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隊長回顧救援:遇到的第一位遇難者是當地消防員,被餘震的恐懼折磨但不能退縮

環球人物雜誌 發佈 2022-09-24T22:36:25.594386+00:00

許多餘震都是3級以上,若你躺在地上睡覺,感覺會像高壓電觸到你身上。作者:隋坤「當時我們正在甘孜康定縣備勤,忽然間地動山搖,平地起波瀾。」張國勝心中明白,「下一場戰鬥已經打響」。


許多餘震都是3級以上,

若你躺在地上睡覺,

感覺會像高壓電觸到你身上。


作者:隋坤


「當時我們正在甘孜康定縣備勤,忽然間地動山搖,平地起波瀾。」


張國勝心中明白,「下一場戰鬥已經打響」。


作為四川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9月5日,他剛剛結束一場滅火救援任務,正在歸隊途中,便遭遇瀘定縣6.8級地震。


截至9月8日8時,瀘定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另有35人失聯,270餘人受傷。目前,救災工作仍在進行中。


張國勝火速趕赴前方救災,和其他救援人員「遇山修路,遇水搭橋」,不停將受災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


當《環球人物》記者撥通他的電話時,他剛剛開始休息,說話時偶爾喘口粗氣,語氣略顯疲憊。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這幾天經歷的一切。


以下內容為張國勝口述。


架橋


9月5日,我們剛剛結束增援瀘州(隸屬四川,地級市)和赤水(隸屬貴州遵義,縣級市)的滅火作戰,歸隊的途中遇到了地震。


緊急避險後,我們迅速進入戰備狀態,乘運兵車趕往災區,術語叫「摩托化開進」。路上消防員們有的關注災情,有的檢查自己的裝備,有的目視著窗外。車內氣氛異常安靜,幾乎沒有人說話。



大概兩個小時後,車隊到達災區的外圍。


在距離震中大概還有5公里時,我們遭遇山體垮塌,幸好人員無傷亡,但車輛無法繼續前進。消防員們只能下車,帶著簡易裝備徒步行進,最終抵達集合地點。


在那裡我們領到救災任務,擔負了幾個受災比較嚴重的村子的救災工作,比如青崗坪和磨子溝村。


下午6點,我們來到與青崗坪一河之隔的地方。路和橋已經全部垮塌,進村唯一的途徑只剩下橫在河面上的油絲繩和管道。我們要踩著管道,盡力保持身體平衡,抓著油絲繩一步步挪向對岸。


當時管道與河水之間只有幾米的高度,湍急的水流拍在石頭上發出巨大的響聲,我的耳邊「轟隆隆」一片,特別像山體滑坡的聲音。那種情況下,若有人踩不穩掉下去,恐怕凶多吉少。


說實話,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害怕,消防員們過河時都死命盯著前方,不敢往腳下看。但我們有使命在身,災區群眾急需的消炎藥和其他物資在我們身上,只能義無反顧。



與我一起進入村子的有三個小組,共17人,其中包括兩名醫務人員。進村後我們首先看到一些跑過來的輕傷員,看著他們眼淚汪汪的樣子,心裡很不是滋味。我們幾個小組迅速分配任務,有的負責盤點、安置傷員,有的負責在河上搭一座通向村外的簡易木橋。



災難現場很慘烈,眼前全是垮塌的房屋和束手無策的村民,耳邊也充斥著各種叫喊。


我們曾在一個廢墟里扒出被埋的老人,也曾伴隨著一名女孩的哭聲努力轉移她受重傷的媽媽。那個女孩看起來很小,一邊哭一邊哀求,「求求你們救救我媽」,但當時藥品和醫療條件都是問題,我們只能暫時將她媽媽安置到一個空曠的地方。


與此同時,另一組消防員也在跟其他兄弟單位、輕傷村民一起搭建木橋。我們只能就地取材,搭一個非常簡易的木橋。最終,這座木橋由三根粗細、長短不一的樹幹組成,木頭之間有一腳的間距。


搬運傷員過橋時要有兩個人抬著擔架,消防員就用繩子拴在擔架兩邊的把手上,再把繩子套在脖子上,空出來的兩隻手要隨時保持身體平衡。他們每走一步,腳都要緊貼著樹幹往前挪動,生怕腳抬起來往前邁步,再踩下去的時候踩不穩、腳打滑,這真的是不可想像的艱難。


好在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連夜轉移出29位重傷員,其中運出去的第一位重傷員就是那名小女孩的媽媽。



無助


救災過程中最無助的時候,大概就是看到遇難者的時候。


在進災區的路上,我看到了第一位遇難者,是一位當地消防員。我不知道他是怎麼犧牲的,只看到他靜靜地躺在擔架上,鞋子也沒有了,雙腳微微發黃。但我們沒有時間悲傷,不能停下前往災區的腳步。


看到的第二位遇難者是從山上抬下來的,救援人員用床單做了一個簡易的裹屍布,把他包起來。我感受到災難面前人類的渺小和無助。在這種環境下,連活下來的人心態都會發生變化。


救災過程中,我們有自己的步驟和節奏,同時很多村民會呼喊我們去幫忙。有些忙我們能幫,但有些束手無策,往往會心急如焚。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村民讓我們去葬禮幫忙搬東西,但因風俗問題,我們無能為力,於是將此事報告給村支書,村支書安慰我們說「這個事交給村民來處理,你們就去執行你們的任務」,後來我們就走了,只是心情很沉重,感覺沒有幫上忙。


除此之外,對災難的恐懼也是一種折磨。


比如這次地震救援中就遇到了許多餘震,都是3級以上,若你躺在地上睡覺,感覺會像高壓電觸到你身上,讓人驚醒,地動山搖的那種感覺。


在以往的救援行動中也會遇到類似事情,但大家都明白這是職責所在,也都習慣了。我們擔負著救援任務,就算害怕也不能退縮,不然老百姓怎麼辦?



當然,在我們身陷絕望時,也會迎來希望。


地震那天,許多小孩正在村外的學校上課,震後許多父母都與自己的孩子失聯了。


當時在我們救援的村子裡,就有幾位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你想,父母聯繫不上孩子是一種多麼焦急的心情,但是他們很堅強,嘴裡一直說著堅信孩子是安全的。可直到天黑,依然沒有孩子們的消息。


等到有孩子們的消息,已經是第二天,好在那幾位小孩都沒事。


當時,我們在一個塌方處奮力開闢了一條通往村外的路,那幾位父母就一直死死地盯著那個地方。直到幾個孩子陸續出現在路的那頭,幾位家長才終於釋放自己的情緒,高喊著:「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


那是一條「U」字型的路,父母與孩子站在路的兩頭。我記得那天回來了四五個孩子,前面兩個是大一些、上五年級的孩子,看見家長就「唰唰唰」地往路這邊跑,剩下的都是上幼兒園的小孩,我們消防員就跑過去把孩子抱過來,交到家長手裡。接到孩子後,家長沒有太多語言,只是不停地說著「感謝感謝,非常感謝」。


看著孩子與父母團聚,尤其是在這種大難之後的團聚,我很難不落淚。


團結


我覺得在這樣的大災大難里,人民群眾的團結和大局意識非常讓我敬佩。


我們晚上一般12點左右睡覺,在院子裡烤一把火,圍著它躺成一個圓圈「席地而睡」。有天晚上,一位受災的大媽看我們睡在院子裡,主動給我們蓋被子、添火。後來這一幕被人拍下來,傳到了網上,感動了許多網友。


其實當時我的心裡就感覺非常溫暖。說實話,雖然睡在災區,但那一刻我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非常安心、踏實。


在災難里,中國人的互助意識特別強。


在磨子溝,村幹部把老人和孩子安置在帳篷裡邊休息,而青壯年則踴躍地跟著村書記搬運物資。還有許多人主動把家裡的物資集中到安置點,這裡面有吃的喝的、被褥床單,甚至還有抽紙、碗筷,反正大大小小的東西,他們都拿出來,供村幹部統一調配。


9月6日那天,早上我剛起床,天還沒亮,就見到了讓我終生難忘的一幕——許許多多的村民從四面八方走向安置點,每個人背一個竹筐,裡面裝滿肉、菜等救災物資。沒有人號召,他們就那樣主動匯集到一起。


受災群眾們的團結與勇敢鼓舞了我,每次看到他們在災難里互幫互助,我的心中就翻起一股情緒。我曾在朋友圈裡記錄過心中的感慨:「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力量,僅僅幾秒鐘時間就讓人束手無策,山體崩潰,大地撕裂,房屋倒塌,道路切斷,農田淹沒,讓人無家可歸,甚至奪走生命。但最終還是被勇敢堅強的勞動人民和戰無不勝的人民子弟兵所征服。」


路塌了,我們就用鍬再修一條路,照樣能夠通行;沒有水,沒有電,我們就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集中起來,保證自己能吃飽,能夠生存下去。


也許就像有人說的,在災難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在救災的精神面前,人類又是偉大的。


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都不會打垮我們。這就是我想說的。


總監製: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