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橋已倒,大英國協王國搖搖欲墜,「柴契爾主義」救得了特拉斯嗎?

大象觀察室v 發佈 2022-09-23T19:29:55.247489+00:00

這位見證了二戰、冷戰、「9·11事件」、英國脫歐及新冠疫情的長壽君主,帶走了大英國協王國最後一絲體面,和前幾天剛剛去世的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一起,正式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倫敦橋,終究還是倒下了。

據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8日,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去世,享年96歲。這位見證了二戰、冷戰、「9·11事件」、英國脫歐及新冠疫情的長壽君主,帶走了大英國協王國最後一絲體面,和前幾天剛剛去世的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一起,正式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英國王室作家凱薩琳暗示稱,「地殼結構正在發生變動」。對英國和眾多大英國協國家來說,女王就是統一的象徵,如今王室發生變故,無疑會對英國的國內外形勢產生巨大影響,新任首相特拉斯的執政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2013年4月17日,伊莉莎白女王率領朝野出席柴契爾夫人的葬禮,為這位執政長達十一年、改變了英國發展進程的「鐵娘子」送行。

近10年過去了,伊莉莎白也隨之離去,英國卻依舊籠罩在柴契爾的陰影下。最新的案例就是特拉斯致力於把自己打造成「翻版柴契爾」,並試圖採取與柴契爾時期相似的政策,帶領英國走出21世紀以來最大的能源危機。

問題是,過去的藥方還能治好現在的病嗎?柴契爾執政時期真的是英國的黃金時代嗎?

上世紀70年代,西方世界石油危機爆發,給英國這樣的老牌工業強國帶來了沉重打擊。再加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崛起,英國開始對傳統重工業進行重組。所謂的重組,其實就是砍掉效益不好的部門,進行大規模裁員降薪等等。

這樣一來,工人們收入減少,物價卻隨著能源危機不斷上漲,英國整體GDP增長率下降近4%,通脹率卻突破了兩位數,常年高居不下,和英國當前的困境幾乎一樣。

柴契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台的。為了挽救保守黨的支持率和經濟危機,柴契爾政府決定採取私有化措施,大規模變賣國有企業,試圖通過財政狀況良好的私企來緩解政府借貸的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國有政府需要政府出錢補貼,經濟效益不好的時候就成了政府的累贅。私企就不一樣了,盈虧自負,還要乖乖地給政府交稅。

第一個任期時,柴契爾還不敢做得太過火,只是把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的國企給私有化了。問題本來就不在這些企業身上,對他們下手也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經濟衰退依然在繼續。

好在柴契爾政府打贏了與阿根廷的馬島戰爭,暫時轉移了國內民眾的注意力,從而實現了選舉連任。

有了前面的試水,柴契爾在第二個任期的改革變得更為激進,變賣了捷豹公司、英國電信、英國天然氣等眾多老牌核心國企,並對大型公會進行瓦解。

到了第三個任期,柴契爾政府的私有化改革已經徹底失控,幾乎將所有涉及到公共服務的國企都變賣給私人,包括英國鐵路、英國郵政這種「國民企業」,甚至對英國引以為傲的免費醫療體系(NHS)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私有化。

這些成了壓倒英國民眾的最後一根稻草。以英國鐵路為例,從90年代中後期實現私有化到現在,英國的火車票價格上漲了245%。對於英國的藍領工人們來說,光是交通費就要花掉他們每月工資的10%。

在鋪天蓋地的民怨聲中,柴契爾夫人被迫辭職下台。然而,這並沒有阻止英國私有化的步伐。在長達20年的改革進程中,資本一步步做大做強,形成了穩固的既得利益階層,英國政府無法對他們下手,他們卻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財富決定政客的命運。

這也就是為什麼保守黨下台後,工黨政府一如既往地延續了柴契爾的私有化政策,工黨首相布萊爾甚至被稱為「柴契爾的政治門徒」。

同理,柴契爾能夠在英國政壇長久維持影響力也是這個原因。可以說,柴契爾塑造了一種新的治國理念和政治格局,即「小政府,大社會」,她的繼任者也沒能跳出這個怪圈。

總之,柴契爾的私有化改革確實幫助英國度過了經濟危機,但同時也丟掉了底層民眾對於政府的信心。私有化使得英國的經濟發展進程加速,但絕大部分人,都被遠遠地落在了隊伍後面。

回到特拉斯身上,對一個已經逝去近十年的前首相的痴迷,反映的則是她對英國未來願景的迷茫,只有不知道該吃什麼藥的人,才會用過去的藥方治現在的病。

正如英國政治學者馬修所說,特拉斯和柴契爾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力。柴契爾在自己的執政生涯中,始終擁有連貫且清晰的政策和願景,而特拉斯只會照葫蘆畫瓢,利用柴契爾的政治遺產為自己鋪路。

不過,特拉斯和其他模仿柴契爾的保守黨人都忘記了一個重要事實:並不是所有英國人都喜歡柴契爾。英國的底層民眾,可是沒少往柴契爾雕像上扔雞蛋。

畢竟,這次的首相選舉是由約18萬保守黨員選出來的,而他們只占英國人口的0.3%。如今作為「定心丸」的女王又不在了,特拉斯能不能堅持到2024年英國大選,都是個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