。人均GDP穩步提高,2021年人均GDP達到40561元,是2012年的兩倍。

財政實力明顯提升。201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7億元,到2017年突破百億大關,2021年達到136.6億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長11.6%。政府財力的增強,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隨著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量鄉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5.81%,比2012年年末提高15.1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68個百分點。2012-2021年城鎮人口年均增加6.3萬人,有效帶動了投資和消費需求。與此同時,我市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質量顯著提升。2021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8.2%,比2012年年末提高15.1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協同發展

這十年,我市著力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逐步形成第一產業較為穩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齊頭並進、加速發展的新格局。

農業農村經濟態勢良好。隨著「果蔬進京」「中化來衡」等一系列強農惠民政策的落實,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農業豐收、糧食保障的「定海神針」作用持續發力,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49.5億元,較2012年增加88.9億元。畜牧、蔬菜和果品三大優勢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75.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1.2%。2021年糧食總產44.1億公斤,創歷史新高。2021年年末,銷售收入超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6家,較2012年增加23家。

工業保持較快增長。2013-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2%。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煥發出澎湃活力,2018-2021年營業收入保持年均22%的高速增長。

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全市呈現出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重點行業發展良好,現代物流、信息傳輸、金融保險、房地產等新興服務業與商務居民服務等公共服務業成為新亮點的發展新格局。2021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881.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7%,占比較2012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需求結構不斷改善

這十年,我市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積極深化對外開放,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擴大內需,需求結構持續改善,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堅持「項目為王」,堅持全生命周期抓項目建設,全過程抓項目管理服務,積極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公路、公共事業等領域項目建設,多元帶動保持投資快速增長。2013-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9%。億元以上建設項目個數由2012年的259家增加到2021年的327家。

消費升級態勢明顯。大數據、行動支付的興起活躍了消費市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7年和2021年分別跨越500億元、600億元大關,2013-2021年累計消費4463.8億元,2021年達611.3億元,較2012年增加294.9億元,年均增長8.6%,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全市旅遊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2021年旅遊總收入達141.3億元,較2012年增加107.9億元。

對外貿易發展成效顯著。我市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開放型經濟活力日趨增強。2021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39.7億元,年均增長1.8%。其中出口總額217.1億元,年均增長2.7%。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

這十年,我市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新舊動能有序轉換。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服務業持續較快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與日俱增。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0.3∶43.7∶36.0調整為2021年的14.0∶34.3∶51.7,第三產業占比提高15.7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明顯快於傳統產業。2021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61.3億元,較2012年增加20.7億元,年均增長11.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1.4%,較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增長,全市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由2012年3.9億元增加到2020年17.5億元;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6.2%,提升了5.1個百分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度不減。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4家,總數達到636家;新增8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7268家。全市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5家、重點實驗室3家。全市組織實施的科技計劃項目232項。專利授權6513件,有效發明專利1092件,商標註冊13338件。簽訂技術合同數由2012年的8份提高到2021年的415份,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2年的302萬元提高到2021年的26.1億元。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

這十年,我市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惠民為要,城鄉居民獲得新實惠,人民生活實現新改善。

城鄉收入大幅增加。我市堅持重點發力、精準落實、多措並舉做好城鄉居民增收工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504元增加到2021年的35748元,增加了17244元,年均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167元增加到2021年的16912元,增加了10745元,年均增長了11.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收入倍差由2012年的3.0降至2021年的2.11,縮小了0.89。

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堅持把穩就業和保就業放在首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實施各類就業培訓工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的預期目標以內。2021年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3%,較2012年下降0.28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持續提高,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工作有效開展。2021年年末全市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75.3萬人,較2012增加31.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31.6萬人,較2012年增加13.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50.9萬人,較2012年增加27.5萬人。

共享發展拉高「獲得感」

這十年,我市加大醫療、教育、文化領域投入,民生保障在共建共享中取得重大突破。

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和衛生服務人員數量大幅增加,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890個,衛生技術人員2.8萬人,較2012年增加1.7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2萬張,較2012年增加0.8萬張。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2021年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所,新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4所,主城區普通高中統招人數增長25.5%。2021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2.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3.5萬人。普通中學、小學、幼兒園在校生分別為40.4萬人、36.8萬人、12.5萬人,分別較2012年增加14.9萬人、4.5萬人、4.8萬人。

文化事業呈現新氣象。全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方位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不斷提升。2021年年末,全市有博物館6個,公共圖書館12個,文化館12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不可移動文物點1193處,世界文化遺產點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

生態環境更美更優

這十年,我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湖清的美麗衡水,環境保護體系更加完善,生態優勢更加彰顯。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聚焦能源高質量轉型發展,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28%,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體現了全市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撐了更多的經濟發展。萬元生產總值電耗下降0.32%,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03%。

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加大。2021年我市完成營造林2.1萬公頃。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自然保護區達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由2012年的80.35%提升到2021年的99.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綠化覆蓋面積13895.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2%。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城市環境空氣品質二級及好於二級天數為257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42微克,下降17.6%,可吸入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15.7%。

回首十年路,踔厲奮發的足跡歷歷在目,湖城大地高質量發展長卷如畫。

展望新征程,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風帆高懸勢正揚。聚焦新任務、新使命、新要求,衡水兒女正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爭先進位,勇闖新路,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