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何不能成為大一統王朝?原來是自己作的

溪風夕風 發佈 2022-09-20T20:54:04.262131+00:00

很多人認為宋朝屬於是大一統王朝,其實並不是。對比下歷史上那些統一王朝就知道,兩宋根本算不上大一統王朝。

很多人認為宋朝屬於是大一統王朝,其實並不是。對比下歷史上那些統一王朝就知道,兩宋根本算不上大一統王朝。兩宋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宋國土僅算是半壁江山,同時存在的還有其他的政權。北宋和遼國、西夏等政權三足鼎立;南宋、金朝,西夏等隔江對峙,西南還有大理。兩宋與歷史上那些大一統王朝相比,僅能算個小弟而已。


一般來說,被認定為大一統王朝最主要的硬性標準是地理疆域的統一,在疆域範圍內僅有一個合法統一的政權。像秦漢隋唐元明清,他們都是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兩宋為何沒有形成大一統王朝呢?其實根本原因還是自己作死造成的。

首先,兩宋都是非常崇文抑武的。在漢唐時候,朝廷鼓勵百姓入伍當兵,但是也不是誰都能當兵,當兵是一個十分吃香的職業,不僅能拿錢,表現好還能分到田地,獲得軍功等級。到了宋朝,世人普遍瞧不起當兵的,甚至連朝廷也是。因為在五代十國時期,豪強割據,征戰連連。老百姓都被這些士兵和軍官欺負怕了,動不動臉上就給你刻上印,很多的士兵都是一些盜賊強盜被抓後充軍。軍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十分低下,而文人則不一樣,宋詞在這時才是老百姓趨之若鶩的追求,世人追星都追文人去了,甚至有些軍官也喜歡吟詩寫詞。可見宋詞在當時又怎樣的社會影響力。一邊看不起軍人,一邊又是崇拜文人,直接後果就是軍隊作戰力慘不忍睹。在對北方的遼國、金國時屢戰屢敗,丟失大片的國土,兩宋統治者只能割地求和,俯首稱臣。


其次是經濟問題。這裡的經濟問題並不是說兩宋經濟很落後,恰恰相反,兩宋的經濟是高度發達,在當時可以說是傲視全世界的存在,你沒看錯,是全世界。巔峰時期,宋朝所創造的GDP甚至占到全世界的一半左右,這個水平就連當今的頂峰時期的美國也是無法企及的。老百姓富得流油,這麼有錢了誰還願意整天打打殺殺去跟遼、西夏、金國打仗拼命。過自己富足開心的日子難道不香嗎?財大氣粗的朝廷也是看不起北方的政權,而北方看著這麼一大塊肥肉,騷擾更勤更頻繁了,每次派出軍隊在邊境逛一圈,宋朝就送來大量的金銀財寶。因為在宋統治者眼裡,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就不叫事,甚至甘願當作北方的小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少出現的情況。自己安心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過著富裕的小日子,哪想著能掃蕩北方建立大一統的政權呢?


再次就是國防政策問題。宋朝是從五代十國過來的,深知地方權力過大就會導致地方割據。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動干戈就將軍隊收歸到皇帝一人手中。從根本上解決了地方權力過大導致的割據隱患。朝廷還建立禁軍制,就是全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只能駐紮在都城附近,供皇帝隨時調派。地方邊境上只是一些老弱病殘,戰鬥力低下的軍隊來守衛。這樣就造成內強外弱的局面。北方哪些遊牧民族本來就十分兇狠好戰,碰上戰鬥力如此不堪的兩宋邊軍,就像大人欺負小孩一般。朝廷的國防政策本就是偏向偏安一隅的防禦性質,連最上面統治者都是無心開疆拓土,想大一統?你覺得這可能嗎?


雖說兩宋都屬於正統的王朝,但是根本算不上是大一統王朝,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你覺得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