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曾知道的真相!華盛頓特區,是如何成為美國首都的?

世界史大觀 發佈 2022-09-25T09:36:05.545287+00:00

如果你看過《漢密爾頓》,那麼你可能也對《發生的房間》這首歌非常熟悉。這首曲子,全面概括了美國首都,如何在波托馬克河沿岸建立自己的家園。

如果你看過《漢密爾頓》,那麼你可能也對《發生的房間》這首歌非常熟悉。這首曲子,全面概括了美國首都,如何在波托馬克河沿岸建立自己的家園。雖然這首歌內容豐富,但故事遠不止這些。

華盛頓特區到底是如何成為美國首都的?這是一個跨越了幾十年的故事,甚至有點像過山車,起起伏伏,一圈又一圈。雖然華盛頓特區的歷史必然與政治有關,但對於這座城市和這個地區的諸多「為什麼」,其實還存在著很多的疑問。

從它名字的由來,到地標性建築的建造,再到如何成為國家地位的象徵,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這些內容,將向大家完整拆解,華盛頓特區成為美國國家首都的細節。

在華盛頓之前,曾有八個不同的城市被稱為「首都」

1774年,當來自13個殖民地的代表,聚集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時。第二屆大陸會議,也於1775年在費城召開。在隨後的六年裡,會議也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召開,然後在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最後又在費城。

1781年,當美國在《邦聯條例》下運作時,新成立的國會在費城建立。到1788年,國會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召開會議,然後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特倫頓、新澤西州、紐約州。

最終在1785年,成為美國第一個正式首都的,是他們最後一個所在地紐約市。第一屆聯邦會議於1789年,在紐約市市政廳召開,隨後市政廳也被更名為聯邦大廳。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在聯邦大廳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憲法要求設立一個「政府所在地」,但沒有說明在哪裡

美國憲法是1787年夏天,在費城召開的制憲會議上制定下來的。但直到1788年,憲法才得到9個州的批准通過,而且起草者還在憲法中加入了一條條款,是建立一個正式的「政府所在地」:

經個別州割讓並經國會接受,其選區(不超過十英里見方)為美利堅合眾國,第0州的所在地。

而且對於政府所在地的設立地點,沒有任何其他要求或限制。

把紐約定為第一個首都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1783年,賓夕法尼亞兵變的影響。如果不是賓夕法尼亞州的民兵在1783年6月起義,反對來自費城的各州代表,那麼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本來可以成為第一個首都的競爭者。最終,國會被迫逃離費城,先是在新澤西避難,然後是馬里蘭,最後又回到了新澤西。

這一事件自然引起了憲法起草者的高度關注,他們開始特別注意,如何表述聯邦權力席位的設立。

1790年的妥協,導致了一個「南方」首都的產生

隨著聯邦主義者和反聯邦主義者的政治利益,在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和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等人之間,展開辯論時,有幾個問題變得特別有爭議。聯邦財政部將承擔單個州債務的想法,對反聯邦主義者來說,非常難以接受,尤其是那些來自像維吉尼亞這樣,已經還清債務的州的人。

另一個問題是,國家首都的安置。傑斐遜來自維吉尼亞州,他是眾多主張把美國首都,建設成一個更加集中的地方的人之一,而這個地方顯然更加南方化。

1790年6月的一天,傑斐遜和漢密爾頓會面,並決定在傑斐遜主持的晚宴上,討論這些問題。維吉尼亞州的國會代表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也出席了會議,並於6月20日達成了一項協議。作為對麥迪遜支持聯邦政府承擔各州債務的交換,漢密爾頓同意在波托馬克河上,建立美國的首都。

國會最終於1790年7月通過《居住法》,指定「一個不超過26平方千米的地區,建立在波托馬克河沿岸」。而費城將作為臨時首都,使用10年。第二個月,《融資法案》授權政府承擔2150萬美元的州債務。

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為特區讓出土地

根據《憲法》,美國的「政府所在地」應位於「特定州割讓」授予的土地上。而美國總統的任務,是在波托馬克河上找到建立首都的準確位置,最後,喬治·華盛頓選擇了波托馬克河向東分流的地點。

儘管人們一直認為,美國的首都是建在沼澤地上的,但這片土地並不是特別潮濕或像沼澤。雖然降雨引發的洪水很常見,但排水問題和排水系統的不完善,直接導致產生了華盛頓特區是建立在沼澤上的神話,並貫穿了整個19世紀、20世紀和21世紀初。

由於華盛頓選擇的位置,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便從各自的邊界內割讓出了部分土地。馬里蘭州在1791年捐贈了蒙哥馬利郡和喬治王子郡的部分地區。同年,維吉尼亞州割讓了「毗鄰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波托馬克河海岸線」的地區。後來,華盛頓聘請了皮埃爾朗方,來設計這座城市。

法國工程師皮埃爾朗方,設計了這座城市的布局

皮埃爾朗方在18世紀70年代末離開了他的祖國法國,站在殖民者一邊參加美國的獨立戰爭。作為一名軍事工程師,皮埃爾朗方曾在喬治·華盛頓手下服役。

戰後,皮埃爾朗方留在北美,後來在紐約開了一家工程公司。他曾參與費城和紐約的建築項目,後來被華盛頓要求,勘測和制定美國首都在波托馬克河沿岸的規劃。

皮埃爾朗方很快便與測量員Andrew Ellicott和Benjamin Banneker合作,為這座聯邦城市,開發了一個基於網格的計劃。不過除了皮埃爾朗方和他的團隊,還有三名聯邦專員,監督了聯邦領土和城市的規劃和發展。

皮埃爾朗方的設計,大量借鑑了歐洲的宏偉設計,由於包含了對角線和正交的大道,所以它的規劃有些不規則。綠色空間和公園包括在內,而美國國會大廈則是城市的焦點。他的宏偉設計還包括一座「總統之家」,以下便這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把荒野變成城市,來建造並美化各式建築……要在如此龐大的帝國的政府所在地,建立一個完美的帝國城市。而要在短時間內實現這些目標,是一項巨大而新穎的事業。

皮埃爾朗方也對那些監督他工作的委員們,表示蔑視。他甚至拆除了一位委員丹尼爾·卡羅爾(Daniel Carroll),在這座新興城市裡的一間房子。結果,他在1792年被迫離開了這個項目,由埃利科特接手。

這座城市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喬治·華盛頓和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在工程師皮埃爾朗方、測量員Andrew Ellicott和Benjamin Banneker以及三名聯邦專員,參與華盛頓特區的建設之前,這座城市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所以直接使用了「區」和「聯邦城市」等詞,但在1791年9月9日,官方終於決定以喬治·華盛頓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

根據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規劃,該市的國會大廈,將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心臟建築

稱該地區被為「哥倫比亞特區」,是對同名女神的致敬,同時也是對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遺產的神化,因為他第一個是「發現」美洲的人。早在1697年,塞繆爾·塞沃爾(Samuel Sewall)的一首詩中,就第一次提到了「哥倫布(Columbia)」(這個名字後來演變成「哥倫比亞」)。

1775年,曾經被奴役的菲利斯·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在她的詩《圈地》(Enclosure,又名《致喬治·華盛頓閣下》)中,把「哥倫比亞」(Columbia)寫成了一位女戰士。

正是這種觀念,促使人們選擇將這裡命名為「哥倫比亞特區」。1801年,當國會正式將權力機構地遷至新的國家首都時,為這座城市命名的立法,最終在1801年2月27日通過,被稱為「關於哥倫比亞特區的法案」。

國會於1800年,首次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1790年至1800年之間,根據《居民法》,國會在費城開會。隨後,在「公元1800年12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後,政府被轉移到新首都。

更換首都時,並沒有什麼特別隆重的場面。因為當國會議員們於1800年底抵達華盛頓時,正值一場暴風雪,而這場暴風雪導致原定的遊行被取消。

國會大廈的建設工作,雖然從1793年就開始了,但直到1801年11月22日,約翰·亞當斯總統在國會發表講話時,還沒有完工。他告訴與會者:

我很高興美國人民在其政府的永久所在地,聚集在一起。我祝賀各位,未來有了一個固定不變的住所。雖然有理由擔心,目前的住宿條件,並不如所希望的那樣完善,但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這種不便,將在本屆會議結束後立即停止。

三個星期前,亞當斯成為美國首位入主白宮的總統。雖然這座建築由愛爾蘭建築師詹姆斯·霍班(James Hoban)設計,也未完工。在他入住總統官邸的頭一個晚上,亞當斯給他的妻子寫了一封信,告訴她:

在我結束這封信之前,我請求上天給予這所城市,和所有今後居住在這裡的人,最好的祝福。希望在這個屋檐下,除了誠實和明智的人,沒有人能夠統治。

華盛頓特區在1812年的戰爭中,幾乎被摧毀

作為一場涉及印第安人、加拿大人、英國人和美國人的衝突,1812年戰爭(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在北美的東半部展開。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見證了美國入侵加拿大的一次失敗嘗試,也是在這場衝突中,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Star-Spangled Banner)誕生,但也是在這場衝突中,美國的首都幾乎被摧毀。

1814年8月,當英國軍隊入侵華盛頓特區時,他們就開始縱火焚燒美國國會大廈、總統官邸和其他著名建築。當時,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和他的夫人多利也早已經離開了這裡。在8月23日寫給姐姐的信中,多利告訴她:

我必須提前離開這裡,否則撤退的軍隊會堵住我離開的路,而我也將變成其中的俘虜之一。

三天後,多利·麥迪遜和總統回到了這座城市。暴風雨撲滅了大部分的大火,但是,正如羅伯特·羅斯少將所報告的那樣,「參議院和眾議院、兵工廠、船塢、財政部、戰爭辦公室、總統官邸、索道和橫跨波托馬克河的大橋」都被大火肆虐一空,而搶劫和掠奪,加劇了各種破壞的情況。

重建這座城市,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數年時間才能完成。所以詹姆斯·霍班(James Hoban)回來重建總統官邸,班傑明·h·拉特羅布(Benjamin H. Latrobe),在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總統的支持下,開始擔任測土員,並參與了這座城市的重建。在許多建築的重建中,很多新的設計也被加入其中。例如,使用了大理石,參議院會議廳也被擴建。

維吉尼亞州在1846年通過租借程序,收回了亞歷山大

許多亞歷山大的居民,對他們在哥倫比亞特區的生活環境並不滿意。由於缺乏投票權和陷入經濟困境,人們開始擔心華盛頓特區會廢除奴隸制——而這對這座城市的商業生存,至關重要。

早在1803年,就有人呼籲美國回歸維吉尼亞州。1836年,一項結束華盛頓地區奴隸制的動議被提出,導致了一項言論限制規則的實施,完全禁止討論這個問題。

哥倫比亞特區直到1862年才廢除奴隸制,但在19世紀40年代初,亞歷山大的一個特別委員會的成員,試圖推動國會恢復奴隸制。1846年2月,維吉尼亞州投票決定收回亞歷山大港,前提是得到國會批准。

國會就此事進行了辯論——以及他們是否有權力做出這樣的決定,直到7月《回溯法》的通過。同月,美國總統詹姆斯·k·波爾克(James K. Polk)簽署了該法案。9月,亞歷山大的全民公投,也表達了同樣的支持。

維吉尼亞州議會,於1847年3月接受了亞歷山大的回歸。隨著亞歷山德里亞回歸維吉尼亞州,哥倫比亞特區只剩下馬里蘭州捐贈的那塊區域。

第23修正案給予了選區選舉人票,但沒有國會代表

在美國內戰期間,華盛頓特區繼續作為首都,而南部邦聯將首都設在了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戰爭結束後,華盛頓特區繼續發展,部分原因是19世紀後期聯邦政府的擴張。

華盛頓特區各地也建造了紀念碑。其中華盛頓紀念碑於1884年完工,林肯紀念堂於1922年完工,傑斐遜紀念堂於1943年完工。

華盛頓特區的人口也增加了。從1800年到1870年,人口數量從8100人增加到近132000人。到1940年,人口超過66萬,到1950年,有超過100萬人生活在華盛頓特區的都市圈內。

然而,直到1961年,華盛頓特區及其居民,才獲得了總統選舉的投票權。當年通過的第23條修正案規定:

構成合眾國政府所在地的特區,應按國會指示的方式任命:

總統和副總統選舉人的數量,相當於該區如果是一個州,就有權獲得的國會參議員和眾議員的全部數量,但無論如何不得超過人口最少的州。

儘管第23修正案承認哥倫比亞特區的選舉人人數,與國會代表人數相同,但並沒有規定後者,所以該選區有三名選舉人。

1973年,華盛頓特區獲得自治權

華盛頓市於1802年正式成立,此時,哥倫比亞特區的專員們也被解散。作為大區的一部分,華盛頓還有另外兩個城市——亞歷山大和喬治敦。隨著1801年《哥倫比亞特區組織法》的通過,哥倫比亞特區被劃分為兩個縣。喬治敦屬於華盛頓縣,而亞歷山大在亞歷山大縣。

雖然特區受美國國會管轄,但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政府。華盛頓特區在1802年就有了以市長為基礎的政府。市長由美國的總統指定,而12名委員會成員,則由當選的人組成。

在1820年到1871年之間,華盛頓的市長是由當地居民選舉產生的。隨著總督、議會和眾議院的設立,整個哥倫比亞特區都歸屬一個管轄區。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哥倫比亞特區」的名字正式被採用。

1870年,哥倫比亞特區確實在美國眾議院,獲得了一個無投票權的代表席位。1874年,短暫的地方政府被取代,並且當國會通過1878年的《組織法》時,該區由一個三人委員會管理。

近100年後的1973年,隨著地方自治的建立,華盛頓特區的政府再次發生了變化。國會授予「哥倫比亞特區的政府地方自治政府的權力」,包括市長、13人委員會和一些獨立機構,如「選舉委員會、分區委員會、公共服務委員會、軍械庫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

華盛頓特區成為一個州,實際上可能違反憲法

當1978年國會通過投票權修正案時,哥倫比亞特區幾乎獲得了與一個州相當的投票權——包括國會代表。由於該修正案未能獲得通過所必需的38個州的批准,最終在1985年宣告失敗。

除了選舉權之外,主要關切的問題是稅收問題。哥倫比亞特區的居民儘管沒有代表,但仍然納稅——這一事實經常導致集會上呼喊「無代表納稅」的呼聲。而且這句話也經常出現在當地的車牌上,成為了一種抗議。

1993年,沒有投票權的代表埃莉諾·霍姆斯·諾頓,向國會提出了有關州地位的立法。但還是失敗了,不過居民、國會和媒體之間的對話,還是持續了幾十年。

儘管努力將哥倫比亞特區,建立為美國的第51個州,但有一個根本的理由一直在反對。在憲法中,在任何州(或其部分)管轄之外設立「政府所在地」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同樣,特區成為一個州的概念,將違反防止一個州擁有過多權力的意圖。

考慮到這一點,人們提出了許多備選方案。而一個成功的憲法修正案的出台,將是前進的最明確道路。並且,將華盛頓特區分割成多個部分,是人們的另一種選擇。2020年,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指出:

憲法只是規定,聯邦飛地不得超過「26平方千米」,但並沒有禁止劃出一個由聯邦政府控制的區域,同時將該區域的其餘部分,劃為一個州。

賴斯還說:「反對的真正原因,更為險惡:種族主義和政治利益。」華盛頓特區的種族歷史,被重建時期、民權時代以及之後的諸多事件所塑造並重塑,導致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國家首都被宣布為美國的「謀殺之都」。所以在賴斯看來,這一遺產仍然是人們對話的一部分。

還有一種可能是,華盛頓特區的部分地區,將歸還給馬里蘭州。回歸不會導致建州,但會讓這些地區的居民在國會有代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