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契爾夫人的晚年:忘記丈夫已死,常對他的畫像說話,兒女不孝順

照見古今 發佈 2022-09-24T09:45:57.674572+00:00

柴契爾夫人,英國出名的鐵娘子,一生風風火火,嚴肅認真,對於人生寄予非常高的希望,她想要成為那個權力之巔的偉大女人。


「記得孩子出世時,是那麼弱小和無助……就這樣我被徹底征服了……我非常擔心我會就此與孩子為伴,再也沒有剩餘的精力去留給政治和工作,而我兩者都想要——孩子和事業。」

柴契爾夫人,英國出名的鐵娘子,一生風風火火,嚴肅認真,對於人生寄予非常高的希望,她想要成為那個權力之巔的偉大女人。

可這個世界上,何曾存在過魚與熊掌兼得的事情?不論你信不信,最完美的人生也不過是十全九美。因為真正的十全十美根本就不存在,追求它的人只能是自討苦吃。

很顯然,柴契爾夫人就是如此。但年輕時的她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而且,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可以做任何事,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擁有這種理念的人,本身就不可能認可別人眼中的「真理」。

柴契爾從小生活並不富足,好在她擁有完美的家庭教育。而且,她對於父親是相當尊重與敬畏的,這一點對一個強勢的女人來說相當不容易。

小時候,柴契爾過得很是豐富多彩,這讓她成為有頭腦,有自己思想的姑娘。

她24歲遇到了丈夫丹尼斯·柴契爾,一個比她大了10歲,離過一次婚,但卻富有的低調男人。

很多信息都在講,當年柴契爾夫人與丈夫是一見鍾情。

但事實上,那個時期的柴契爾根本沒有戀愛的時間,她想要的就是往上爬,去政治圈占領一席之地。

丹尼斯多年之後回憶與柴契爾夫人的第一次相遇,他認為:當時他只記得一雙美麗無比的秀腿。

沒錯,柴契爾夫人年輕、漂亮,而且還擁有一雙美麗無比的秀腿。

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男財女貌是非常成正比的,丹尼斯結過婚,又比柴契爾夫人大了10歲,可以再次追求這樣的姑娘,是符合他的審美與對妻子的要求的。

柴契爾夫人想要往上爬,必須要有一個支撐她的人,擁有一個堅定又靠譜的後盾是人生必須的東西,她非常清楚。而丹尼斯似乎最合適,所以她直接選擇了結婚。

「沒有丹尼斯,我又能在政治上達到怎樣的高度?沒有丹尼斯,政治上我將一無所成。」

這就是後來柴契爾夫人自己總結的答案。

事實上,丹尼斯可能低調、沒有野心,但他對自己的妻子從來都持支持態度,只要她願意,就由她去奮鬥,去拼搏。他默默地為其提供穩定的家庭,牢固的感情,以及是豐實的錢包。

雖然說兩個人曾因為事業的問題而產生隔閡,但他們沒有走向分手。相反,在丹尼斯進入中年之後,他開始非常積極地響應、支持夫人的一切決定。

丹尼斯是英國唯一一個沒有皇室關係便卻世襲爵位的貴族,這讓他聲名顯赫,連女王都願意與他做朋友。

這種人脈讓柴契爾夫人在政治圈內如魚得水,她最知道自己應該利用的是什麼,也最知道自己應該走的道路是哪條。

只是,風光永遠只是暫時的。

柴契爾夫人前半生充滿了刺激與耀眼的光彩,而在晚年卻幾乎走了一條與前半生截然相反的道路。

那時的她已經失去了丹尼斯的全力支持,失去了家庭這個重要依靠港灣。

丹尼斯於1990年成為夫人的「全部重心」,她從政治圈退了出來,而家庭則保有他才是永遠不變的擁躉。

他們擁有一對雙胞胎兒女,但柴契爾夫人在前半生為野心奮鬥,疏忽了與孩子的關係;晚年的時候,她又將全部精力放在丈夫身上,所以孩子根本與她形同陌路。

這大概就是世界最難處的關係:明明相親相愛的母子關係,卻因為從小到大積累的內心感受,最終變成比陌生人還要冷酷的親人關係。

對此,柴契爾夫人自己有所反省,至晚年時曾經說過:「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我絕對不會踏進政治而放棄家庭。」

兒子叛逆,且被溺愛,註定是成不了氣候的。而兒子對於母親的付出又完全認為應當應分,那裡面沒有感情。

柴契爾夫人的兒子曾經說過:「我母親愛人的方式不是肢體接觸,而是來自目光的對視。」

這讓他沒辦法接受,母親給他的再多,那也只是物質,他內心的荒蕪讓愛根本無處生長。

而柴契爾夫人的女兒比兒子更慘,她始終認為母親有著重男輕女的問題,對兒子付出一切,但對自己則視而不見。

擁有母親強勢個性的女兒,從小與柴契爾夫人不親,她迴避與母親的獨處,迴避與母親談論感情。哪怕在她老年、中風之後,她也不想離她近一點,哪怕是一步的距離。

在這樣的情況下,柴契爾夫人的世界便只剩下丹尼斯。

與丈夫幸福地過了10年,她的人生突然發生「大塌方」:於2001年中風,記憶減退,疾病纏身。

在這個時候,柴契爾夫人才真正放棄了對外面世界的求新欲,她更關注自己的身體與生活。

恐怕也是這個時候,她突然才意識到孩子對自己的重要性。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柴契爾夫人沒有卸任之前,兒子還會依賴她濫用自己的特權。但如今她卸任賦閒在家,兒子便只能是有多遠走多遠,一點也不想與之接觸了。

女兒也早已經嫁人,常期生活在國外,母親中風這樣的事情,於她而言是早晚的,所以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給自己增加困擾,會有人幫助她們照顧母親。

這還不是柴契爾夫人最大的痛苦。

2003年,丈夫突然去世,52年的婚姻戛然而止。

這位昔日的鐵娘子,曾經的政治強勢女性,瞬間變成了世界上最可憐的老太太。

雖然柴契爾夫人不想認命,一直試圖在生活中打回自己舊日的光芒。可事實上,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懼和不安。」

作為多年好友,琳達·麥克道佳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柴契爾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後,整個人的狀態都被削弱了,她再也不是那個在政壇叱詫風雲的女強人。

孤獨如同野狗,時時刻刻撕咬著柴契爾夫人的內心。

她每天都會在吃飯的時候與丈夫的畫像對坐,就像兩個人一起用餐一樣。

而且,面對畫像時,柴契爾夫人總忍不住,又甚至是無意識地自言自語,那種場景,只是讓人想想就莫名心酸。

多麼要強的一個女人,最終只能敗給現實的生活。

沒有兒女的陪伴,沒有親人的圍繞,柴契爾夫人當年的風采都如飄走的白雲,早已經不見蹤影。那個時刻的她,內心肯定湧現著無人能知的痛苦。

2013年,柴契爾夫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8歲。

去世時,兒子、女兒都不在身邊。當她們接到消息的時候,甚至都不想第一時間趕回到母親身邊。

柴契爾夫人是成功的女政治家,可惜卻不是成功的母親

關於這一點,她自己最清楚,所以她晚年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沒有好好打理家庭,沒有與孩子好好建立情感。也是在那個時候,她才明白,事業與孩子是永遠不可能同時兼得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