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一定要知道的4大設計思維,8大設計法則、20個設計策略

浩渺設計 發佈 2022-09-22T20:30:15.566624+00:00

設計思維是什麼?在講之前,我們先來聊設計方法論。設計方法論則是關於我們設計師認識產品/服務,改造產品/服務的方法的理論。它是設計師評估產品問題,定義並解決產品問題的思維方式、設計策略和參考準則的總和。

設計思維是什麼?

在講之前,我們先來聊設計方法論。

設計方法論則是關於我們設計師認識產品/服務,改造產品/服務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設計師評估產品問題,定義並解決產品問題的思維方式、設計策略和參考準則的總和。參考準則的點,圍繞某個設計策略之線,按照思維之面展開,就可以解決我們日常工作的絕大多數問題。

在設計工作中,點線面交織在一起,不太利於大家深入理解,所以我們可以拆解來看:

思維方式就是一套正確的設計流程,而設計策略則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框架設計,參考準則最終用來設計並檢驗每一個細節設計。

國內外有哪些知名設計思維?

設計界最經典的思維方式包括英國設計協會的雙鑽模型,IDEO的設計思維模型,d.school的設計思維模型和Google的設計衝刺模型。

前兩者的共性在於強調階段性的發散與收斂。後兩者的共性在於強調線性的推進節奏和設計驗證的必要性。綜合這些思維模型特點,我們可以總結一個更為通用和完整的三鑽思維模型:

在三鑽思維模型中,我們把設計的過程,拆分為三個階段:研究階段,設計階段,和驗證階段,三者形成一個閉環,缺一不可。

在進行設計專項研究之前,我們首先要聚焦一個具體的設計主題,這個主題的選擇需要儘量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產品戰略強相關:這樣才能在大方向上和產品產品保持一致,更容易獲得項目資源的高優先級支持。

2、體驗價值強相關:這樣我們設計師才能發揮最大的專業價值,避免越俎代庖,去做一些非我們設計專長的事,吃力不討好。

3、任務流程強相關:設計點要相對寬泛一點,最好是一個完整的任務流程和決策流程。如果僅僅是修改一個元素,一個頁面的設計布局,就沒有必要成立一個設計專項研究了,直接出方案省心省事。

在設計方案推進的同時,我們也要定義好設計的衡量指標,可以通過可用性測試,灰度數據,AB測試等方式,獲得相應的數據。去驗證數據的變化是否符合預期,並沉澱相應的經驗或制定優化策略,完成復盤總結。

驗證階段的發散和收斂,是為了驗證和沉澱好的設計經驗。只有通過實踐檢驗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設計要疊代向前,我們就必須吸收每一次的反饋。

經歷了研究、設計和驗證階段,一個完整的設計專項流程就閉環了。在這裡我們借鑑了前面各家的設計思維模型來定義整個設計專項的流程,也期望這套流程能對你的工作模式有所啟發。

設計師一定要知道的20個設計策略!

根據設計的階段和設計的目的,我們可以對常用的設計策略進行歸納和整理。

當我們要了解用戶場景及目標時,我們可以選擇5W1H,卡諾模型,同理心地圖,用戶體驗地圖,用戶購買力模型,用戶忠誠度模型等策略。

當我們要提升用戶活躍度或某個產品指標時,我們可以採用AARRR模型,AIDA模型,上癮模型,Fogg行為模型,PICK模型,八角形位分析法,用戶行為路徑分析等分析策略。

當我們要進行品牌設計和傳達時,我們可以採用品牌價值模型,品牌動力金字塔模型,五角資產模型,BIOS模型進行設計指導。

當我們要評估設計結果時,我們可以採用Heart五度模型,GSM模型,LEFT模型和5E模型作為評估指導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採用任意一種設計策略作為指導時,都要先評估策略的合適性,確保設計目標與設計策略的吻合。再結合業務的真實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正,以便讓通用的設計策略更具有業務針對性。


8大常見的設計法則

這一趴是設計師們最為熟悉的,我們從接觸設計這個行業開始就天天和它們打交道,對於新入職的設計師更是要多學習、思考和反覆練習。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尼爾森10大可用性原則,格式塔原理,互動設計7大定律。android和ios兩大移動平台的設計原則。以及斯奈德曼8大界面設計黃金法則和其他我們歸納的8大設計原則。這一頁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設計中會用到的所有基本原則。

為了便於記憶和理解,我按照界面設計和互動設計兩類,將所有的原則進行了重組:

經過上述歸納之後,是不是所有的設計原則顯得簡單了很多?

我們鼓勵每個設計新人都動手去重組這樣一張設計原則的全覽圖,這樣可以加強自己對每個設計原則的理解,同時當自己處於某一個設計環節時,更容易想起要運用對應的設計法則作為指導。完成設計後,也可以用這些設計原則進行快速的檢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