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是原罪?小美人魚為什麼不可以是黑人?

文化產業新聞 發佈 2022-09-19T17:27:23.464765+00:00

三年前就因為選角讓網友吵翻天迪士尼電影《小美人魚》真人版,最近發布了首支預告片。預告片在YouTube上映不足幾天就被各國網友踩了上百萬的踩,而贊數只有可憐兮兮不足七十萬,後來迪士尼官方更是直接隱藏了「踩」的數量,只保留了贊數,甚至還對評論做了篩選…

文章來源:文化產業觀察

文編:黃捷

美編:鄭澤加

推廣:張佳莉


三年前就因為選角讓網友吵翻天迪士尼電影《小美人魚》真人版,最近發布了首支預告片。黑人所飾演的美人魚確實「打破常規」「打破傳統」,但似乎大眾都不買帳。


預告片在YouTube上映不足幾天就被各國網友踩了上百萬的踩,而贊數只有可憐兮兮不足七十萬,後來迪士尼官方更是直接隱藏了「踩」的數量,只保留了贊數,甚至還對評論做了篩選……而在YouTube爛番茄的頻道里的預告片,乾脆關閉了評論區,一圖「清淨」。



努力營造出「黑美人魚」受歡迎的迪士尼一敗塗地,但是,為什麼由黑人扮演的小美人魚會如此令人無法接受呢?這到底是大眾的刻板印象作祟還是迎合政治正確過了頭?




為什麼無法接受?

《小美人魚》是萊蒙茲、約翰·馬斯克執導的熱血動畫電影,改編自丹麥作家安徒生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海的女兒》,1989年在美國上線,於當時斬獲2億美元的票房,曾獲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金球獎。其是迪士尼經典電影之一,挽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迪士尼。


迪士尼對《海的女兒》的劇情做了極大的改編,將小美人魚愛麗兒塑造成一個勇敢、活潑、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將悲慘的結局改成大團圓的結局,滿足不同階段的受眾。還提高了歌曲與劇情的整體性,給觀眾以協調的體驗感,成為長盛不衰的動畫經典。



於是,《小美人魚》中紅髮藍眼的愛麗兒形象深入了全世界人民的心裡。一提及小美人魚,大家必然會想到迪士尼的美人魚,甚至有不少孩子沒看過原著《海的女兒》,只知道這一版獨立、還有一點小叛逆的「人魚公主」。


而當傳出《小美人魚》將拍攝真人版時,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既然是翻拍,那麼角色應該要相互貼合。歐美明星中也不乏可以與愛麗兒相似度很高的女演員。種種因素之下,大眾對黑人扮演小美人魚心生牴觸幾乎是必然。


畢竟單從樣貌上來說,19歲的R&B歌手及演員哈莉•貝里,和小美人魚愛麗兒可以說是毫無相似之處。



此外,小美人魚的原著《海的女兒》中,作者安徒生曾數次用「白嫩的手」「潔白的手臂」等詞句描繪美人魚的外型。結合其身處北歐的時代背景,安徒生是否見過黑人都需要打一個問號,他筆下所創作的小美人魚是黑人的可能性可以說是為零。


甚至就連迪士尼樂園裡真人扮演的小美人魚,幾乎也都是由紅髮的白人扮演,單從外型的還原程度來說,遠超真人電影的選角。





不接受,就是種族歧視嗎?

哪怕在如此多人給預告片點踩的情況下,仍然有一種聲音不容忽視——「不接受黑人飾演,那就是種族歧視。」


有人曬出給兒童看新小美人魚的預告片的反應視頻,試圖以此證明大眾不接受黑人所扮演的小美人魚是「刻板印象」「種族歧視」。甚至有人在推特是發布了真人版小美人魚的AI換臉成白人的視頻,卻慘被推特封禁了帳號,理由是「涉及種族主義」。




但真的是嗎?大眾的不接受真的是種族主義的體現嗎?


當然不是,這實際上是大眾對西方文化工業長期以來的政治正確的一種反抗。《小美人魚》真人版的選角無論是從原著還是動畫版的電影來說,小美人魚的選角都更應該是白人,而不是硬塞一個黑人成為主角,更甚者讓小美人魚的姐妹由不同族裔的人飾演。




這不是孤例。


前兩年,著名內衣品牌Calvin Klein(簡稱CK)雇用了大碼模特Jari Jones。她號稱是美國歷史上最「政治正確」的模特:不僅是黑人變性人、身材大碼,同時還和一名變性人配偶一起撫養著一名跨性別子女。




她與人們過去傳統印象里的「內衣模特」形象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干。臃腫的身材加上並不姣好的面容,她的海報一經掛出就引起全世界的輿論狂潮。有人認為這是在反身材焦慮,給少數族裔乃至性少數群體爭取更多的權利與發展空間。但更多的聲音認為——這對其他的模特,甚至其他的大碼模特很不公平,也嚴重違背了人們的審美,只迎合了政治正確。


誠然,設計出適合不同身材的人群的衣服固然重要,雇用不同體型的人成為展示衣服的模特也沒有錯。但是,追求美也是人的天性本能。


而Jari Jones的身材和長相與大眾眼中的「美」的標準似乎相去甚遠,更何況其變性人等身份也不能為她的「美」增添多少。她的身材也代表不了健康,過胖的體型只會危害到人的健康。


西方文化工業不顧大眾意願強行推行的、符合政治正確的商品和文化符號,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引起大眾的逆反心理,加劇了社會的割裂。



平等,不應該淪為利益的特洛伊木馬

西方文化工業如此「吃力不討好」地推行「平等」是為了什麼呢?為了利益


「平等」不過是西方文化工業的遮羞布。他們都是為了通過迎合所謂的政治正確來獲取更多的利潤,惺惺作態地展現出一種「關心少數群體」的姿態,妄圖通過表面的、符號化的平等打入還有油水可榨取的市場。


這實質上是一種比簡單的醜化更高等級的傲慢。

同樣是迪士尼,2020年翻拍的真人電影《花木蘭》,他們挑選了在國內知名度很高的女演員劉亦菲來出演主角木蘭。剛剛發布翻拍通告以及預告片時,其選角和畫面等都受到了國人了一致好評,以為他們真的打算拍出中國的女性故事。



結果正片上映之後讓人大跌眼鏡。


可以說,真人版《花木蘭》除了名字叫「花木蘭」以外,從服化道、劇情、人物塑造上都與國人非常熟悉的花木蘭毫無關係。各種細節也充分暴雷迪士尼製作組並沒有真正下功夫去考究中國歷史文化,其對中國文化的詮釋以及木蘭這一角色的塑造甚至不如1998年出品的動畫電影《花木蘭》。



除此之外,2021年上線的基於東南亞文化的動畫電影《尋龍傳說》中只借了東南亞的人物形象以及自然風景,卻講述一個極其西方文化內核的故事。以及還有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電影《綠皮書》,強行將有現實原型的主角黑人鋼琴家唐,設定成一個同性戀——招致其家人的嚴重不滿,最後卻不了了之。




這是一種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擠壓,憑藉自己聲量大、資本多,既想要賺第三世界以及少數族裔的錢,以此為噱頭,也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了解和打磨。因為他們知道,哪怕最後錯漏百出,製作出一部「四不像」的作品,也照樣會有一部分認可並痴迷於「政治正確」的人買單。


他們今天敢讓黑人出演北歐的童話故事的主角,僅僅只是因為——認可「黑人的命也是命」人很多,但是北歐的人很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