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盧布1:1?就有人這麼說。到底是算術不好還是咋的了?

財經文化評論 發佈 2022-09-21T06:50:48.754069+00:00

因為目前的人民幣與盧布的匯率是1:8.8343,如果變成1:1,那麼標誌著人民幣瞬間貶值近9倍。這可能嗎?

莫名其妙地看到人民幣與盧布之間的匯率為1:1,任何人都會感覺特別的驚訝。因為目前的人民幣與盧布的匯率是1:8.8343,如果變成1:1,那麼標誌著人民幣瞬間貶值近9倍。這可能嗎?

事情的出處來自於一則中俄合作的新聞:

9月6日,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俄羅斯企業和中國合作夥伴達成一系列合作。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提及了中俄企業剛剛簽署的採用兩國本幣結算天然氣貿易的協議,其中最重大的一項利好,是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天然氣費用,比例50:50。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算術題,生生地被一些人扭曲成了一道匯率題,導致很多媒體都在進行著本來毫無意義的解釋,甚至還被一些網友誤解為我國遭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

事情居然是一些人,將中俄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天然氣費用的比例為50:50異化為盧布與人民幣的匯率為1:1。本來是以50%用人民幣結算,50%用盧布結算;這無論是對盧布還是對人民幣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進程。但如果異化為1:1,無疑對人民幣是一個巨大的貶值和衝擊,這無疑造成我國經濟的巨大損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這些人真的是看不懂中國文字?難道這些人真的數學是某某老師教的?為什麼這些人就認定了是人民幣兌換盧布1:1而不相信是結算比例各使用50%呢?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很多情況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這樣的錯誤根本不是能力和算術水平的問題,而是標準和尺度出現了偏差,甚至可以說是有意為之。

一件對中國重大利好的合作,被這些不知是真傻還是裝傻的人、不知道是無意的還是別有用心的人活生生地被扭曲成人民幣與盧布的匯率比值為1:1,到底是在搞輿論戰還是那些流量媒體在博出位?

對於稍有一點數學常識的人,不用說是經濟學常識的人,應該都不會相信這樣的信息,但就有一些人相信了,不但相信了而且還會發表一些自以為正確的見解,到底是智商出了問題還是情商出了問題?到底是腦子不夠用了還是把心被帶偏差了呢?

新聞的本來意思是,未來中國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時,可以使用人民幣支付一半的貨款,另外一半用盧布支付,這是一種雙贏的結算制度安排,對目前的俄羅斯非常重要,對於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化同樣重要。俄羅斯方面還表示,未來中俄能源貿易將逐步過渡到使用盧布-人民幣支付。從而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這些年來最重大的一項成果,沒有之一。

近幾年來,我國在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並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17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9.19萬億元,占本外幣跨境收付比重為22.3%,人民幣已連續七年為我國第二大國際收付貨幣。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全球支付排名維持在第四位,在國際支付金額中的占比從去年12月的2.7%升至3.2%,創歷史新高。互換貨幣已經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方式,從2008年到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貨幣當局與中國簽署了總額為3.1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我們相信,隨著人民幣支付正在各種貿易中的廣泛採用,人民幣國際化也將進入加速的快車道。而我們更希望的是,各種媒體在發聲時能夠正確理解和了解新聞的含義和本質,而不是以訛傳訛,這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實現。(麒鑒)

聲明:來文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和觀點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