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處處美景 彰顯宜居魅力

河南日報 發佈 2022-09-26T22:22:57.242929+00:00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烜9月的許昌,綠樹蔥蔥,水流潺潺,風光旖旎。人們或漫步於花叢小徑,或健身於廣場遊園,共同構成一幅生態宜居、幸福和諧的生活畫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烜

9月的許昌,綠樹蔥蔥,水流潺潺,風光旖旎。人們或漫步於花叢小徑,或健身於廣場遊園,共同構成一幅生態宜居、幸福和諧的生活畫卷。

從一個嚴重缺水城市變身清流環繞的「北方水城」,從城市基礎設施陳舊到「四改一增」碩果纍纍,許昌的城市宜居度、居民獲得感、公眾安全感等多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從過去外地人眼中的「許髒」到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10多項「國」字號榮譽,並成功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成為河南省唯一入選省轄市,許昌實現了「破蛹成蝶」。

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說:「城市『蝶變』的背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許昌的落地生根,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許昌的生動實踐,歸根結底,要讓城市的發展有溫度、讓人民的幸福有質感。」

城之韻——浸綠染碧

9月1日,在許昌城市中央公園陳莊觀景平台,80多米寬的水系如同藍色的飄帶向遠方延展。水系沿途,點綴著虹橋臥波、秋水長天、岸芷汀蘭等10個景觀節點。

沿著公園綠道信步而行,入目或綠草如茵,或小橋流水,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景。市民周曉偉樂呵呵地說:「前幾年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徹底變了樣,城市建設得越來越漂亮。」

流水盈盈、亭台相連、小徑蜿蜒,在許昌城市中軸線上,面積3300畝的中央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打卡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建起的大型綠色公園,是許昌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體現。

「水的世界,樹的海洋,花的故鄉,鳥的天堂」。如今,優良的生態環境足以讓許昌人引以為傲。一株株樹木、一塊塊綠地、一座座公園,正在不斷點綴、疊加、融合,匯聚成城市的綠色肌理。

拓展綠色空間。許昌市環通長達110公里的城市生態水系,連接芙蓉湖等5個城市湖泊,串起飲馬河、清潩河等「三川」和擁有600年歷史的古老護城河,「鑲嵌」了4片總面積為10萬畝的濱水林海,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良好生態格局,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

享受綠色生活。許昌市積極倡導「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建設城市綠道近200公里,8200輛公共自行車遍布城區,綠色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出行分擔率達到73%。出門騎「小綠」成為許昌人的生活新時尚,綠色生活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許昌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宜居之城」建設的底氣所在。

城之變——精細管理

一座宜居城市,是建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

依託「智慧城管」,許昌實現了傳統管理與現代技術的有機融合。他們建立的智慧城管便民服務平台,包括公共設施,機動車違章、公積金、養老保險金等內容都可實現「一網查盡」。作為全省唯一的數位化城市管理示範城市,許昌市「數字城管」每年受理各種事項20多萬件,辦結率逾99%。

在智能化上「高效簡淨」。全市20多萬個公共設施全部具有「電子身份證」,是全省唯一的「數位化城市管理示範城市」。

在垃圾資源化上「吃干榨淨」。許昌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築垃圾利用率達到100%,獲得全國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唯一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打造「宜居之城」,城市是重點,但不僅僅局限於城市,而是城鄉統籌的大格局。

在禹州市火龍鎮劉溝村,村委會前的垃圾坑「變身」為一個秀麗的小遊園,園路曲折,假石林立,成了村中一景。在垃圾分揀房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危險廢棄物等垃圾,按照種類、用途被堆放在不同的垃圾箱內……

像劉溝村一樣,許昌市為2000多個行政村(社區)配齊了保潔員和配套保潔設備,為每個鄉(鎮、街道辦)配備垃圾轉運車輛,探索形成了垃圾處理全填埋、全運走、全消化的「三全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垃圾咋處理」難題。如今,許昌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是建設「宜居之城」必須跨越的關口。讓發展有溫度,讓幸福有質感,許昌正在將這一理念落在實處。

城之魅——共建共享

「以前小區髒亂差,連個門衛都沒有。瞧瞧現在,路面乾淨平坦,牆壁粉刷一新,既能『托老』也能『托小』,我們住著更舒心了。」在魏都區文峰街道辦事處文峰小區,提起小區的變化,居民張美娟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作為全國首批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之一,許昌加快實施「四改一增」工程,先後改造老庭院、老廠院、老市場300多個,提升改造老街道80多條,增加公共停車位上萬個。

像實施「四改一增」工程一樣,許昌市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城同質、共建共享。在隨機走訪中,筆者來到魏都區平安廣場,看到廣場北部裝有滑梯、木馬、蹺蹺板等兒童遊樂設施,一群孩子正玩得不亦樂乎;南鄰的圍籠式燈光籃球場上,一群小伙子或靈敏地搶球,或輕快地投籃,恣意揮灑著汗水。

如今,從市區任何一處居民小區出來,不出15分鐘,市民都能找到健身休閒的免費場所,這是家門口的「15分鐘健身圈」;一口氣建起130多個社區便利店,打造出「15分鐘便民服務圈」;規劃建設了33座「智慧閱讀空間」,形成了「15分鐘智慧閱讀圈」……每天在各個便民生活圈中自由切換的市民劉芝慧由衷讚嘆:「生活在許昌真是一種幸福!」

為破解「入學難」「大班額」等問題,許昌市實施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計劃去年圓滿收官,三年內投入100億元,新建和改擴建200所中小學、100所幼兒園,中心城區新增學位4.5萬個,有效解決「入學難、大班額」問題。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許昌市完善就業創業幫扶措施,開展「三支一扶」、春風行動等,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保持為零。

共建共享,讓許昌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全社會向上向善、幹事創業的正能量不斷匯聚。目前,全市逾300個民間愛心志願組織、50多萬名註冊志願者活躍在城鄉。從個人到群體,從群體到品牌,「許昌好人」正成為推動城市文明的強大動力。

實踐「兩山論」,任重而道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許昌市以建設「宜居之城」為目標,致力把城市建設得更加宜居宜業、「顏值」更高、氣質更好、品位更佳,真正實現「近悅遠來」,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