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三國》為三位女性角色創作了三首曲子,你最愛哪一首?

紅酒中的薔薇花 發佈 2022-09-22T09:44:40.565470+00:00

而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部以男性角色為主要視角的作品,但是,這絕不代表著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角色就被劇組忽視了。

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之所以被大家奉為經典,除了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以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之外,劇中那一首首充滿古香氣息的歌曲也為該劇增色不少。而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部以男性角色為主要視角的作品,但是,這絕不代表著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角色就被劇組忽視了。在央視版《三國演義》中,收錄的歌曲多達十餘首,其中有三首曲子就是為三位女性角色專門創作的,可見劇組對這一群體的重視程度。

那麼,這三首曲子都是什麼呢?它們又都是為誰創作的呢?

貂蟬可以說是整個三國世界中最為出名的一個女性角色,對於這樣一個堪稱傳奇的人物,《三國演義》劇組當然不會忘記,當年,音樂人王健老師和谷建芬老師就為貂蟬量身打造了專屬曲目——《貂蟬已隨清風去》。

該曲出現在《三國演義》的第七集結尾處,當時,貂蟬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她用自己非凡的膽識和驚人的容貌,成功離間了董卓和呂布二人,為天下除去了一個世間魔君。

看過原著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原著中,貂蟬後來成為了呂布的小妾,之後便沒了下文。對於這樣的結局,很多人應該是不太滿意的,而到了電視劇中,劇組也對貂蟬的結局進行了大膽改編,在萬山紅那婉轉的歌聲之中,捨去「如花似玉身」的貂蟬遠離了這片「富貴繁囂地」,留給了人世間一段傳奇。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貂蟬已隨清風去》也是該劇唯二的片尾曲,能夠享受這種待遇的,也只有貂蟬了。

劇中第二首屬於女性角色的曲子,是為鄒氏創作的《淯水吟》。

這首曲子由毛阿敏演唱,在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時,另一次是曹操祭奠典韋等人之時。

在毛阿敏那幽怨的歌聲之中,詞曲作者借鄒氏這樣一個人物,唱出了亂世之中千千萬萬如鄒氏一樣的女性的悲慘命運。「我本飄零人,薄命歷苦辛。」無論是歷史上的漢末三國,還是後人眼中的三國亂世,都是屬於男人的勾心鬥角、殘酷搏殺的時代,一個柔弱的女子,儘管「飄零」、「薄命」、「歷苦辛」,又有幾人注意、幾人同情呢?在原著里,鄒氏其實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但王健老師和谷建芬老師卻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了今人對那個紛紛亂世中命運不得自主的女性的同情,其格局之大讓人敬佩。

但稍微有點文化的人應該也看得出來,這首曲子表面上屬於鄒氏,其實還屬於另外一個男性角色,他就是典韋。「離亂得遇君,感君萍水恩」,充滿了表達了典韋得遇明主的喜悅之情,他也用生命的代價,回報了主公的知遇之恩。

至於第三首曲子,則是為孫夫人(孫尚香)所作。

這首歌名為《子夜四時歌》,出現在劉備和孫尚香大婚之時。該曲採用吳儂軟語演唱,旋律柔弱動聽,耐人尋味,既展現了劉備和孫尚香大婚時的喜悅之情,又呼應了孫尚香日後幫助劉備返歸蜀地的劇情,是整部劇中小編非常喜歡的一首曲子。

很多人可能以為,這首曲子也是王健老師填的詞,但其實並不是。該曲的歌詞分別摘自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春歌的第十首、夏歌第八首、秋歌第十五首和冬歌第一首,《三國演義》劇組巧妙地將這些歌詞進行融合,才有了後來我們聽到的《子夜四時歌》。

看完這三首曲子,不知道大家最喜愛的是哪一首呢?歡迎您評論留言。

本文由「紅酒中的薔薇花」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圖片來源:豆瓣、網絡、視頻截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