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座明代古墓巨大驚人,墓主卻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

驢遊記 發佈 2022-09-22T22:47:39.123776+00:00

有人說西安旅遊看墳頭,確實在古都西安,埋葬了太多的帝王將相,而中國的大型古墓,也大多集中在中原和長江流域,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座古墓所在地,卻在「蠻荒」的嶺南化外之地,更有意思的是,墓主人既非帝王將相,亦非達官貴人,但他的墓,不僅巨大得驚人,而且保存相當完好,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有人說西安旅遊看墳頭,確實在古都西安,埋葬了太多的帝王將相,而中國的大型古墓,也大多集中在中原和長江流域,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座古墓所在地,卻在「蠻荒」的嶺南化外之地,更有意思的是,墓主人既非帝王將相,亦非達官貴人,但他的墓,不僅巨大得驚人,而且保存相當完好,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廣東中山市板芙鎮虎爪村,一個位於105國道旁的小村莊,和很多廣東村莊一樣,周邊遍布工廠,村中各種出租屋中住滿了外來務工人員,建築新舊混雜,聚在一起的人群也操著各地口音聊天,路邊的小吃店既有河南飯店和湘菜館,也有廣東煲仔飯,總之就是一座在珠三角太過平常,走過路過絕對找不到停留理由的村莊。


村口是虎爪村於1994年修建的「品」字型牌坊,造型有點獨特,大概是模仿虎爪的形狀。


虎爪村和廣東很多村莊一樣,既保留了一些古舊建築,也雜亂無章地新建了很多自建房。


村中的這座碉樓大概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底層為麻石構建,上層為水泥結構,談不上精美,也算不得高大,只是中山村落中十分普通的一座碉樓。


稍微有些與眾不同的是,碉樓旁邊還有一口水井,這個倒是並不多見。


水井以方磚為井壁,看起來很淺,水質還可以,至少洗洗東西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虎爪村不大,主幹道是一條虎爪正街,你隨便找人問問古墓在哪裡,或者找到寫著「虎爪」兩個字的老人福利中心,一座宏偉的古墓就會展現在你眼前。


這座明朝古墓距離虎爪正街大概也就50米左右的距離,奇妙的是,你穿過兩旁蓋滿自建房的村中主幹道,避開疾馳而過的電動車和摩托車,突然之間,一座巨型古墓出現在你眼前,感覺似乎進入了另一個空間。


古墓的名稱叫做何峻崗墓,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其實從體量和保存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座完全有資格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墓,這些年,看過的古墓也不少,除了部分帝王將相,這大概是我見過的體量最大的明清古墓。


墓有多大,此時必須要有一張比例人照片,我找了找網上的數據,何峻崗墓坐西北向東南,寬16.5米,長28米,面積為462平方米,妥妥的一座大型別墅的面積。


古墓建於何時呢?從墓碑上我們可以看到「崇禎十四年」和「乾隆四年」兩個字樣,這座古墓始建於明代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光緒元年(1875年)以及2004年多次重修。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墓碑應該是清乾隆四年的。


古墓依山勢呈梯形,分四層建築,墓冢及外圍檐牆均用嶺南地區明代常用的紅砂岩砌築,其實我一直有個問題不解,就是為何明代嶺南如此喜歡用紅砂岩做建築材料。


每層墓地兩側檐牆角上還分別飾有石雕獅子、麒麟和螭吻等瑞獸形象。


我數了數,獅子應該有四隻,現存三隻,分別位於第二和第三台階的檐牆角內側。


螭吻有四隻,現存三隻,分別位於第二和第三台階的檐牆角外側,第三台階右側的石獅子和螭吻均已遺失。螭吻又叫魚龍,是魚和龍的結合體,也是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一般它都被安排在中國宮殿建築的屋脊上,作張口吞脊狀。


麒麟有兩隻,位於第四台階的檐牆角外側,麒麟也是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常客,麒麟的寓意比較多,在這裡大概有顯示權貴、興旺後代和鎮風水等作用。所以這座古墓中其實現存有三種八隻瑞獸。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墓葬中能用到這些瑞獸,絕對是十分不同尋常的。


檐牆之間還設有拜台,共分為四級,中間兩級用雕有琴、棋、書、畫的石板砌成台基。第二台階前還有一塊麻石雕刻的雲紋踏板,看完以上這些裝飾,簡單總結,就是這座古墓巨大而不失精美,墓主人絕對有權有勢還有錢。


好了,那麼這座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誰?我們可以看到墓冢正面中部鑲嵌高2.05米、寬0.96米的花崗岩墓碑框,內嵌黑麻石墓碑。


碑文已經有些模糊,但仔細辨認,可以看出碑文陰刻為「明誥贈特晉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兼太子太師吏禮兵三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郡庠生峻岡翁何老先生、誥贈夫人晉階正一品夫人何母劉太君、誥贈夫人晉階正一品夫人何母羅太君合葬之墓」等字樣。


看起來頭銜一大堆,連兩位夫人都是正一品,絕對應該是個大官,但其實你上網查找「何峻崗」,除了關於這座墓的信息外,他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任何印記。


何峻崗是誰?其實他並沒有當過什麼大官,也非名人志士,他的官職都是父憑子貴封授的。


他的兒子叫做何吾騶,香山縣(現為廣東中山市)小欖人,是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進士,明末是朝中重臣,那一大堆頭銜,看起來個個都非同尋常。


修建此墓時是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此時正值何吾騶位高權重之時,而一年後的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於北京煤山,明朝滅亡。所以這處巨型古墓,就是一位位高權重的重臣,在朝代更迭的亂世,給自己的父母在家鄉修了一座豪華的大墓,還封上了一大堆官銜。


從何峻崗墓的豪華程度來看,基本也可以判斷何吾騶並非清官,否則在國破家亡的亂世,哪裡有錢修一座如此豪華之墓。而歷史也記載了,1644年明朝亡國之後,明朝宗室一路南逃建立南明政權,1645年,紹宗朱聿鍵在福州登基稱帝,召何吾騶任內閣首輔。


起初何吾騶奉命駐防,率三千人護駕勤王,但當他聽說清軍逼近時,馬上拋棄紹宗,逃往廣州,兩日後,明紹宗被擒。廣州陷落後,何吾騶保得性命,修明史時把抗清的重臣何騰蛟污衊為盜賊,時人評價「吾騶修史真羞死」,再後來,何吾騶剃髮易服降清。不過關於以上這段,也有一種說法是廣州陷落後,他也因兵敗死於廣州,棺槨在外鄉停放6年後,才得以葬回故里小欖鳳山。


其實很多人可能還會有一個問題,何吾騶是香山小欖人,小欖離虎爪村古墓所在地有30多公里遠,為何要將父母親葬在如此遠的地方。其實大概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風水,虎爪村背靠五桂山脈,前有河溪迴繞,據說在風水上叫作「渴虎飲泉」,古人墓葬十分在意風水,所以為了這處風水寶地,也許幾十公里根本就不是問題。


相比名不見經傳的何峻崗,香山小欖明清史上官職最高的何吾騶,他本人的墓葬反而顯得十分低調,他原本葬在小欖鳳山,其原墓址在上世紀80年代初建設菊城酒店被占用,1985年遷至鳳山公園烈士紀念碑西南一角。


如今的何吾騶墓占地僅有10餘平方米,一座四角涼亭,下面一塊1989年重立的墓碑,相比他為父親何峻崗所建之墓,可謂是天壤之別。


何峻崗的生平如何,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幹過哪些事情,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但他的兒子何吾騶,是實實在在的明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在詩書和藝術上還是有些真才實學的,他撰有《元氣堂詩文》三集10卷,《經筵日講拜稽錄》4卷,《周易補註》4卷,《雲笈軒稿》2卷等。何吾騶還擅長書法,在效法王羲之、蘇東坡等歷代先賢的基礎上,融合己意,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明末書法家中被稱為「樹一幟於嶺外」,流傳於世的書法代表作有《風流弦管詩立軸》《香山八景序》《珠海寺詩》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