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工作第一的英女王從來沒上過學、夫妻分床睡,不懂跟孩子相處

gigi的bb車 發佈 2022-09-24T06:49:11.098474+00:00

大家都以為永遠會超長待機的英女王終於離開這個世界,享年96歲。英女王真是世界級第一勞模,去世前幾天還堅持工作。


Hello,baby!


大家都以為永遠會超長待機的英女王終於離開這個世界,享年96歲。


英女王真是世界級第一勞模,去世前幾天還堅持工作。


在女王的世界,工作第一,家庭第二。







原來英女王初中都沒讀過


都說現代皇室就是吉祥物,沒什麼實權。但是,他們在政治上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例如,英女王可以罷免首相、對其他國家進行宣戰等等。英國首相有重大決策的時候,也必定會去拜訪女王尋求支持。



《王冠》有一集就說到,蒙巴頓伯爵曾經謀求策反,卻因為女王的反對,而計劃流產。所以,歷史事件證明,女王並不是一個擺設,而是有左右政治的能力的。





讀書考試?那會有失女王的尊嚴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雖然與眾多傑出的人物商談大事,但女王的文化程度連初中都沒有。這是因為,女王並沒有接受過通識教育。


跟那個年代的貴族少女一樣,女王接受的教育不過就是縫紉刺繡、吟誦詩歌。



當然,作為未來的一國之君,女王也在伊頓公學進行一對一學習。但學習的並不是一般學生要學的文學、數學、物理與哲學,而是憲法。



哪怕是這樣,女王接受的教育已經比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多多了,至少學了憲法。那個年代,很多人還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


年輕的女王也曾經問過當時給她一對一授課的伊頓副教務長:「為何我不能學習普通學科?」得到的回答是:「學那些會有失你的尊嚴。」



因為,像女王的母后所說的,沒人希望女王是一個女學者或者大學講師——他們貴族都不用謀生。



所以,就不用學那麼「實用」的課程了。這跟現在許多有錢人孩子讀藝術、哲學一個道理。





女王也有過讀書少的惶恐


女王登基時,是一個世界格局大變的年代。尤其是二戰後,世界秩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子彈出現之後,政客們開始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去分析形勢。



這時候,「憲法專家」英女王更加明顯感受自己跟不上節奏。我們普通人肚子裡沒有墨水,跟人聊天會吃力,就更不用說每天和政治家打交道的英女王了。



於是,已經貴為女王、早就過了求學年齡的伊莉莎白暗中請來私教為自己補課。



結果,教授一輪詢問,發現女王的教育程度連初中水平都不如,授課無從下手。





沒接受普通教育的女王如何與大政客交手?


如此「沒文化」的女王該如何跟大政客的交手呢?還是她的私教點撥了迷茫的女王:「你是憲法專家啊!沒人像你研究得那麼透徹,你就用你的專長對付他們就好了!



果然,當她得知邱吉爾向她隱瞞病情的時候,她嚴厲地訓斥了他,並用英國憲法的核心精神「效率與莊嚴」去指出邱吉爾所犯的錯誤。



堂堂大人物拖著病體像個犯錯的小孩那樣被比自己年輕許多的女王訓斥,無法辯駁。



我們現在看來,女王居然不接受通識教育實在太不可思議。不過,將女王放回她成長那個年代,世界上大部分的女人連上學的資格都沒有。



能跟大學者學習、多年研習憲法,用女王母親的話說:「你接受的教育已經夠多了。」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哪怕大環境是這樣,女王還是感受到自己接受教育的缺失。所以,到了她的下一代,孩子們就都接受了正常的教育。例如,查爾斯王子就在劍橋大學畢業。



讓王室孩子接受普通教育,一個方面是王室「求生欲」的表現,體現他們親民的一面。一方面也是時代進步所需。



知識與教育,除卻謀生功能,還有什麼用處呢?用英女王當年的家庭教師的話說,就是不用完全依靠別人的憐憫而活。對女王一樣,普通人更甚。





為何英女王和兒女都不親近?


當女王可謂盡職盡責,但對於孩子來說,英女王卻不一定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了。看過《王冠》就知道了,女王跟她的幾個孩子並不親近。英女王為什麼和孩子們都不親近呢?其中有一個篇章說明了原因。


這一季說到:剛生下威廉王子的查爾斯和黛安娜準備出訪澳大利亞,因為旅途奔波,王子只有幾個月大,工作人員都建議黛安娜別帶孩子。但是,戴妃卻堅持要帶孩子出訪。



皇室人員聽到她的堅持都很驚訝,因為他們出訪從來不帶孩子。女王跟親王出訪澳大利亞的時候,一下子就出去了5個多月。



這時候,瑪格麗特公主話中有話地說:「你覺得這或許產生了一定影響嗎?」女王想都沒想就直接回答:「那次出訪很成功!」



她壓根沒想到離開孩子5個月會有什麼問題。作為一個女王,她只關心出訪的結果。這跟只在意政績,而對孩子不聞不問的柴契爾夫人,簡直就是如出一撤。





只能通過簡歷了解孩子的母親


還有一幕也很有趣。


為了驗證自己最喜歡的孩子是誰,英女王分別跟孩子們單獨會面。



會面之前,還叮囑管家準備好簡歷,以便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天啊!英女王為人父母幾十年,還只能通過一份冷冰冰的簡歷去了解孩子。



說是不失敗的媽媽,真的不為過了。


結果,會面之後,每個孩子都讓她喜歡不上來。


查爾斯不用說了,終日糾結於自己失敗的婚姻,在英女王眼中簡直就是不成大器。



另外兩個兒子也不成器,一個只關心俸祿,無心向學;一個對皇位虎視眈眈,濫用職權。



至於唯一的女兒呢,日子也過得不開心,跟丈夫關係處得不好,還嫉妒黛安娜。



4個孩子無一例外表達了對生活的不滿,如果按照當下最流行的說法,這些孩子都可以將其人生的失落、無奈和孤獨歸咎於原生家庭。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適用的。就像一直被視為皇室局外人的菲利普親王所說:「這個家庭沒有一點是正常的。」





不幸的童年導致婚姻失敗?


看了這部戲,我才了解為何查爾斯的婚姻會失敗。


他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母親在他成長的過程裡面沒多少愛給他。英女王喜歡的是愛德華王子。這還不算,原來跟他老爸關係也不親近。



據說,因為永遠只能是女王的丈夫,而不是國王。菲利普親王對未來將是國王的查爾斯有一種病態的妒忌心理。所以,從查爾斯小時候開始就否定、打擊他。



所以,為什麼查爾斯喜歡卡米拉呢?因為她足夠成熟,也非常知道他極度需要別人的肯定,而不會像年輕的黛安娜那樣不懂得揣摩王子的心意。



另一方面,為什麼他能下決心迎娶自己並不太喜歡的黛安娜?


這部戲也給出了答案。原來,他的叔祖父和密友蒙巴頓勳爵在意外身亡之前,給他寫了一封信,叮囑他要與已婚卡米拉砍斷情根,而選一位身價清白,受人愛戴的好姑娘結婚。蒙巴頓勳爵在查爾斯的成長曆程里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查爾斯甚至認他為名譽爺爺。



所以,蒙巴頓勳爵意外被暗殺之後,他的遺言就顯得更加有分量了。所以,他選擇了出身貴族,年輕得像一張白紙的黛安娜為妻。





普通家庭的幸福有多可貴


我以前從來不相信什麼原生家庭影響的說法,更加不願意看到什麼父母皆禍害的言論,成年人都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吧。但看到這一季的《皇冠》這些章節,突然理解了。



作為過來人,黛安娜深深明白孩子在這種家庭成長有多大負面影響,所以她堅持自己帶孩子,讓孩子去普通學校上課,儘量讓他們去過普通人的日子。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對比上一代,兩位王子的日子還是過得挺幸福的。


前段時間,我們粉絲群里曾經討論過家庭與工作平衡的話題,有人說,哪有什麼平衡,只能犧牲。我想真正對家庭付出過的人,應該很有體會。你看,哪怕是英女王,身邊一堆人幫忙,還是對孩子疏於照顧。畢竟要走上權利頂峰,是需要付出精力和時間的。



但我覺得,哪怕是分出一點點時間和注意力給孩子,結果也不至於那麼糟糕。時間花在哪裡,孩子會給你答案。


當然,我們不要用一個普通母親的標準去要求女王,畢竟王冠很重。她的一生可謂滿分。


女王,走好!



From Gig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