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客不能去主題公園了,元宇宙能幫忙賺到錢嗎?

環球旅訊 發佈 2022-09-21T22:06:52.622577+00:00

今年,國內的主題公園普遍都很難,就連兩大頂流——迪士尼以及環球影城都因疫情因素導致不同程度的閉園以及客流量下降,更別提像華強方特、華僑城以及海昌海洋公園等本土主題公園。

今年,國內的主題公園普遍都很難,就連兩大頂流——迪士尼以及環球影城都因疫情因素導致不同程度的閉園以及客流量下降,更別提像華強方特、華僑城以及海昌海洋公園等本土主題公園。

在8月底,華強方特公布了其2022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華強方特實現營業收入20.09億元,同比減少9.17%;毛利率為38.6%,同比減少9.86個百分點;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2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錄得的淨利潤8964萬元,今年上半年同比轉盈為虧。

身為本土主題公園一大巨頭,在客流大幅下滑時,華強方特另闢蹊徑,在半年報里大幅提及其正在發展的數字內容及元宇宙相關業務。與此同時,近期華強方特也宣布布局數字藏品行業,旗下數字藏品平台「方元數藏」正式上線第一款數字藏品。

不僅是華強方特,全球多個主題公園品牌都在布局元宇宙相關的業務。當主題公園紛紛遭遇客流「凜冬」時,元宇宙能為其「雪中送炭」嗎?

01

華強方特的元宇宙之路

根據公開信息,華強方特在今年初宣布元宇宙成為未來集團重點發展方向,並預計在全年會投入6000萬元用於元宇宙的相關開發,且相關技術研發人員將達到100人。

從華強方特當下在元宇宙領域的鋪排來看,其主要將元宇宙業務分為數字內容開發領域以及元宇宙系統研究領域。

在數字內容開發方面,華強方特主要從短視頻帳號、虛擬偶像、益智教育平台以及NFT平台等方向進行業務創新。其中針對與元宇宙關係較為密切的NFT平台方向,華強方特在半年報提及今年上半年推出了「華強方特海峽鏈」NFT運營平台,並進一步優化為「方元數藏」NFR平台。

與傳統NFT備受爭議的「炒圖」模式不同,華強方特強調方元數藏的藏品將不僅局限於虛擬價值與權益,更看重將其與華強方特樂園、酒店以及動漫等實體的權益進行連結。

華強方特的執行總裁尚琳琳曾對媒體直言,「(方元數藏)要讓用戶購買到的不僅僅是一張網際網路上的圖片,更是一系列實體權益的代表,是未來社群和活動的入場券、品牌共創的起始點。」

從方元數藏近期發布的數字藏品「東方奇喵」來看,根據方元數藏官方平台的消息,該藏品共發行2000份,每份原價1299元,最終定價988元,並於本月16日發售。據悉一經發售2小時內便已售罄,為華強方特帶來近200萬元的收入,熱度可見一斑。

由此來看,在貼上數字藏品的標籤後,借著元宇宙的熱度,方元數藏或許有機會為華強方特提供新的流量入口,進而為旗下主題公園帶來新客流。

但若按照數字藏品的邏輯,方元數藏後續的發展空間有待商榷。根據官方說法,方元數藏主打的是「實體權益+虛擬權益」模式,以「東方奇喵」為例,該數字藏品對於用戶而言最大的優勢在於可全年暢遊方特全國28個公園,這看起來就只像是一張升級版的年票。

而從數字藏品的投資功能來說,由於國內對數字藏品的交易監管較為嚴格,目前方元數藏也未開放藏品的二次交易,後續的升值空間也被打上了問號。

相比之下,外界更關注的是華強方特如何將元宇宙與主題公園運營結合起來。畢竟華強方特作為早期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VR主題公園全產業鏈企業,據了解其兄弟公司華強方特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在1998年成立,並在成立之初就已涉及VR技術的研發,為後續華強方特的VR應用打下基礎,而VR設備也正是元宇宙重要硬體載體之一。

對此,華強方特曾透露正在開發「美麗中國」和「虛擬會議系統」兩個元宇宙項目,前者以沉浸式的內容為重點,後者以交互軟體技術為重點,兩個項目獨自成立又相互補充。

在最新公布的半年報中,華強方特提及「美麗中國」已完成部分重點景點的製作,甚至在顯示效果上已達到國內同平台效果的天花板;而「虛擬會議系統」也基本覆蓋沉浸式虛擬會議的所有功能,並已實現VR、手機、PC等不同終端能進行跨平台會議。

02

主題公園們

怎麼講好元宇宙的故事?

放眼全球,並不只有華強方特一家主題公園布局元宇宙,包括國內的海昌海洋公園、長隆,以及國外的迪士尼、樂天等,這些主題公園有涉及元宇宙領域。

元宇宙概念剛誕生時,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類似主題公園的虛擬空間;而打著「沉浸式體驗」的標籤,也讓元宇宙與主題公園的特徵不謀而合。甚至有業者一度認為,主題公園就是元宇宙的雛形。

但國內大部分主題公園對元宇宙的態度相對謹慎,若論大舉開設元宇宙研究院、投入真金白銀到元宇宙的相關研發的主題公園,目前只有華強方特一家。

海昌海洋公園也在去年底開始「試水」元宇宙,包括與社交App Soul合作推出元宇宙跨界活動,以及發行NFT數字盲盒等。

但與華強方特相比,海昌海洋公園在元宇宙方面的行動較少——相較於華強方特專注於文化科技領域,並有自己的科技團隊,海昌海洋公園更加專注在主題公園的設計以及運營上。

此外,不難發現海昌海洋公園走的也是數字藏品的道路。這是由於目前NFT是作為元宇宙領域中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變現效率較高,自然就成為主題公園們進軍元宇宙的不二之選。

這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目前國內大部分主題公園面臨客流量下滑,收入不穩定且經營壓力高企種種情況,更需要變現效率高的項目來優化現金流;同時因「囊中羞澀」,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在元宇宙等非主營業務的發展上。

不過,在國外也有一些主題公園將元宇宙及相關技術與主題公園業務相結合,欲實現虛實融合,線上及線下業務互相輔助發展。

例如在元宇宙概念興起時,韓國樂天集團便在元宇宙平台Zepeto上上線了自家樂天世界冒險樂園的其中一個園區——「魔法島」,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通過Zepeto App進入虛擬世界裡的樂天世界,體驗包括魔法城堡、陀螺儀降落傘、亞特蘭蒂斯冒險過山車等經典項目。

如果說樂天只是「簡單粗暴」地在元宇宙里打造一個主題公園,那迪士尼對元宇宙的戰略布局則要更為複雜且宏遠。

去年,迪士尼CEO Bob Chapek就宣布迪士尼將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在任命新高管專門負責公司的元宇宙業務之際,迪士尼也在積極為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做技術準備。

據悉,本月迪士尼公布了一項AR技術專利,該技術使用計算機視覺來跟蹤用戶的眼睛,並從他們的角度投射呈現3D的虛擬場景。這項新技術可用於迪士尼主題公園遊樂設施,為客人提供身臨其境的虛擬體驗。

雖然迪士尼也有發行相關的NFT產品,但將元宇宙技術融入主題公園的運營中,也能看出目前迪士尼對待元宇宙的邏輯:通過線上技術與線下內容相結合,提升用戶的體驗,從而使得用戶的粘性更高。

03

轉型的背後是公園賺錢乏力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主題公園們大力發展元宇宙的原因,多少與主營業務乏力有關。

以華強方特為例,今年上半年在主題公園業務方面的收入僅有13.05億元,同比下降27.09%,而營業成本高達10.75億元,同比增長4.92%;特別主題公園運營這一細分板塊的收入只占7.21億元,同比減少43.78%,但其營業成本接近10億元,經計算毛利率為-38.43%。

與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等分布在一線城市的主題公園不同,華強方特的主題公園主要分布在二線城市以及下沉市場,有意避開外來的「洪水猛獸」。

但華強方特的大舉進攻是否能撬動下沉市場的消費力也被打上了問號。一方面,疫情限制民眾的出遊需求,使得華強方特樂園能覆蓋的市場進一步縮小,同時因疫情因素部分樂園也不得不配合閉園;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通脹正在拖累民眾的收入以及消費能力,這也會導致用戶減少非必要的文娛類消費。

因此,現在國內的主題公園與其靠著稀少的客流量來獲得微薄的收入,不如當地政府給予政策補貼來得直接。

根據華強方特在2019年-2021年的年報顯示,其在近三年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3.12億元、3.84億元及3.22億元,特別是在疫情後,政府補助在華強方特的利潤表里顯得更加突出。以今年上半年為例,該期華強方特的淨虧損為1.29億元,但在扣除了包括1.95億元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後,其淨虧損則達到了2.99億元。

華強方特如此,像歡樂谷以及海昌海洋公園等其他本土主題公園的命運亦沒有那麼樂觀。根據華僑城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受疫情影響,歡樂谷所隸屬的華僑城旅遊板塊共實現收入105.5億元,同比降低44%。而海昌海洋公園更是於去年年底出售旗下主題公園以套現65.3億元來回血,可見主題公園們為了自救而絞盡腦汁。

實際上,這又回到老生常談的弊病上:背靠地產行業而興起的中國主題公園難以逃避重資產的問題。在疫情導致客流大幅度減少的背景下,主題公園資產對於這些文旅企業來說猶如千斤重負。而國內本土主題公園轉型元宇宙,無非是想擺脫重資產的束縛,轉型輕資產盤活企業發展。

雖然當下元宇宙的確能給公園們帶來一些噱頭與眼球,但要想真正成為國內主題公園們的「救命稻草」,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體驗上。通過富有創意、友好的且能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的IP內容,結合技術,強化用戶體驗從而使其產生共情與粘性,這才是主題公園們發展元宇宙的正確思路。

不過,相較於國際一線主題公園,IP創作及運營始終是國內主題公園的弱項之一。像是被稱為「中國迪士尼」的華強方特,目前旗下也只有「熊出沒」能在大熒幕上獲得關注,近些年來華強方特有意孵化「俑之城」「奇蹟少女」等IP,但均未能掀起波瀾。而海昌海洋公園則請「外援」來彌補IP空缺,在去年宣布引入「奧特曼」IP後,市值至今翻了超過10倍。

由此看來,國內主題公園們還尚未迎來原創IP的「井噴」潮,而脫離了內容、只靠技術的元宇宙項目註定站不住腳。這也意味著主題公園們的元宇宙轉型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