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治眼疾方法試遍,能成大事,除悟透一道理,也與此有關

黎庶文史 發佈 2022-09-20T01:30:33.201298+00:00

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在湖南婁底雙峰縣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耕讀家庭就是雖然是農民家庭,但是家裡地多,經濟收入可觀。

他科考七次,才中了秀才。

他也曾是一個才學平庸,鑽牛角尖的憤青,因吃了敗仗投水自盡,被當眾羞辱,被穿小鞋,在職場舉步維艱。

他走出磨難,華麗轉身,成為了位高權重、匡扶清室的英雄。

他因此常被解讀成為一位勵志大哥。

其實,他能走上人生巔峰,除了「時勢造英雄」之外,還與他患眼疾有關。

01

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在湖南婁底雙峰縣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耕讀家庭就是雖然是農民家庭,但是家裡地多,經濟收入可觀。

他的祖父曾屏玉雖然讀書少,但是見多識廣,砸鍋賣鐵也要供後代讀書。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在曾屏玉的鞭策下考上了秀才。

曾國藩因為是家裡的長子,家裡人對他格外重視,也付出了很大心血。曾國藩5歲時,父親就開始了對他的啟蒙教育,教他背詩經。6歲時,他就進入了家塾進行系統的學習。

15歲那年,曾國藩參加了湖南長沙府的童子試,名列第七名。因此,父親對他滿懷希望,專門將他送到衡陽唐氏宗祠讀書。

古人很重視仁、義、禮、智、信的教育,有「宗廟毀則禮樂崩,禮樂崩則仁義廢,仁義廢則倫常道德不復存在」的說法。所以作為衡陽大族的唐氏宗族,其宗祠禮樂和仁義、倫常方面的文化濃厚。不過第二年又將他轉入了湘鄉漣濱書院,為考取秀才作準備。

清朝的科舉分5個等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廷試(朝考)。

院試屬於各省舉辦的考試,通過院試可進入鄉試;鄉試是國考的一種,由國家派考試官到鄉里舉監考,每三年考一次;通過鄉試的人,第二年就可以參加京師禮部的會試;會試通過後,還要一路打怪升級,要在一個多月後,進行殿試;殿試以後,就是朝考,相當於皇帝對考生的面試。

21歲時,曾國藩通過院試考上了秀才,並在這一年成了婚,真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得志得意滿。

真正讓曾國藩受挫的是會試,會試連考了五次,耗時六年。第五次才考中。在殿試中,曾國藩以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績,被賜「同進士」。儘管27歲的曾國藩自此踏上了仕途之路,但是這個「同進士」出身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忌諱。因為這個「同」就是「不同」的意思,相當於「准進士」,又不是進士。比進士的等級低,卻比舉人的等級高一點。

雖然這個學歷有些尷尬,但是好在曾國藩拿著這個敲門磚也進入了仕途。不過在朝考中,曾國藩也扳回了一局,本來是第三名,卻被道光帝親自提拔為第二名,選為翰林院官員,雖然職級不高,好歹是皇帝近臣。

總算是「媳婦熬成婆」,曾國藩剛開始也有一段時間懈怠,他開始和人下棋、睡懶覺、喝酒。機緣巧合下,他讀到了桐城派宗師姚鼐的文章,迷上了理學。他開始致力於程朱理學,要「學做聖人」。

他由自律到自虐,為了培養自己堅持的毅力,他開始對自己越來越狠。比如,一本書讀不完,不讀下一本。死磕一本書,弄不明白不肯罷休。寫字要寫到手抽筋等。

反正是男人不狠,地位不穩,層層突破,才是好漢。如果沒有這股子軸勁,曾國藩可能一生都是官場中的平庸之輩。

02

從27歲到37歲這十年,曾國藩的官場之路走得基本順利。因為是後起之秀,也得到一些前輩的提攜。

在道光二十三年舉行的翰詹大考中,曾國藩本來沒有多大把握,文章寫得也一般。但是卻得到了二等第一名的好成績。成績出來第二天曾國藩就連升四級,成為五品翰林侍講。原因是曾國藩的會試主考官穆彰阿見曾國藩為人忠厚,有意提拔他。當然,也是穆彰利用這次機會,給自己拉人,擴大勢力範圍的一種方式。

37歲時,曾國藩官階從五品升至二品侍郎。他不無得意地給家人寫信道:「湖南37歲達到二品的官員,本朝除了我再無他人。」

曾國藩本以為人生開掛了。可是沒想到,越是往上走,風就越大。當時,在道光的管理下,朝廷上下氣氛壓抑,官場混日子的居多,在接觸到官場的弊病後,曾國藩一度覺得當官沒意思,想回家為父親養老盡孝。

後來道光去世後,咸豐即位。新帝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要廣開言路。曾國藩一聽激動了,立即上了個摺子,將京官、外官罵了個遍,朝廷弊病提了一大堆。還畫了一幅講堂圖,讓咸豐每天都要給官員們講一課,以達到鞭策的目的。

由於曾國藩沒學過畫畫,一幅講堂圖畫得不怎麼好看,再加上他的「幼稚」直言讓朝廷大員們覺得可笑,他一度成為了朝廷大員的笑柄。

曾國藩並沒有因此退縮。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咸豐手足無措,他雪上加霜上疏直言咸豐的三個缺點:見小不見大、不求實際、剛愎自用。

雖然是事實,但是讓咸豐下不來台,龍顏大怒,把奏摺扔到了地上,差點領了盒飯。曾國藩仍然屢教不改,一次高官琦善和賽尚阿犯了事,他不顧對方在京中勢力盤根錯節,就主張嚴懲,結果導致他在官場舉步維艱,工作難以開展。

剛好母親去世,曾國藩就交接了工作藉口回家奔喪避風頭。

曾國藩在老家奔喪期間,正值太平軍進入湖南,整個湖南岌岌可危,咸豐便下詔書到曾國藩的老家,命令曾國藩幫湖南練民兵。這一次,咸豐一共任命了10個省43位退休的前官員為「幫辦團練大臣」。不過就曾國藩拿它當回事。

曾國藩快馬加鞭到了長沙,當時湖南的社會秩序混亂,曾國藩立即投入審案,凡是與太平軍有關的,稍加審訊便砍殺,短短几個月時間,就砍殺了兩百多人,被稱為「曾剃頭」。

當然這種亂世重刑的方法也沒有錯,只是曾國藩沒有考慮到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一味地揮著膀子蠻幹。曾國藩在當地招募了一些士兵,每天安排訓練。但是長沙城裡還有一支老隊伍就是清廷的武裝——綠營。眼裡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的曾國藩覺得綠營沒有戰鬥力,行動渙散。就上書給咸豐,處理了綠營的帶頭副將清德。雖然咸豐向著曾國藩辦了清德,與此同時曾國藩得罪了湖南當地的官員。清德的上司對曾國藩不滿,指使綠營的人天天給曾國藩的湘軍滋事,甚至圍攻曾國藩的公館,曾國藩只得逃離。無耐曾國藩的工作進行困難重重,他只好當眾認錯,這是曾國藩第二次淪為官場的笑柄。

在長沙的工作難以開展的曾國藩,只好去衡陽練兵。

書生意氣的曾國藩以為工作就像讀書,只要揮開膀子一味死磕就可以,他沒有想到借力使力才可以不費力。他得罪了其他部門,即使幹勁十足,在重重阻力下,能力也無法得以施展。

03

曾國藩回到衡陽後,因為得罪了當地官員,他沒有得到費用上的支持。但是他一顆建功立業的心仍然火熱,他借著建立水師,向朝廷申請了費用。

此時的曾國藩並不懂得水師怎麼練,但是他憑著一股軸勁死磕。他找了一些能工巧匠,用木排造船。試製了幾條小船,順流還能走,逆流卻走得非常慢,平時渡江可以,卻無法應敵。

一次中秋節,曾國藩從賽龍舟中找到了靈感,準備用龍舟作為戰船。可經多次試驗,發現龍舟容易翻船。

雖然多次失敗,他仍不肯作罷。他請教了廣東水師的戰艦製造,於是和工匠們商量按廣東水師的造法造了戰船,終於建成了十營水師。

在咸豐四年,曾國藩帶領著練好的水師沿湘江北上,與太平軍作戰。沒成想在作戰的過程中,當時風太大,順流船跑得太快,直衝太平軍的炮台,變成了太平軍的活靶子。

在陸地上,曾國藩讓團練打頭陣,佯裝戰敗,將太平軍引入精銳湘軍的伏擊圈,沒想到團練自己逃跑了。當時曾國藩羞愧難當,跳了湘江。被副將和衛兵救上了岸。

還被左宗棠諷刺為豬子(笨蛋)。雖然湘江這邊敗了。但湘潭方面傳來捷報,湘軍大勝太平軍,曾國藩高興得從病床上跳了下來,激動不已。但是這份喜悅也是短暫的,後來太平天國出現內訌,咸豐以為太平天國軍敗退在即,對湘軍的需求也不是太急迫。因為之前曾國藩之前工作難以開展,問咸豐要督撫的官職,咸豐卻不願意給。曾國藩借回家守孝威脅,沒想到咸豐立即批准讓曾國藩回家守孝兩年多,實際上也是奪取曾國藩的兵權,曾國藩因此粉憤懣不已。在家裡也是罵罵咧咧,抱怨不斷。

格局是被委屈撐大的。在這段離開的時間,曾國藩發現抱怨是最沒用的。他開始將自己關在屋子裡讀老莊,也琢磨透了一件事:先謀生再謀愛,首先在藏污納垢的官場生存下去,才能調動各種資源建功立業!

居家兩年後,太平天國迴光返照,石達開帶領20萬大軍進入浙江,浙江的形勢突然緊張起來。曾國藩也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胡林翼上書咸豐,重新起用曾國藩,讓曾國藩帶湘軍入浙江作戰。雖然自從穆彰阿被處置後,咸豐一直對曾國藩的身份有所芥蒂,對他也是忽冷忽熱。但是迫於形勢,此時也就曾國藩這個實幹的人最適合。考慮到湘軍的長遠發展,咸豐就讓最信任的錄肅順充當了曾國藩大展拳腳的靠山。

這一次曾國藩重新出山後他變了,變得更強大,他圓滑柔順,知進退,低調務實。再加上得到肅順的支持。他剛出山,上到湖南巡撫下到長沙知縣,都拜訪了個遍,他也不和咸豐頂牛了,學會了打太極。他對下屬也不是一味從嚴,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仗打得好,貪點小便宜他都裝看不見。

學會借力使力時,曾國藩也覺得不那麼費力了。咸豐八年至十年,湘軍大破圍困在天津的太平軍,朝廷除了湘軍,再無可以與太平天國對抗的力量,同時曾國藩的職位也無人能取代。終於在胡林翼和肅順的舉薦下,曾國藩坐上了兩江總督的位置。可以大展宏圖。

接下來,耗時三年,湘軍已成規模,曾國藩也不用親臨現場,只要坐鎮指揮,硬仗無數,捷報不斷。

他身上已沒有了理學家的刻板和固執。他教李鴻章建淮軍;他的幕府人才濟濟,有道學家,有科學家。他籌辦安慶內軍械所,提拔科學家徐壽,研製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接見了第一位留美學者容閎,也不計較他曾與太平天國有交往。還派容閎去購置新式武器。

所以,洋務運動真正是從曾國藩這裡發端的,除了「時勢造英雄」之外,還與曾國藩有眼疾有關。

曾國藩為了治眼疾,嘗試了所有方法,吃中藥,自學中醫,36歲戴著西洋的老花鏡,還把一塊「中空積水」的瑪瑙鑽開滴入眼,用手蘸唾沫摩擦眼瞼的方法。總之能用的方法試了個遍。

而這種試驗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與「科學」精神非常契合。

正是曾國藩的這種試錯精神,和鑽研精神,讓他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曾國藩的經歷給我的啟示是: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草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