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戰役(四)——英國的外交努力及成果

非想非非想處天 發佈 2022-09-20T11:34:47.143859+00:00

歐戰爆發後,希特勒的坦克橫掃歐洲大陸,西歐相繼淪陷,此時美蘇還在做壁上觀,英國成為當時唯一一個與法西斯德國對抗的大國。

前一篇文章:大西洋戰役(三)——英國首相彰顯決心的演講

一、趁火打劫的軍艦換基地協議

歐戰爆發後,希特勒的坦克橫掃歐洲大陸,西歐相繼淪陷,此時美蘇還在做壁上觀,英國成為當時唯一一個與法西斯德國對抗的大國。為了應付戰事的危機,大英帝國掏空了錢袋中的最後一個便士,而德國的潛艇卻使那些用英鎊和黃金換來的物資,大批沉人了海底。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為了暫解海上的燃眉之急,他不得不屈尊就駕,向大洋彼岸的美國伸出了乞討的雙手。他在給羅斯福總統的親筆信中寫到:

「借用你們40-50艘舊式的驅逐艦,以彌補我們現有艦隻的不足……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補充。義大利向我們宣戰,又將有100艘潛艇向我們進攻,英國將面臨滅亡的危險。如果大不列顛淪陷,一個親德的政府交出英國艦隊,就可能使德國和日本成為新世界的主宰。

……美國不要以為現在的政策其結果會對自己有利。其實恰恰相反,這種冒險行為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不久的將來,美國的海軍力量將被敵人完全壓倒。美國的島嶼和海軍基地,也會被納粹奪去。如果我們失敗,希特勒就將獲得一個征服全世界的大好機會。」

儘管邱吉爾用他那生花妙筆軟硬兼施,陳盡利害,但羅斯福豈是易與之輩。幾經周折之後,美國人拋出了一個「基地換軍艦」的方案:

英國將巴哈馬群島、牙買加群島、安地卡島、聖盧西壓島、特立尼達島和英屬蓋亞那等地的陸海空軍基地的主權,租借給美國99年,換取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不久建造的50艘舊式驅逐艦。

用英國200年的海上霸權換取眼前的一顆救命稻草,這簡直就是一次趁火打劫的交易!

邱吉爾畢竟還是邱吉爾,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使他十分清楚國際政治間的實力政策,面對滾滾而來的德國軍隊,他終於吞下了這顆苦果。但對於那些在戰爭中生活的英國人來說,你可以讓他們為英格蘭忍飢挨餓,也可以讓他們為不列顛流血犧牲,但想讓他們接受那些戰爭帶來的屈辱,那實在是一件再困難不過的事了,他們從來都是強迫別人租借土地99年給英國的,倒過來辦有點費勁。

為了使英國人民能夠理解並接受這一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不平等交易,邱吉爾不得不又一次站在議會的講台上,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說服那些代表了英國人民的議員:

最近,羅斯福總統曾明確表示,他願意同我們商談有關在紐芬蘭和西印度群島發展美國的海軍和空軍的設施問題。當然,此中並沒有涉及任何轉移主權的問題,也沒有不經各有關殖民地的同意或違反其意願而採取任何行動的問題。從我們這方來說,英王陛下政府衷心願意在租借99年的基礎上將防禦設施移交給美國。我們相信,這樣做對我們的好處並不少於對他們的好處,而且符合殖民地本身以及加拿大和紐芬蘭的利益。

毫無疑問,這意味著,英語世界的兩大民主國家,為了相互共同利益,在他們的某些事務中將彼此攜起手來。展望未來,這種措施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即使我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沒有人能夠制止這麼做。就像密西西比河一樣,它將滾滾奔流,就讓它奔流吧!

多麼美麗的詞藻啊!

戰爭的進程還是證實了他的決定是一個英明之舉,那些用英國基地換來的美國軍艦畢竟擋住了德國潛艇的攻勢,就在那些美國軍艦投人海上護航後不久,皇家海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接連擊沉了三艘德國的王牌潛艇,使德國在西北大西洋上的潛艇損失率上升到20%,儘管德國的潛艇狼群仍然在海上肆虐,但這畢竟使風雨飄搖的大英帝國在危機中,能夠喘了一口氣。

更重要的是,英國的財富終於打動了那些美國政客們貪得無厭的心思。為便於美國海軍能夠直接參與大西洋上的反潛護航、英國甚至無償地向美國轉讓了紐芬蘭的阿根夏和百慕達群島的海軍基地。

英國的努力終於使美國人認識到:一旦戰火蔓延到美洲和太平洋地區,英、美軍隊將攜手聯合作戰,而大西洋將成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主要戰場,與共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1941年初,英美雙方終於簽訂了著名的「 ABC 一1」協定。

協定規定英美兩國海軍在美國參戰前將根據美國最新頒布的「租借法案」在大西洋進行合作,美國海軍將對運輸援英物資的船隊採取護航措施;一旦美國參戰,英美兩國軍隊即開始全面的軍事合作。

對於大西洋海上運輸的護航警戒問題、協定規定無論美國是否參戰,美國海軍都將無條件地對駛往英國的運輸船隊開始實施護航。美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主要任務應是西大西洋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戰時情況下,一旦美國海軍能力具備,就應擔負起為北大西洋護航運輸隊實施護航的主要責任。

根據「 ABC 一1」協定的有關內容,4月,美國大西洋艦隊司令金海軍上將像昔日的羅馬教亞歷山大六世一樣,在地球上劃定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分界線在北方以西經26度線起,西至西經180度國際日界線止。美國海軍部宣布:「交戰國(在西半球有領土主權的國家除外)的軍艦和飛機進人西半球海域,將被視為對西半球的航運和領土抱有敵意的行動。」這一聲明實際上等於宣告,德國的軍艦和飛機進人美國海軍劃定的西半球海域,將被視為敵對行動,而英國由於在西半球擁有領土主權,因此其軍艦和飛機進人西半球將被視為正常行動。

在此之後的一個月內,大西洋上的德國潛艇接連製造了擊沉美國和中立國商船的事件,美國人開始感到他們的傳統意義上的「大西洋航行自由」,已經受到納粹德國強烈挑戰。

5月27日,羅斯福總統向全美發表了慷慨激昂的長篇講話:

「戰爭正在接近西半球沿岸,戰火將逼近我們的祖國.....大西洋上的戰事如今正在從北冰洋到南極洲的整個空間進行著。大量的商船已被德國的襲擊艦和潛艇擊沉。這些襲擊艦和潛艇實際上已經在西半球的海域內行動了。

誰也不能在今天晚上預言,獨裁者的行為在什麼時候將會發展成為對西半球和我們自己的進攻。但時至今日,我們已充分認清一個事實,靜候他們進人我們的前院就無異於自殺。在你的敵人乘坐一輛坦克或一架轟炸機向你襲擊時,如果等到看到他的眼珠才開槍,你就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我們正在把我們的武裝力量置於戰略性軍事地位,我們不會對使用我們的武裝力量去打退進攻有所遲疑。

最後,我將代表美國政府宣布:從即日起,美利堅合眾國處於無限期的緊急狀態。」

處於戰爭旋渦之中的英國支出十分龐大,至當年12月時,其美元儲備已經耗盡,但此時的英國萬萬不能脫離美國的軍事「輸血」。於是,邱吉爾親自寫信給羅斯福,談道:「如果英國在這場戰爭的高潮中被奪去它全部可以銷售的資產,使得我們用鮮血贏得了勝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國爭取了充分裝備以防不測後卻一貧如洗,那在原則上是錯誤的。」收到該信後,羅斯福提出以「租借」的方式繼續向英國提供軍需物資。兩個月後,租借法案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在羅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演說中,稱「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二、大西洋憲章的簽訂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入侵,從此納粹德國在歐洲大陸上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德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將移兵東去,長期以來一直使英國感到難以承受的空中和地面軍事壓力將大大減輕,現在他可以騰出手來,以主要的力量來解決大西洋上的潛艇威脅了。

儘管邱吉爾是一個一貫以強硬著稱的反共老手,但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在蘇聯遭到德國進攻的當天,邱吉爾就通過廣播講話向全世界宣告:

在對納粹德國的戰爭中,英國將堅定地同蘇聯一起並肩作戰。同時在這種新的戰略背景下,邱吉爾感到,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同美國的合作,儘快將美國拉入戰爭。經過一系列的外交努力,邱吉爾如願以償。

1941年8月9日,在大西洋北部紐芬蘭阿金夏海灣內的美國的重巡洋艦「奧古斯塔」號上,邱吉爾開始了同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首次會晤。談了五天後,13日兩國首腦換在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的後甲板上進行了《大西洋憲章》的簽字儀式,14日正式公布。

這份以聯合聲明形式出現的文件是日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對戰後乃至今日的世界格局極為重要。越重要的東西其實越簡單,《大西洋憲章》只有8條內容。鑑於如此重要又如此簡單,現全文抄錄如下: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和代表聯合王國的首相邱吉爾,經過會商,覺得把他們兩個國家政策上若干共同原則(對更好的未來世界的希望即以此為基礎)在此時向世界宣布,是合適的。

第一,他們兩個國家不尋求任何領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擴張;

第二,他們不希望看見發生任何與有關人民自由表達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領土變更;

第三,他們尊重所有民族選擇他們願意生活於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權利;他們希望看到曾經被武力剝奪其主權及自治權的民族,重新獲得主權與自治;

第四,他們要在尊重他們現有的義務下,努力促使所有國家,不分大小,戰勝者或戰敗者,都有機會在同等條件下,為了實現它們經濟的繁榮,參加世界貿易和獲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們希望促成所有國家在經濟領域內最充分的合作,以促進所有國家的勞動水平、經濟進步和社會保障;

第六,在納粹暴政被最後消滅之後,他們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國家能夠在它們境內安然自存,並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於恐懼和不虞匱乏的自由中,安度他們的一生;

第七,這樣的和平將使所有人能夠在公海上不受阻礙地自由地航行;

第八,他們相信,世界上所有國家,為了現實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須放棄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國境外從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脅的國家繼續使用陸海空武器裝備,則未來的和平將無法維持;所以他們相信,在一個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體系建立之前,解除這些國家的武裝是必要的。同樣,他們會協助和鼓勵一切其它可行的措施,來減輕愛好和平的人民在軍備上的沉重負擔。

咱們可以對照《憲章》,看看英美現在做得怎麼樣。

在英美領導人會晤期間,美國海軍上將金和英國海軍上將諾布爾則商定了關於美國海軍參加大西洋護航的問題並達成一致意見。

1941年9月4日,美國海軍在大西洋的護航途中,首次與德國潛艇交火,美軍「格里爾」號驅逐艦遭到德國潛艇的襲擊。

9月11日,羅斯福總統向美國海軍發布命令:「從現在起,一切企圖阻礙美國航運或由美國艦艇警戒的任何一國航運的德國和義大利軍艦,均可不加警告立即射擊。」

同時,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司令金上將下達了作戰命令:「美國海軍立即實施護送大西洋護航運輸隊的行動。北大西洋上的美國軍艦,特別是冰島地區的軍艦,從現在起,必須按戰時要求行動。」

從此,大西洋戰場上出現英美兩國海軍共同對付德國潛艇威脅的新的戰爭格局,美國事實上已經參戰。

三、美國正式參戰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珍珠港,美國人措手不及,損失慘重。珍珠港電台用明碼發報:「珍珠港遭空襲,這不是演習!」

同日,日本廣播公司第一廣播電台著名播音員宮野守南向全國宣布:「帝國海陸軍已在西太平洋地區同美英展開激烈戰鬥,並取得輝煌勝利!

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發表演講:

「……我請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無端、卑鄙的襲擊時起,美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於戰爭狀態!」

美國國會全體議員起立鼓掌,在隨後的眾議院投票中,以388:1通過了宣戰案,唯一一位女議員珍妮特蘭金投了反對票。沒辦法,所謂的民主國家麼,允許這種事存在。(這位大姐24年前在參加一戰的投票中也投了反對票,25年後在反對越戰的遊行中,這位時年已86歲的老太太依然走在遊行隊伍最前列,反戰反了一輩子。)

對於日本人的偷襲,最高興的當屬兩個國家,他們的領導人當時的反應是這樣的。

英國首相邱吉爾接到羅斯福總統:「現在,我們大家是風雨同舟了。」邱吉爾則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對一直為爭取美援而苦惱的外交大臣艾登爵士說:「一切消息中的最佳消息,就是美國萬眾一心,空前團結,自由之劍已從劍鞘中拔出。」同日,英國對日宣戰。

而遠隔重洋在山城重慶的蔣委員長,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天中午破例多吃了一碗飯。在當天的日記中他寫道:「抗戰政策之成就,至今已達於頂點。」

12月9日,中華民國對日宣戰,並同時對德、意宣戰。(沒錯,從1931年9.18事變算起,已經打了十年了,至此正式宣戰。)

12月11日,德國、義大利依照軸心國軍事同盟協定對美國宣戰。

同日,美國對德、意宣戰。

隨之自由法國、荷蘭、澳大利亞、菲律賓、加拿大、紐西蘭、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海地、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古巴、捷克斯洛伐克等20多個國家先後對日本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新階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