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 滿眼生機轉化鈞

網信西青 發佈 2022-09-26T14:30:13.018241+00:00

區域新增造林綠化面積6.4萬畝,管控區林木覆蓋率達到26%,藍綠空間占比超過65%,成為全市首個林業碳匯項目試點區;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

綠屏·八里灣。

天津海河教育園區一景。 插畫/孟憲東

  歲月年輪,十年一記;雋美津南,萬象更新。

  添綠,這十年,津南區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徑。區域新增造林綠化面積6.4萬畝,管控區林木覆蓋率達到26%,藍綠空間占比超過65%,成為全市首個林業碳匯項目試點區;

  創新,這十年,津南區激活創新發展新動力。依託海河教育園區教育鏈,吸引了一大批產教融合尤其是擁有「雙一流」高校背景的企業落地生花,營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綠雲」十聯動創新發展生態,融合提升產業、院校、科研、成果轉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環境、服務等方面創新要素;

  開放,這十年,津南區搶抓會展產業新機遇。以會展業為支撐,華墨集團等700餘家會展企業強勢入駐,通過一體化推進「會展+消費+產業」,展會溢出效應正加速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津南區矢志不渝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在拼搏攻堅中砥礪前行,實現了鳳凰涅槃的轉型升級,走出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

  厚植髮展底色 生態屏障浸潤津沽

  金秋晌午,騎行於津南區綠屏·鹹水沽灣內,目之所及,千株亭立。錯落的喬灌木在暖陽撫慰下或傲然挺拔、或搖曳多姿;粼粼湖水與陣陣清風為伴,泛起層層漣漪;千餘畝小站稻示範田,點綴津沽「綠肺」,瀲灩了稻鄉風情。

  這一幅秋日美景,是津南區鋪築「大綠工程」的初探成效。「很出片!」攝影愛好者賈鑫欣喜地曬出一組照片。

  自2018年起,天津市啟動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髮展走廊上,打造總面積736平方公里的城市「綠肺」。津南區拿出85%以上的面積承擔起全市任務的近一半,成為綠屏建設的「主戰場」。

  借鑑雄安新區「千年秀林」中尊重自然、貼近自然的理念,遵循「宜林則林、宜田則田、宜水則水、宜果則果」原則,津南區積極推進「三分種、七分養」等精細化養護措施。近4年來,津南區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6.4萬畝,栽植喬灌木312萬餘株、地被和水生植物70餘萬平方米,藍綠空間占比超過65%。如今,「林深海棠紅、美景花映樹」──綠屏·鹹水沽灣、「綠樹前池靜、小站稻香濃」──綠屏·辛莊灣、「林深泛五色、水畔河香情」──綠屏·雙橋河灣等相繼建成,在海河中下游南岸形成了一道道風格各異的森林港灣,「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大寫意生態場景愈發凸顯。

  2021年4月,天津市將津南區確立為首個林業碳匯項目試點區,2017年至2019年3年間已建成的2.7萬畝成片林地納入其中,經第三方核定,預測年均二氧化碳當量約1.25萬噸,預計在碳匯項目20年有效期內可創收750餘萬元。如今,白鷺、天鵝、灰喜鵲等40多種野生鳥類在此安家,天津城區東南部平均溫度比4年前下降了0.4℃,平均濕度增加3%,有效阻斷中心城區「超大熱島」和濱海新區「超大干島」的形成。

  點「綠」成金、笑迎來客。隨著滿眼青綠的雋美畫卷在海河南岸徐徐展開,森林碳匯穩步增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人才引進加速推動、生活品質提質升級……津南區的「綠色」紅利愈發奪目,炫彩津沽。

  勇攀創新高地 海教園區日新月異

  在中碳國際公司,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陳亞楠「手握」榮獲國際專利4項、國家發明專利10項的納米技術,正在與技術團隊研究具有全球引領力的「高功率、大容量、耐低溫、超安全」離子電池。正是得益於津南區對海河教育園區產教融合項目的支持,企業剛「滿月」,便胸懷逐鹿國際的志向。

  海河教育園區擁有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等13所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科技研發優勢明顯,人才智力資源集中。

  如何依託教育資源,激發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海河教育園區於2020年8月啟動法定機構改革,與津南區一體化發展以來,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探索借鑑「矽谷」模式,肩負起了天津市創新發展聚集區、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杆示範窗口、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核心區的使命。

  津南區一方面做足「引」的文章,依託區內的優勢企業,積極做好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對接,著力引進高校合作企業和校友資源以及各類創新資源;一方面在「育」上下功夫,與高校合作共建大學科技園,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科技園成功入選全市首批大學科技園,天津大學科技園也即將開園運營。天南科創谷正在加快建設,努力打造集辦公、人才公寓、酒店、配套商業於一體的創新載體。

  目前,三峽電能、海創匯等重點企業,華清環宇、如日中天等20多個校友創業項目,燕園科技、華創光視等一批擁有「雙一流」高校背景的企業紛紛「相中」海河教育園區。

  津南區還聚焦「4+3」產業鏈,推進打造產教融合「標杆區」、科技創新「策源地」。用好會展優勢,構築「產教展城」融合格局,增添會展經濟致遠之「道」;建立「揭榜掛帥」機制,發布機會清單,挖掘產業發展新增長點,培育創新發展動力之「源」;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與院校共建「雙碳」研究院,打造「雙碳」工作先行示範區突破之「矛」;推動10家企業與園區院校建立產業創新中心,促進校企務實合作,點燃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燎原之「火」。

  津南區將持續營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綠雲」十聯動創新發展生態,助推海河教育園區展現出以產業引育為先導,以產教融合、科技創新為兩翼的騰飛新姿態。

  打造亮麗名片 會展經濟成色更足

  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首屆中國·天津工業博覽會、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近期,諸多重量級展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陸續亮相。這裡還將迎來JME天津國際工具機展、2022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等一系列國際知名展會、本地品牌展會,連連上演的「好戲」為會展所在地──津南區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與活力。

  從「綠色環境」到「綠色產業」,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正是津南區把生態優勢轉換為發展動能,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蝶變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津南區從多方面入手,全力保障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建設和各項展會順利舉辦;牽頭建立服務保障會展的「1+16」指揮體系,對193項重點工作進行掛圖作戰;主動做好招商招展工作,超前謀劃展會服務事宜;組建15個工作組,圍繞安保、防疫、市容、交通等多個方面,為每場展會開展相應的服務保障,讓會展經濟與津南發展同頻共振。

  如今歷經多年的沉澱與打磨,這裡成為了發展的沃土──自2021年投入運營以來,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先後舉辦展覽、會議等項目17場。其中,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築博覽會簽約意向合作協議達267項;2021中國國際汽車展成交額突破30億元;第105屆全國糖酒會超過3500家參展商參展,刷新秋季糖酒會歷史展覽規模紀錄;中國天津工業博覽會作為北方地區首個大型工業展,以嶄新姿態展現中國製造力量……

  藉助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的「東風」,津南區全力把展會的溢出效應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今年上半年,又有89家重點會展企業落戶津南,擬舉辦展會活動29場,萬豪、喜來登等一批高端酒店投入運營,展會主辦方在津南預訂酒店超過5400間夜,通過「會展+消費+產業」一體推進,以會展經濟為引領的高端現代服務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會展業堅持「平時」與「戰時」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線上交易平台」與「線下應用場景」相結合,津南區將進一步探索會展創新模式,建立基於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會展服務流程與服務標準,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會展新品牌,讓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成為助力津南打造科創會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長極的「窗口」。

  滴水入海,萬眾同頻。這一串串亮眼的數字,一項項喜人的成果,映射出津南破繭成蝶的蛻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津南將全力打好綠色生態屏障、海河教育園區、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三張好牌」,加快書寫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區委書記訪談

  全力打造科創會展城 實現天津重要增長極

  ──訪津南區委書記王寶雨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是高質量發展的大都市。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加完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製造業比重穩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發展主動力,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面對多重疊加的戰略機遇,津南區如何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就此,記者採訪了津南區委書記王寶雨。

  「錨定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鬥目標,津南區將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找准津南定位,打好綠色生態屏障、海河教育園區、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三張好牌』,不斷提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水平,全力打造科創會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長極。」王寶雨說。

  王寶雨表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使我們走上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良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生產力,就是發展後勁。依託綠色生態屏障、海河教育園區、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等眾多優勢資源,津南區將持續為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後勁和動力。」

  就如何依託海河教育園區、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資源,著力打造科創會展城,王寶雨介紹說:「當前,產教融合發展的良性格局在津南區已初步形成。我們將堅持『以用為業』,在『融』字上做深文章,進一步激活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資源集成優勢,走好科技創新產業化之路,同時,津南區將全力服務保障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建設運營,落戶一批有代表性的品牌展會,引育會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力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天津國際消費中心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建設。」

  王寶雨表示:「我們要用心用情保障群眾『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民生需求,順民意、解民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大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全力推動津南各項工作質效齊升,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民生新看點

  小站稻原產地加快實施振興計劃

  秋日津南,風清氣爽。小站鎮會館村的村民李強邀請了三五好友,來到家門口的網紅景點──小站稻會館種植核心區打卡遊玩。漫步田間小徑,連片稻田生機勃勃,惹人喜愛;站上觀景高台,50畝精心打造的稻田畫栩栩如生,震撼人心。「複種小站稻讓村里發生了大變化,我們不僅吃上了正宗的小站稻米,還能在家門口欣賞好風光。」李強洋溢著笑容,跟朋友們分享家鄉的蝶變故事。

  近年來,津南區大力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積極探索小站稻種植與鄉村振興、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相繼建成了小站稻會館種植核心區、「稻香源」千畝稻田展示區、綠屏·鹹水沽灣千畝稻田展示區、綠屏·八里灣小站稻高標準種植區,引進佳沃葛沽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等「農業+旅遊」三產融合項目,並將小站稻文化融入其中,開闢出農旅結合的新模式。

  津南區是小站稻的原產地,有著「中國小站稻米之鄉」的稱號,今年全區小站稻種植面積發展到了5.7萬餘畝,稻蟹混養面積達到2.4萬餘畝。小站稻不僅喚起了鄉情鄉愁,更為村民致富帶來了新路徑。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彰顯「為民情懷」

  在津南區鹹水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神獸自習室」第四季不久前圓滿收官,「小神獸」王博禹既興奮又不舍。20天裡,他跟隨老師學習非遺知識、聆聽紅色故事、摺紙、畫畫、做實驗……豐富多彩的課程安排,讓暑假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

  「神獸自習室」是鹹水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的公益服務項目。今年以來,鹹水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還與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57家單位達成共建協議,開辦理論宣講、藝術培養、法律諮詢等30餘個成熟公益項目,累計開展各類課程達320餘次,服務鹹水沽居民4.7萬餘人次。

  2019年,津南區被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第二批試點名單。截至目前,全區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1個、文明實踐站151個,覆蓋率達到100%。同時,逐步擴大陣地範圍,著力打造57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點)。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大隊、分隊、小隊四級隊伍,共計1300餘支。雙新街、鹹水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金牌宣講團、「板凳課堂」等項目已成品牌,為服務群眾持續貢獻著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