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沁塘村:做好水文章 發展休閒農業

福州晚報 發佈 2022-09-23T20:46:24.760891+00:00

秋收時節,風吹稻浪,沁人心脾。當前,福清市港頭鎮沁塘村316畝水稻公園迎來收割的日子,金黃色的稻穗把稻稈壓彎了腰,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近年來,沁塘村堅持黨建引領,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的總目標,做好「水文章」,發展休閒農業,走出一條產業富村的特色振興之路。沁塘村水稻公園道路交錯。

秋收時節,風吹稻浪,沁人心脾。當前,福清市港頭鎮沁塘村316畝水稻公園迎來收割的日子,金黃色的稻穗把稻稈壓彎了腰,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

近年來,沁塘村堅持黨建引領,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的總目標,做好「水文章」,發展休閒農業,走出一條產業富村的特色振興之路。


昔日拋荒地 今朝變良田

近日,記者來到沁塘村水稻公園,滿目金黃,稻浪起伏,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稻香。步道上、田埂邊,前來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大家盡情享受田園野趣。

很難想像,風景如畫的沁塘村水稻公園,曾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拋荒之地。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我們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以土地流轉為契機,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將零散的土地集約成連片316畝良田,引進生升家庭農場,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科學化的農作物種植。」沁塘村黨支部書記王朱英說,通過規模化種植,實現了耕地的高效利用,避免了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致耕地撂荒,實現集體、農民、投資方的三方「互利共贏」。

生升家庭農場負責人介紹說:「稻田公園除了種植水稻,還可以種植白花菜、西芹等蔬菜。」他向記者算了一筆帳:土地流轉後,這片良田發揮了最大效益,水稻年產量約380噸、西芹年產量約1700噸、白花菜年產量約1750噸,年產值可達800多萬元。


稻田成公園 休閒好去處

316畝良田又是如何變成公園的?這要從村民的一個「小煩惱」說起。沁塘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命朝在一次入戶走訪時,聽到村民王嬸感慨說,村里閒置農田種上水稻後,風景很美,但是路太窄了,不方便大家散步。王命朝的腦中閃過一道靈光——何不把稻田打造成以水稻為主題,集農業旅遊觀光、健身漫步、休閒遊憩為一體的鄉村水稻公園呢?

王命朝的巧思很快得到村民的認可,黨員、鄉賢、村民紛紛獻策獻力。有人建議建設休閒健身步道、景觀節點;有人提出把土地貢獻出來拓寬步道;更多人主動貢獻勞動力幫村里節省開支……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村民的熱情參與下,沁塘村決定依託成片稻田,規劃建設水稻公園,以夏種秋收農耕場景為風光,以縱橫交錯在田間的機耕路為線條,以休閒涼亭等景觀為點綴,打造鄉野美景。

接下來的日子,村民們參與、見證著這片普通稻田點點滴滴的變化——原先不到半米寬、雜草叢生的走道,擴寬成1.5米銀紅相間的健身步道;高幹渠旁建起護欄,地面鋪上水泥磚,中間的走道建起休息亭,步道斜坡全面綠化……

王命朝說,水稻公園建成後,便成為群眾休閒觀光、尋找農耕記憶的好去處。


做好「水文章」做強「水經濟」

316畝水稻公園是沁塘村做好「水文章」的實踐之一。

沁塘村位於龍高半島中部,水域資源豐富,水域面積達到900畝,其中沁塘湖水域面積約500畝。

「水域資源是沁塘村最寶貴的資源。」王朱英說,沁塘村做好「水文章」、做強「水經濟」,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和休閒農業,努力打造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王朱英的帶領下,記者沿著水稻公園的步道前行,一片片網格狀的露天水池映入眼帘,一條條黑色的歐洲鰻鱺在水池裡悠然遊動。

「鰻魚是沁塘村的富民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沁塘村養鰻業已形成集鰻苗培育、成鰻養殖、飼料生產、烤鰻及鰻魚副產品加工配套服務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鰻魚年產量可達400噸。」王朱英說。

發展壯大鰻魚產業的同時,沁塘村還深挖沁塘湖的商旅價值。

沁塘湖是福清市最大的人工湖。「以前沁塘湖的水很髒很臭,村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湖中。」王朱英說,鎮、村實施湖底全面清淤清障,種植水生植物、環湖樹木,放養魚鱉等措施,提升水質。如今這裡碧波蕩漾,四季蔥翠,白鷺翩躚……

目前,沁塘村已引入旅遊公司開發沁塘湖,計劃將沁塘湖建設成集餐飲、住宿、垂釣、果蔬採摘、划船、農產品種植於一體的休閒度假區。項目總占地面積48.29公頃,總投資約2億元。

整潔美麗的村容村貌,蓬勃發展的各種產業,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沁塘村「水美田園」的願景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小貼士

交通:從福州市區出發,沿瀋海高速轉漁平高速,在港頭收費站出高速,沿新林南路可至沁塘村。

美食:港頭燜面、蟶餅、占陽扁肉

景點:水稻公園 沁塘湖

(記者 王光慧 通訊員 薛雅平 王鴻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