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槍枝暴力引發公眾對公共安全境況擔憂

中國經濟網 發佈 2022-09-18T18:09:42.456799+00:00

加拿大持刀刺人事件、美國槍枝暴力引發公眾對公共安全境況擔憂。「這種暴力在我們國家無立足之地」「可悲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像這樣的悲劇已經變得太普遍了」。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加拿大持刀刺人事件、美國槍枝暴力引發公眾對公共安全境況擔憂

暴力不休 何談安全

「這種暴力在我們國家無立足之地」「可悲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像這樣的悲劇已經變得太普遍了」。近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就發生在薩斯喀徹溫省的連環惡性傷人案發出如是感慨。英國《衛報》稱,這起事件是加拿大現代史上「最致命」的殺人事件之一,在整個加拿大引起巨大反響。

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西方國家,槍擊等惡性事件頻發,公眾對安全的擔憂揮之不去。為什麼悲劇變得「普遍」了?置身西方發達國家,公眾為何對國家公共安全境況產生擔憂?國民安全感從何而來?記者進行了採訪報導。

「這兩人今天清晨闖進不少人家,毫無來由刺傷很多人」,加拿大現代史上「最致命」刺人事件造成11人死亡、19人受傷

當地時間9月4日,加拿大一則警方通報打破了周日的平靜。當天,薩斯喀徹溫省詹姆斯·史密斯·克里原住民居住區及韋爾登鎮等地發生多起持刀襲擊事件。

當地時間4日5時40分起,薩斯喀徹溫省多地警方陸續接到發生刺人事件的報警電話。調查顯示,兩名男子實施了系列襲擊,隨後開車逃離現場。

「這兩人今天清晨闖進不少人家,毫無來由刺傷很多人。」一些受害家庭在社交媒體上描述稱,嫌疑人的作案方式多為入室行兇,而且手段很殘忍。他們挨家挨戶地敲門,等到有人來開門時便直接闖入,對受害者不由分說直接持刀襲擊。一些住戶沒有應答,二人就索性破門而入。

薩斯喀徹溫省警方助理專員倫達·布萊克莫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警方在13處地點發現受害者,一些人似乎遭到「針對性」襲擊,一些人則似乎遭到「隨機」襲擊,目前判斷作案動機「極其困難」。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授楊志雲稱,考慮到嫌疑人連續實施無差別殺人,老幼婦孺也未能倖免,具有很強的「預謀性」和「反社會」特性。

警方確認兩名嫌疑人是兄弟關係,其中一人9月5日被證實已經死亡。另一名嫌疑人則於當地時間9月7日15時30分左右被抓獲。至此,包括嫌疑人在內,該案已造成11人死亡、19人受傷。

此案中,嫌疑人使用的兇器為刀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劉為軍告訴記者,《加拿大刑法典》雖然規定了對自動打開刀具和帶有刀具功能飾品的管制,卻未將砍刀、刺刀等可能危及群眾生命安全的刀具納入管制範疇,相對寬鬆粗放的刀具管制規則是加拿大多次出現嚴重持刀殺人案件的原因之一。

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殺人案中1/3是持刀襲擊事件,僅次於槍擊。為推動儘快在全國實施手槍禁令,加拿大自2022年8月19日起禁止進口限制級手槍。不過,從美國非法走私入境槍枝,仍長期困擾加拿大。

2020年4月,新斯科舍省一名牙醫從美國緬因州走私3件武器,假扮警察在13個小時內殺害了22人,製造了該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槍擊案。美國媒體刊文稱,自2014年起,加拿大槍枝暴力一直呈上升趨勢,許多槍殺案集中在多倫多的低收入社區。多倫多警察局表示,2021年當地「86%的犯罪手槍都來自美國」。

此外,該案發生地也引發外界關注。薩斯喀徹溫省南與美國接壤,是加拿大的能源、礦產和農業大省,117萬居民中大約1/10是原住民。官方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加拿大涉及原住民受害者的他殺率比非原住民高6倍,而薩斯喀徹溫、曼尼托巴以及亞伯塔正是涉原住民受害者他殺率最高的三個省份。加拿大統計局8月2日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兇殺案發生率連續第三年上升,共報告788起,相當於每10萬人中有2.06起,在原住民中則多達每10萬人9.17起。

「這無疑是加拿大公共安全的一起悲劇性事件,加拿大民眾的不安全感持續發酵。」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董春嶺注意到,受該事件影響,對自身國家公共安全境況的擔憂、反思類的報導迅速成為加拿大民眾關注的焦點。

「美國每年都會發生數百起大規模槍擊事件,破壞了人們的集體幸福感和公共安全感」

「你經常聽到這些數字,但你從來沒有把名字和受害者聯繫起來。我想讓你看看我兒子是誰。」在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槍枝暴力紀念項目」展覽中,一位母親的訴說令人痛心。2006年,她的兒子在芝加哥籌備一場音樂會時遭槍殺,年僅18歲。

4個展區,每個展區用玻璃磚搭出700個小格子,每個小格子展示一位受害者的照片、姓名、個人經歷、生前物品、遇害日期等——這個講述約2800名死於槍枝暴力的普通美國人悲劇的展覽,控訴著槍枝暴力給美國社會造成的持續性痛苦。

「美國是槍枝暴力最嚴重的國家。」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展示了一組數據:美國人口僅占全球人口的4%,卻擁有全世界46%的槍枝,民間槍枝保有量高於排名在其後的9個國家的數量總和;在所有富裕國家中,美國槍枝謀殺率和自殺率均居首位,2021年美國「一次死傷4人以上」的惡性槍枝暴力事件共發生693起;美國兒童和青少年死於槍擊的概率,是其他31個高收入國家總和的15倍;槍枝泛濫加劇暴力犯罪,犯罪率上升迫使民眾感覺更有必要擁槍自保,由此形成惡性循環,2020年黑人購槍數增長了58.2%,亞裔購槍數增長了43%,約40%的槍枝銷售為首次購槍者。

《紐約時報》注意到,「美國每年都會發生數百起大規模槍擊事件,破壞了人們的集體幸福感和公共安全感。」

2022年5月24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小城尤瓦爾迪,剛滿18歲的拉莫斯先後「合法購買」了兩支步槍和375發子彈,然後到羅布小學瘋狂射擊,導致19名學生和2名教師死亡。美國Axios新聞網站2022年6月6日報導稱,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在羅布小學校園槍擊案發生後感到害怕和悲傷。6月11日,全美多地舉行超過450場反槍枝暴力示威活動,上萬人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美國國家廣場聚集,高呼「受夠了!」

槍枝暴力,只是近年來美國犯罪率不斷攀升、民眾不安全感愈發明顯的表現之一。

國新辦發表的《2021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寫道:「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暴力犯罪率高企的國家之一。控槍措施停滯不前,槍枝暴力問題叢生;警察歧視性執法,濫殺無辜激發民憤;執法人員有罪不罰,司法不公飽受詬病;錯案冤案無法得到有效糾正賠償,監獄囚犯遭受虐待;家庭暴力、青少年暴力明顯增加,民眾生活在缺乏安全的恐懼之中。」

《紐約時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的謀殺率上升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高水平。2020年,美國的謀殺案同比激增超過27%,為60年來最大漲幅。據該報分析,美國犯罪率飆升有三大原因:疫情擾亂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降低犯罪率的社會服務突然消失了;弗洛伊德案發生後,警察可能減少了反暴力的行動,但更多公眾對警方失去信心,導致街頭暴力與私刑事件頻發;美國人在2020和2021年購買的槍枝數量比前些年大幅增加,更多的槍枝導致更多的暴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員弗麗達·吉蒂斯直言,暴力案件數量的上升導致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死亡,數百萬人感到脆弱和不安全。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中國人常說,平安是福。在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國家,平安,已沉澱在如常歲月,映照在萬家燈火。

「中國到底有多安全?」在美國「問與答」網站,曾於上海、重慶、深圳居住過的網友Lom Harshni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出答案:「我是女性,我常常深夜從地鐵站走路回家,從不害怕。我也允許11歲的小女兒獨立坐地鐵,因為沒啥可擔心的。」

不少外國人注意到,在中國,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有身穿制服的警察維持公共秩序;搭乘軌道交通,進入火車站、飛機場等公共場所,要自覺配合接受安檢;即便在廣袤鄉村,視頻監控、技防設施組成的治安防護網也在守護安寧;此外,中國政府禁止非法持有槍械,這一條就足以讓人們沒有安全上的顧慮……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春華展示了一組數據:2020年,我國刑事立案總量實現5年連降,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量實現6年連降。我國是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每10萬人中命案數為0.56;是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每10萬人中刑事案件數為339;是槍爆犯罪最少的國家之一,2020年全國涉槍犯罪實現3年連降,較2017年下降54.3%……國家統計局對當前15個主要民生領域現狀的滿意度調查中,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排在第一位。

新時代,「平安中國」有數可考,有事可述。

黑惡勢力犯罪是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侵害人民群眾安全感的最典型犯罪。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常態化掃黑除惡成效顯著。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群眾普遍認為「社會治安持續好轉」「社會風氣持續好轉」。2021年群眾對掃黑除惡鬥爭成效的滿意度為96.19%,同比上升了0.77%;普遍認為「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和「教育衛生」等行業亂象明顯得到改善。

平安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黨的十八大以來,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鋪展開來,每年調解矛盾糾紛達900多萬件,其中近80%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靳高風總結,從橫向、縱向比較來看,中國以犯罪數量減少、嚴重暴力犯罪占比較低和社會治安持續向好的實際效果,有效統籌了發展與安全。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於沖認為,中國國民安全感的提升,是我國始終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具體反映。

「你對當地警員有信心嗎?你在所居住的城市走夜路感覺安全嗎?過去一年,你或家人遭遇過金錢或財產失竊事件嗎?你遭遇過人身傷害或搶劫案件嗎?」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發布《2021年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顯示,中國以93分與阿聯、瑞士並列第二,較上一年躍升一位,連續三年上升,顯示國民具有很高的安全感。美國則一直在二十名開外。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我國使嚴重暴力犯罪成為了『偶發性』犯罪類型,與美國的『普發性』形成鮮明對比」

社會治安意義上的公眾安全感,是指公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通俗地講,就是社會治安問題對公眾安全所產生的心理影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伍先江介紹,公眾安全感主要受社會治安狀況、社會治安工作等客觀因素,公眾心理等主觀因素,以及媒介信息傳播等社會環境因素影響。

「社會治安狀況是影響公眾安全感最基礎、最根本的客觀因素。」伍先江稱,新時代我國公眾安全感穩步提升,最根本的影響因素就在於社會治安狀況的持續改善。具體表現為: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的各類刑事犯罪案件(刑事發案率)、治安違法行為(治安案件發案率)的穩步下降;影響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包括火災、踩踏等在內的各類治安災害事故發生的穩步下降;影響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各類社會安全事件發生的穩步下降。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確立,人民群眾在系統上、整體上、社會面上的感受是高度安全的。」於沖說。

「新時代,我國公眾安全感不斷提升並長期處於世界前列,這不是憑空產生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翟金鵬分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源頭上減少了各種社會矛盾和治安問題的發生,是高安全感的宏觀背景;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收入差距穩步縮小,是高安全感的現實物質基礎;「平安中國」建設紮實推進,社會治安持續好轉,是高安全感的關鍵因素;社會保障「安全網」越織越密,是高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我國使嚴重暴力犯罪成為了『偶發性』犯罪類型,與美國的『普發性』形成鮮明對比。」劉為軍說。

「為何美國在9·11之後連續發動多場反恐戰爭,本土恐怖主義、槍枝暴力卻愈演愈烈?為何美國樂此不疲地追求全球霸權,美國民眾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為何美國可以在短時間內將軍力投送至世界各個角落,卻在本土遭受自然災害、安全威脅,民眾亟需救援的時候人手短缺、行動緩慢?」董春嶺追問。

「這背後既有制度層面的原因,也有安全觀念的因素。」董春嶺分析,從制度層面看,當前美國兩黨黨爭加劇、政治極化、行政效率低下,同時既得利益集團的干預,控槍、非法移民等關乎民眾切身安全利益的重要議程久拖不決;從觀念層面看,對於追求霸權的美國而言,其國家安全的關注重點往往是傳統安全、外部安全、國土安全,而國內安全,尤其是公共安全、社會安全、民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往往沒有被納入到國家安全的重點關注範疇,這種觀念的局限在其冷戰後的國家安全主要戰略文件中不難發現,在實踐中所產生的「安全悖論」也比比皆是:美國能夠輕易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卻在面對「卡特里娜」颶風來襲時束手無策,近2000人因此遇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