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格性」到「選拔性」,國際課程和國際競賽Gap到底有多深?

小唯姐姐說留學 發佈 2022-09-24T00:05:46.888858+00:00

進入開學季,很多同學都信心滿滿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準備在新學期大展拳腳,尤其是國際課程體系10升11年級的同學,即將進入最關鍵的兩年,大家都是卯足了勁兒。

進入開學季,很多同學都信心滿滿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準備在新學期大展拳腳,尤其是國際課程體系10升11年級的同學,即將進入最關鍵的兩年,大家都是卯足了勁兒。


然而,很多進入「魔鬼」IBDP的同學開學沒多久就傻眼了——

為什麼新學期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啊

IB/AP黨新學期困境①

01

說好的「同一起跑線」呢?

在正式進入IBDP階段前,每個學生都會經歷一個銜接課程學習階段,常見的一般有MYP、IG、Pre-IB三種,不同的學校會選用不同的課程體系。這也就導致了不同學校的同學學習進度上有很大的差異


就拿滬上比較知名的IB學校來說,像位育、平和和世外就在pre-IB階段學掉了整個IB大綱的50%,那麼這幾所學校的學生就勢必有更多的時間留給競賽和背提。


這不由得給了其他學校的同學壓力,因為雖然目前不在同一學校,但最終還是要和不同國際學校的學生同台競技,更快的進度是否會帶來更紮實的學習效果?



IB/AP黨新學期困境②

02

直線上升的課程難度和時間管理難度

所謂「魔鬼」的IBDP絕對不是說說而已,進入DP階段,不論是課程本身的難度還是對大家任務和時間管理能力的考驗,都是直線上升的


首先,從知識點本身來說,DP階段和IG階段的內容是有gap的,考試要求和考評方式上也有很大的改變,比如DP階段的IA、TOK的要求,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


就拿IB物理來說——在傳統概念中,60+的分數僅是100分制中的及格線水平,但能在物理SL拿到100分里的62-66分以上的學生僅占到8%,而IG階段基本上大家都是90+的分數▼


再加上近年來考綱的不斷變化,考察方式更加靈活多變,更考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傳統的單線背誦型學習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多線串聯型學習才能應對DP階段的學習。



其次,進入11年級的整體節奏也是突然加速。有的同學還保持著IG階段的慵懶佛系狀態,卻發現各種各樣的任務已經充斥了日常時間線,不僅不能再「佛」,甚至需要連軸轉才能應付。


IBDP的多線程任務要求早就聲名遠播,AP體系的同學也並沒有輕鬆多少。近年來申請者遞交的AP門數越來越多,加之受到疫情影響,大考隨時有取消風險,為了提高保障,鼓勵大家應考盡考,把AP不同科目合理安排到不同年級去分攤風險。


除了課內學習,美系學生還要兼顧競賽、背提活動等等環節,繁重的任務下如果缺少預先的合理安排,難免會出現手足無措、甚至虎頭蛇尾的現象。


IB/AP黨新學期困境③

03

從課程到競賽,「深/廣"gap怎麼填?

隨著知識學習的深入,進入11年級也到了競賽備考的爆發期。從國際課程到國際競賽,是「合格性」考試到「選拔性」考試的跨越,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要求更高


儘管國際學科競賽有很大一部分知識點與國際課程有重合,但是從深度和廣度上都要求更高。


從深度上來說,競賽要求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紮實,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就拿AMC為例,除了knowledge gap以外,AMC競賽的題目計算量更大且不能使用計算器和公式表,對計算能力的要求很高;考察知識點的方式也更加多變,要求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靈活甚至反向的運用,對於同學們答題技巧等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而從廣度上來說,一則競賽考察的內容本來就比課內知識點要廣泛,二則美系申請學生相對來說需要儲備更多種類的競賽經驗,而不像英系申請者只需要專注某一個專業掛鈎的競賽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