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實踐自己做過的承諾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發佈 2022-09-24T20:10:32.552574+00:00

這個規律就是:所有前期的政策、作為,都是為了一個大的戰略目標。對俄羅斯的觀感談不上好壞,因為歷史上的俄羅斯,是一個十分具有侵略性的國家,這是一個鐵的事實。

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的走向,基本都有其規律。這個規律就是:所有前期的政策、作為,都是為了一個大的戰略目標。

對俄羅斯的觀感談不上好壞,因為歷史上的俄羅斯,是一個十分具有侵略性的國家,這是一個鐵的事實。

當最後的大格局出現時,也就是他們的「戰略企圖」展現出來時,他們前期的很多隱忍、吃虧、苦難、委屈,都顯得那麼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

比如: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的行動雖然是進攻性的,但總讓人覺得:俄羅斯對自己的安全關切是合理的。

同時,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四個州的占領完成後,他們的「戰略企圖」完全展現了出來:普京要的是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俄羅斯前期準備做得非常好,如果從普京上台以來所做的幾件大事來看,說普京是俄羅斯歷史上的「大帝級」人物,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看看普京是怎麼運籌俄羅斯的大國戰略的吧。

一、「留里克王朝」,留下了一個帝國的規模

俄羅斯歷史上的沙皇很多,大帝很少;得到全部俄羅斯人承認並崇拜的,只有「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

早期的俄羅斯民族是生活在東歐平原的斯拉夫人,即「羅斯人」,他們以打獵捕魚為生,偶爾也種點糧食。逐漸地,羅斯人在東歐大平原上形成了兩個部落中心:基輔、諾夫哥羅德。

有了中心部落,就有中心部落首領;雖然不是國家政權,但部落里的權威就是貴族。問題是部落外部總有韃靼人、德列夫利安人、哈扎爾人等遊牧民族。

每年收穫季節、或者冬天缺少糧食,這些遊牧部落就來搶劫羅斯人;打又打不過,躲又躲不開,讓部落里的羅斯人總是生活在恐懼之中。

被欺負得沒辦法的諾夫哥羅德「羅斯人」貴族想了個自以為聰明的辦法,他們在公元862年請來了據說非常厲害的北歐海盜「瓦良吉衛隊」,讓他們保護自己。

受到「邀請」的瓦蘭吉衛隊在驍勇善戰的「留里克」三兄弟的帶領下來到諾夫哥羅德,留里克的衛隊的確很猛,他們打跑了周邊的遊牧部落;

但同時他們也不把自己當「保鏢」看待,而是一躍成為部落的最高首領,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羅斯國。第一個王國大公就是留里克,留里克王朝開始了。

經過不斷地兼併、戰爭,留里克王朝於公元882年定都基輔;後來的歷史把俄羅斯人政權從「基輔羅斯」開始記為起點

公元988年,留里克王朝第五位大公、留里克的曾孫弗拉基米爾大公強迫全體羅斯人改信東正教,基輔羅斯與西歐文化、東羅馬帝國的拜占庭文化融合,開始了自己獨特的文明。


二、蒙古人入侵,帶來了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形成了俄羅斯具有侵略性的特點

公元1240年~公元1480年,是俄羅斯人不願提及的一段歷史,他們被蒙古帝國征服,基輔也在征服之戰中付之一炬;

而作為東歐平原上的羅斯諸國在蒙古人的統治之下也不斷受到立陶宛、波蘭的侵略,在一片混亂之中,形成了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三大「斯拉夫人」國家。

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了金帳汗國,建立了疆域北達白海,南抵奧卡河,西及第聶伯河上游,東至烏拉爾山脈的統一的、獨立的俄羅斯政權。

實際上,正是因為蒙古人的統治,給俄羅斯人帶來了許多特別的軍事技術和粗暴的統治制度:軍隊每侵略一處就建立自己的統治、統治當地非常簡單直接的「農奴制」。

蒙古人衰退後,俄羅斯又迅速填補了蒙古帝國征服東歐時的空間,這時的俄羅斯已經比蒙古入侵前不知道擴大了多少倍。

伊凡四世上台以後,他把自己從小養成的孤僻、殘暴發揮到極致,對內剝奪其他貴族利益,大肆殺戮;對外則四處出擊、連年征戰,國土向東進一步擴大到西西伯利亞一帶。

公元1598年,伊凡四世的兒子費多爾死後絕嗣,留里克王朝結束。圍繞「沙皇」的位置之爭,俄羅斯陷入混亂,波蘭、立陶宛也趁機進攻俄羅斯,莫斯科都被波蘭軍隊占領。

總的看來,留里克王朝的弗拉基米爾接受東正教,讓俄羅斯形成了形似神不似的西方宗教文化;蒙古人的統治給俄羅斯帶來變化,還帶來大片的領土。

特別是蒙古人走後的一百多年的混亂時代,又讓俄羅斯人不斷通過戰爭獲得領土,嘗到打仗勝利帶來的快感。

一個獨特的民族性格到這時基本成型,並且這個民族在外形上都與以前不太一樣,他們已經沒有東斯拉夫人的典型特徵,而是帶有一些蒙古人的特點。

三、「羅曼諾夫王朝」的帝國雄心,出現兩個「大帝」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的第二個王朝,也是俄羅斯最後一個王朝,還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

正是在羅曼諾夫王朝時期,俄羅斯由一個閉塞、虛胖的國家變成世界列強之一;而在俄羅斯變強的過程中,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兩個關鍵的沙皇,所以他們被稱為「大帝」。

羅曼諾夫王朝的來歷

留里克王朝覆滅之後,俄羅斯國力是羸弱的、周邊也是混亂的,領土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侵蝕下不斷變小;「沙皇」的寶座也被波蘭王室虎視眈眈。

公元1613年,只有16歲的米哈伊爾被「國民議會」推選為沙皇,成為「米哈伊爾一世」,這是羅曼諾夫王朝的開始。

他之所以被推舉為沙皇,是因為他父親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顧問,還是伊凡四世皇后羅曼諾芙娜的侄子。而這時候的帝國非常混亂,要有根基的人管理。

羅曼諾夫王朝前面的幾位沙皇雖然文字武功不是很突出,但都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他們維持了帝國的疆域,避免了分裂,止住了國家不斷下滑的勢頭。

彼得大帝的成就

公元1696年,彼得一世成為俄羅斯的最高統治者,他通過對歐洲的考察,決定對自己的國家進行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全面的,不但在軍事上改革、建立俄羅斯海軍,還在文化上、制度上全面向西方學習;就連穿衣、禮節都進行改革,有點「胡服騎射」的意思。

由於改革,加上當時是歐洲經濟交流最繁榮的時期,俄羅斯的各行各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國家實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成為東歐強國。

彼得一世已經發現,海洋是俄羅斯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他對俄羅斯出海口有著非常強烈的追求。


1712年,為了改變俄羅斯沒有出海口的情況,彼得一世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海邊的聖彼得堡,同時命令海軍想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方向尋找出海口,開闢新航線。

彼得一世的野心很大,他要在各個海洋都有自己的出海口。

為了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和瑞典打了長達21年之久的「大北方戰爭」;為了爭奪裏海,彼得一世不惜與波斯開戰;為了黑海出海口,彼得一世打敗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

正因為有如此的文治武功,擘畫了「強大的俄羅斯」的藍圖,又奠定了俄羅斯強大起來的基礎,俄羅斯人對彼得一世都心悅誠服地稱為「彼得大帝」。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成就非常不一般

俄羅斯第二位大帝是羅曼諾夫王朝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不要把她和彼得大帝後面的葉卡捷琳娜一世搞混了,雖然一世幹得也很出色,但從對俄羅斯貢獻來說,還趕不上二世。

「葉卡捷琳娜一世」是立陶宛人,是彼得大帝的老婆;「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彼得三世之妻,德國人,她還有留里克王朝的血統。

彼得三世就是那個崇拜德國腓特烈大帝的沙皇,他從小生活在德國,連俄語都說不流利。

彼得三世一直稀里糊塗地,國家搞得亂七八糟,他在1762年6月被皇后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趕下沙皇寶座,隨後稀里糊塗地死掉了;葉卡捷琳娜當上沙皇,即「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間是1762年~1796年,她一上台就開始對國家大力的整頓,加強中央集權,恢復經濟,集聚國力。

在位3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了6次大規模的戰爭:1、夥同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把波蘭整沒了;「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名字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取的;

2、打了兩次「俄土戰爭」,奪得克里米亞半島。半島是俄羅斯從留里克王朝一建立就心心念念的地方,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把它作為自己獻給俄羅斯的嫁妝;

3、1788年打了「俄瑞戰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差點被俘,不得不與俄羅斯簽訂《韋雷爾和約》,確認了俄羅斯和瑞典的兩國邊界。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一個跨歐、亞兩大洲,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的超級帝國誕生了;這樣的俄羅斯是實實在在「強大」的。

並且,這個帝國還很能打,誰和它開戰,准沒個好結果,因為這個帝國太大了,根本打不死;而其他國家沒有俄羅斯的規模,只要打下去,很可能會被拖死。

葉卡捷琳娜二世二世和彼得大帝一樣,被俄羅斯人尊為「大帝」,這是俄羅斯第二個被公認的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

兩個大帝都與俄羅斯的「強大」息息相關,因為俄羅斯人有兩個奇怪的特點:

1、他們服膺於強人的統治,從「瓦蘭吉衛隊」的到來就是如此;

2、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好壞要求不高,但對國家強盛有著強烈的追求。

四、普京要恢復「強大的俄羅斯」,他要的是什麼?

「俄羅斯聯邦」一開始非常虛弱

世界不斷變化,羅曼諾夫王朝滅亡了,最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慘死,俄羅斯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為中心的蘇聯建立了,加盟共和國一共十五個,橫貫歐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為二戰的勝利犧牲巨大。

1991年,蘇聯轟然解體,各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這其中就包括俄羅斯;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所以,它繼承了蘇聯留下的絕大部分遺產。

問題是這時候的俄羅斯唯獨沒有繼承蘇聯強大的國際地位,新建立的「俄羅斯聯邦」既沒有當年俄羅斯帝國震懾歐洲的樣子,也沒有蘇聯與美國爭霸世界的實力。

俄羅斯第一位總統葉爾欽不管怎麼努力,國家地位越來越弱,所有的一切都被美西方國家利用國內寡頭控制。

俄羅斯人怨氣衝天,他們不但要忍耐飢餓、寒冷、失業,還要忍耐國家不斷被美國、歐洲、甚至日本的羞辱。

懷念蘇聯時代是當時俄羅斯的一股社會風氣;懷念沙皇是當時俄羅斯社會另一種風氣。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羅斯人發現:自己的國家不強大,自己的生活還比以前更差。

普京一句話,撩動俄羅斯人心裡最敏感的神經

普京就是這時候橫空出世的,他一句「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打動了俄羅斯人心裡最敏感的神經。

普京當上了俄羅斯總統,他以自己的強勢作風,得到俄羅斯人大量的擁護;他也以自己對國內分裂主義堅決打擊、對恐怖分子絕不妥協的形象,得到人民的擁護。

隨後,普京就開始了自己「讓俄羅斯強大起來」的工作。他工作的路徑是清晰的、漸進的,有強硬、有妥協。

五、攘外必先安內,從收拾寡頭大亨開始

第一步:打掉寡頭,收回資源

俄羅斯是一個資源大國,人口也不多,只要資源掌握在自己手裡,俄羅斯絕不會差。所以,普京對俄羅斯的未來是有把握的,只要把國家資源掌握住就成功一半。

問題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被美國和西方國家忽悠著搞了個「休克療法」,國內的資源都掌握在幾個「寡頭」手裡;而這幾個「寡頭」,實際就是美國、歐洲扶植的代言人。

普京毫不留情地把俄羅斯「寡頭」打掉,這些寡頭要麼進了監獄,要麼跑到海外了此殘生。寡頭們掌握的油田、礦山、電台、銀行等等,都回到了俄羅斯控制範圍。

俄羅斯寡頭被打掉,美西方國家損失巨大,他們針對俄羅斯開展了激烈的手段。這些手段包括軍事上的,也包括國際上的。

在軍事上,北約不斷東擴,接近俄羅斯的邊境,讓俄羅斯處於美西方的戰略威懾之下;在國際上,美西方利用各種手段制裁、孤立俄羅斯,讓俄羅斯成為世界上的「另類分子」。

第二步:用能源穩住德國和歐洲

也許普京要的就是這個態勢,他收回了俄羅斯的資源控制權後,實際上就可以確保俄羅斯的國力起碼保持在一個相當的水平。

對於美國、西方的反應,普京的對策非常聰明:

1、利用能源綁住德國,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北溪2號」相繼開通,俄羅斯讓利讓德國享受好處;

2、對烏克蘭處處示弱,讓烏克蘭在美西方的支持下,把「加入北約」這一危及俄羅斯安全的事做得越來越出格;

3、對美國、英國等國家,俄羅斯則針鋒相對,既不在表面吃虧、也不在實際利益上吃虧。

六、一切準備好以後,真正的行動開始了:克里米亞半島

第三步:順勢而為收回克里米亞半島

2014年,烏克蘭的危機爆發了,普京利用這個機會,順勢而為收回克里米亞半島,把世界震驚得鴉雀無聲。

這時,俄羅斯已經不再是蘇聯解體時的俄羅斯了,而是隨時可以從海上進入歐洲中心地中海的強勢歐洲國家。

丟了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立刻受不了了,一副和俄羅斯拼到底的架勢,他們必須要收回半島;美西方國家也不干,他們在黑海頻繁演習,直指克里米亞半島的歸屬。

因為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並不連接,這樣一個態勢對俄羅斯非常不利。隨著西方對俄羅斯的圍剿,俄羅斯將來不一定能保住克里米亞半島。

丟掉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就沒有進入地中海的路徑;彼得大帝的出海口規劃、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功績,是「強大俄羅斯」的標配。

第四步:拿下烏克蘭北部,從陸上連通克里米亞半島

為了保證半島不丟失,俄羅斯就要把自己的領土和克里米亞半島連接起來。機會終於到來,隨著烏克蘭東部局勢不斷惡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了。

不排除烏克蘭東部局勢惡化有俄羅斯故意縱容的成分,這與俄羅斯當初對烏克蘭懷柔、示弱一樣,都是戰術。

隨著軍事行動的深入,俄羅斯的目的漸漸清晰:完全占領「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布羅熱、赫爾松」四州,把俄羅斯和克里米亞連為一體。

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橫空出世:俄羅斯保持對歐洲的全方位態勢;黑海在俄羅斯掌控之下,從俄羅斯進入巴爾幹半島完全受俄羅斯控制。

普京競選時的承諾實現了,他也有自己的底氣,因為他一上台就大力發展俄羅斯的核武庫。因為普京知道,搞常規武力,俄羅斯經濟不允許,距離美國、北約差距也大。

俄羅斯最大的資本就是「不怕核大戰」

俄羅斯重點加強「核武器」是保證美西方不敢把自己逼入絕境的唯一手段。因為俄羅斯真的不怕「核戰爭」,他們大不了打爛烏拉爾山脈以東,越過烏拉爾山脈,俄羅斯的領土還是世界第一。

而歐洲被炸了,就嗎,沒有歐洲了;美國被炸了,也就沒有美國了;英國被炸了,英倫三島永遠成為歷史。

美西方絕不敢和俄羅斯打仗,這是普京最大的底氣。既然他們不敢,那麼,俄羅斯就可以放開了做。

總之,普京現在所做的一切,既有俄羅斯在歷史上的利益延續,也是他實現「還你一個強大俄羅斯」承諾的具體進程。

對錯不提,就現在的形勢來看,普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的確還給俄羅斯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所以,說他擔得起「大帝」這一稱號,並不過分。

唯獨不好看的,是俄羅斯最近在烏克蘭的軍事失利,讓人看清: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真的一般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