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人的生意」,中國社交軟體二十年「王朝」更迭史

小野時論 發佈 2022-09-22T07:08:39.014810+00:00

誰也沒想到,因為網際網路的到來,十億中國人的生活因此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無數人的人生軌跡,因為它的出現從此走上了與自己父輩們完全不同的道路。

誰也沒想到,因為網際網路的到來,十億中國人的生活因此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無數人的人生軌跡,因為它的出現從此走上了與自己父輩們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代表性的歷史產物-社交軟體,猶如王冠上的一顆明珠,在隨後的二十年時間裡,引來了無數英雄豪傑為它折腰。

從1987年9月,北京市計算機技術應用研究所成功地發出首封電子郵件開始,中國開始了試著和世界網絡接觸,但這並不代表中國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

而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真正元年,是在1994年,這一年中國安裝了首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至此,中國正式加入了世界網際網路大家庭,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

一九九六,生如夏花

1996年秋,在北京白頤路口豎起了一面碩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沿著路標尋找下去,會找到一家名為瀛海威的公司,中國網際網路曾經的標誌性大旗。

可惜到了今天,瀛海威的名字聽起來已經十分陌生。後來有媒體將瀛海威的落魄定義為「在大霧中領跑」,既選錯了商業模式,又找錯了競爭對手。

也是在這一年,在以色列三名年輕人憑興趣開發了 ICQ(I seek U,我尋找你)。這是一種網際網路通訊工具,可以在線聊天和共享文件。

自ICQ一出現,其發展便迅猛而一發不可收拾,到1998年底,ICQ 便擁有了約1000萬用戶,隨後被美國在線 AOL 收購。

而我們未來社交帝國的執掌者-馬化騰,在這一年依然還很少年,從1993年大學畢業後,馬化騰就加入了一家叫深圳潤訊的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

此時的他,已經表現出了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極度渴望,但現實里暫時還找不到好的創業道路,來施展自己的一腔熱血。

而騰訊帝國建立的另外一個靈魂人物張小龍,這一年在公司的他依然佛系的上著班,下班以後他就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技術海洋里。

這一年裡,他用業餘時間花了幾個月來寫了一萬多條代碼,寫出了免費共享郵件客戶端軟體foxmail——1997年1月,Foxmail 1.0 beta(英文版)誕生。

多年後因為悔創阿里而檢討自己的馬雲,此時,在1996年,32歲的他艱難的推廣自己的中國黃頁,在很多沒有網際網路的城市,馬雲一律被稱為「騙子」。

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網際網路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

1996年,剛南下跑到廣州工作的丁磊,在bbs上結識了一個叫馬化騰的年輕人,並坐火車去深圳找他聊天。他們對網際網路都很看好,但對未來都不清晰。多年後,馬化騰回憶說:

「當年一起喝啤酒時,我們只是打工仔,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在第二年5月,丁磊苦思5天後,創立網易,他的初衷很簡單:讓上網變得容易一些。

曾經著名的紅衣教主周鴻禕有一個評價稱,陳一舟為湖北人第一聰明,雷軍是第二,這第一聰明的陳一舟,在1996年他還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讀MBA,離回國時間還有幾年。

未來和陳一舟有過重要商業往來的王興,在1996年剛17歲,此時少年的王興,只為一點事發愁,這個愁我們很多人也有過,就是明年的大學是報清華還是北大?

不過,和我們不同的是,王興圓滿的解決了這點小問題,第二年,他考上了清華的計算機專業。

一九九九,時代跳動

1999年,剛創業兩年不到的丁磊,因為他注意到了電子郵件的革命性潛力,與別人合作開發了第一個免費的中文電子郵件服務「網易」。

依託郵箱還有門戶網站,通過向中國電信銷售服務賺錢,這使丁磊成為第一個盈利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

受丁磊創業成功的鼓舞,馬化騰和好夥伴一起在1998年成立了騰訊,騰訊成立後,剛開始發展並不順利。

但在1999年2月時,受到ICQ的啟發,想做一個中文版的ICQ,開發推出了 OICQ,而ICQ 為代表的即時通訊社交軟體在那個時代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推出9個月以後,OICQ達到了100萬用戶。

但此時,騰訊收到了美國 AOL律師信:起訴OICQ侵犯ICQ的智慧財產權,這時的騰訊肯定沒錢去打官司,一時靈光,他們把oicq改名QQ,就此QQ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里。

而另一邊,在北京創業不成功,心灰意冷的馬雲,在這一年,回到了杭州。

在西湖畔,馬雲的家中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馬雲的十八羅漢圍在他身邊,聽著他講阿里的種種未來,當然這時的馬雲可能還不曾想過在未來要做一款自己的社交軟體。

在二馬和丁磊都激情燃燒,為未來努力創業時,這時,一個人卻很迷茫和痛苦,在廣州的張小龍,他還是佛系的上著班。

但他的foxmail依然靠著他自己一個人獨立保持升級和運營,堅持免費和無廣告運營的foxmail,雖然粉絲眾多,但卻沒有什麼變現手段,只能靠自己的工資收入苦苦支撐。

此時的張小龍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喬峰一樣,「雖千萬人吾往矣」,一個人對抗著全世界。

有人失落就有人志滿,這一年,春風得意的陳一舟從海外歸來。

回國後,他與楊寧、周雲帆成立ChinaRen,從此與sns及社交產品結緣。而進入清華大學後,創業之心蠢蠢欲動的王興,此時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初嘗試。

二零零三,列王紛爭

在進入新千年,遭遇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中國網際網路業開始了自己的加速回暖和發展的過程。

在2003年,社交軟體市場,也開始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境況。

這一年,外來的洋和尚也來到了中國取經,1999年7月微軟推出了MSN Messenger。2003年,在全球擁有3億用戶的MSN殺入中國市場。

外來的MSN嚴肅又保守,看起來很高冷,所以用戶集中在公司職員中。那時候很多職場人工作時都同時開著QQ和MSN。

這是騰訊第一次面對外來對手的正面交鋒。除了外面的,馬化騰的昔日好友丁磊,在2002年底也默默上架了一款社交軟體產品叫網易泡泡。

雖然這款產品,更多是在網易系的用戶之間使用,但這也說明了越來越多資本開始認識到社交軟體在網際網路市場的重要性。

而馬化騰在2003年遇到的真正對手,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公司,2002年9月,朗瑪公司開始運營「朗瑪UC」。

並在理念上進行突破技術上不斷更新,比如所有功能全免費、打造通訊娛樂平台、附加校友錄場景聊天動畫表情、還有多語音聊天功能、一時間成為各大同行的模仿對象。

這幾年裡,UC一直跟QQ火拼,愣把QQ從收費註冊逼成免費了。到2004年UC曾經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30萬人,僅次於QQ,場面一度十分火爆。

面對UC咄咄逼人的態勢,騰訊火速在資本市場籌備上市,並在2004年上市成功,而對手UC,因為資金問題,在2004年,朗瑪UC被新浪收購,從此更名為新浪UC。

至此,新浪也開始真正踏足社交市場,不過多年來UC始終受到QQ壓制。社交軟體的馬太效應,用的人越少,就越不吸引人,UC漸漸退出了社交市場。

不過新浪也因為這次的涉足,在未來機緣巧合自己走出了另一條社交王國的道路。

除社交產品外,這一年,馬雲還為大家的剁手之路,打開了一道大門,2003年5月10日,馬雲密謀創立淘寶網,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老大地位。

而才氣沖天的陳一舟,也是不認命的人,之前sns產品被賣掉後,在2002年,陳一舟再次回到中國。

先是創辦了空中網並使其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在2004年創辦了千橡互動,以SP(無線增值服務)為主要業務。

在美國為了創業蠢蠢欲動的王興,這時看著國內網際網路行業風起雲湧的變化,實在是有點耐不住寂寞,終於選擇在2004時,休學回國創業。

前幾次創業失敗後,2005年王興等人終於搗鼓出來了一個叫校內網的玩意。發布三個月時間,校內網用戶突破了3萬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校內網」的誕生,開始露出成功的曙光,但遺憾的是,雖然校內網的用戶在2006年取得了爆發式增長,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時的王興在金錢面前顯得有點矮小。

最後終於因為資金原因,在2006年,在五道口華清嘉園裡,陳一舟收購了王興創立的校內網。後來他把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再後來他把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

二零一零,四面楚歌

時間來到了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網際網路社交市場發生了很多變與不變的情況。

老玩家漸漸凋零,新玩家還是在不斷入場。

志不在社交市場的丁磊,慢慢集中精力在了遊戲領域;老東家被騰訊收購,收編在馬化騰手下的張小龍,幹上了老本行,做著優化qq郵箱的工作。

這時,BAT的稱號呼聲漸高,但這其中的B醉心於搜索技術,無暇他顧;A字的頭老馬,有心無力,從2008年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天貓商城和支付寶的完善上。

創立了「飯否」網站的王興,有點鬱悶,發展還不錯的飯否,因為一些問題被迫關閉。屢敗屢戰的他繼續策劃在新的領域戰鬥,這一次瞄向了團購。

在擊敗UC、趕走MSN後的騰訊,看似在社交網絡市場處在了「東方不敗」的地位,事實上此時,看似平靜的水面上,其實已經暗流涌動。

在收購了王興校內網以後,在2008年陳一舟將校內改名人人網,從名字我們也能看出陳一舟的野心。

那些年在大學和高中相關的日子裡,打開人人網成了一種日常,人人網也被稱為中國版Facebook。

而除了中國版Facebook外,隨著在美國社交市場上Twitter的持續火爆,中國的跟隨者們批量出現,這其中,2009年8月上線的新浪微博在這當中異軍突起。

從早期的靠名人進駐的營銷套路,再到扶持大v的意見領袖,再到新聞熱點的及時更新再到目前的熱搜網紅時代,一路走來,新浪微博擊敗了搜狐微博、騰訊微博等各路對手。

走出了一條獨立於騰訊系的社交生態鏈王國。

除了這些老對手,騰訊還迎來了有國家隊背景出生的新的挑戰者-飛信。

飛信誕生在2007年,幾乎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飛信的出現曾經一度讓業界非常看好,中國移動剛推出飛信服務時,被認為是打通網際網路與移動通信網的一大創新,還曾躋身國內即時通訊軟體市場的前三名。

有數據統計,鼎盛時期2010-2011年,飛信註冊用戶接近5億,活躍用戶數也有9000萬。而最終飛信走向了衰敗,則因為另一款新產品的出現。

不得不說此時的騰訊,隨著各類新老對手的出現,剛剛因為QQ坐穩社交帝國「王位」的馬化騰已經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氛。

他隱隱約約覺得網絡社交的舊秩序即將改變,騰訊的社交「王朝」,此時看來四面楚歌。

二零一四,塵埃落定

大概馬化騰自己也沒想到,自己能這麼快拿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船票,這麼快解決移動社交的金字塔尖位置爭奪的戰爭。

在2011年,當時雷軍的小米還在寄希望於深圳騰訊沒有意識到移動社交軟體重要性時,誰曾想到,在廣州的張小龍如大聖歸來般,在蟄伏多年以後,一鳴驚人的拿出了微信。

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馬化騰便放心的宣布,微博的競爭已經結束,騰訊找到了自己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出路。

而總是強調自己對錢沒有興趣的馬雲馬老師,卻在2012-2014年期間,對社交產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2013年4月末阿里先是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又在同年9月推出社交APP「來往」對抗微信,試圖拖慢微信擴張的腳步,並搭建阿里自己的社交平台。

馬雲自己也衝鋒在一線,不僅內部打雞血要火燒南極,打到QQ家裡去,更是親自督戰,以「風清揚」的ID活躍在來往上。

然而來往上線一個月過後,用戶增長不力,大概僅為100萬。馬雲這時候還動員,給員工下硬指標,若能拉來100個外部用戶,便獎勵紅包。

不過即便是如此大力氣的推廣,來往用戶數據依然很難看,幾個月後,阿里不得不改變來往定位,並逐步轉型。

2015年年初,馬雲在一次演講中低頭認輸:「我原來會想做個東西和微信競爭,但現在會為微信鼓掌。這種競爭是一種樂趣,我們會在競爭中此消彼長。」

隨著阿里在移動社交領域鳴金收兵,大家基本覺得移動社交的「王權」之爭,是塵埃落定了。

但還是有些人偏偏不信這個邪,「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接著釘釘的涅槃,這叫向死而生,只要不死透,就有希望。我們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釘釘2018年秋冬發布會接近尾聲的時候,釘釘CEO陳航(亦是曾經「來往」項目負責人)動情的說。


而阿里釘釘這幾年的發展,猶如繞開了騰訊已經構建了無比穩固的移動網際網路「馬奇洛防線」,另闢蹊徑,在企業通信領域找到了自己的一片藍天。

不只是釘釘的出奇一擊,更加新生代的團隊和企業家也開始了他們的突圍。

字節跳動,TMD中的天字一號,張一鳴的字節跳動帶領他的頭條系矩陣殺出了被BAT圍剿的網際網路血路。

鄉村風情的快手、「編出你的故事」的知乎、中二之魂的b站,各路形形色色的社交產品依然在發起自己對「王朝」的挑戰。

當然除了勝利者,在社交王國的爭奪中,更多人還是過客,2018年,陳一舟黯然賣掉人人網,從此二者已是路人;

有著社交產品情節的王興,在美團上市以後,再也不考慮其他,一門心思構建美團龐大的生態王國;

曾經活躍的飛信,在微信出現以後,節節敗退,終於在2016年「壽終正寢」。

回看中國社交軟體市場二十年風雲路,其實,伏筆早在1996那一年埋下,生如夏花,張小龍、馬化騰、王興、丁磊、張一鳴們他們的故事還會繼續,我們依然會是未來這場戰爭的見證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