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醫藥商業百強榜公布(附名單)

賽柏藍 發佈 2022-09-27T02:48:30.674476+00:00

9月6日,商務部發布《2021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公布了2021年藥品流通行業批發、零售企業前百位榜單。

來源 | 賽柏藍(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撰稿 | 顏色


01醫藥流通、零售兩大百強榜單公布

9月6日,商務部發布《2021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布了2021年藥品流通行業批發、零售企業前百位榜單(具體榜單見文末「附件」)。榜單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銷售總額為排名依據。

具體來看,2021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位分別是:中國醫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華潤醫藥商業集團、九州通醫藥集團、中國醫藥-重慶醫藥聯合體、廣州醫藥、南京醫藥、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華東醫藥、浙江英特集團

(全部名單見文末「附件」)。

2021年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前10位分別是:國藥控股國大藥房、大參林醫藥集團、老百姓大藥房連鎖、益豐大藥房連鎖、一心堂藥業集團、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上海華氏大藥房、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雲南健之佳健康連鎖店、甘肅眾友健康醫藥(全部名單見文末「附件」)。

除此之外,報告還公布了2021年區域總銷售情況;西藥、中成藥、中藥材區域銷售以及醫療器材類區域銷售情況。

02

政策承壓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報告》顯示,從銷售增速看,2021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1%,增速上升6.6個百分點。其中,4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8%,增速上升5.8個百分點;前10位同比增長11.2%,增速上升2.8個百分點。

從市場占有率看,2021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74.5%,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占同期全國藥品批發市場總規模的94.1%。其中,4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4.2%,同比提高1.6 個百分點;前10位占56.8%,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頭部藥商依然占據市場絕大多數份額,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

從《報告》可以看出,2021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增速逐漸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6064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5%,增速同比加快6.1個百分點。

近年來,在「帶量採購」「兩票制」等醫改政策推動下,藥品價格有所下降,而醫藥流通領域企業的主要盈利來源於醫藥產品的購銷差價。在此背景下,藥品分銷業務逐漸利潤下降,醫藥流通行業市場格局隨之生變。

國藥控股在2022年半年報中就表示,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分銷業務模式進一步朝著集約化、多元化、專業化、數位化方向改革前進。

華潤醫藥則認為在國家集采的頂層設計和堅定推動下,省級集采和聯盟集采也在全面提速。多樣化的集采政策,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推動產業調整和轉型升級。

對於藥品流通批發企業未來的發展,《報告》指出,其將進一步推進「區域一體化和多倉聯動為核心」的綠色物流建設,加快融入以多種業態集聚形成的城市社區服務商圈,全面實現端到端的藥品配送與服務。

同時,創建以數位化為支撐的醫藥營銷服務模式,加快流通要素、結構、流程、服務疊代升級,增強對醫療機構的院內服務能力和對供應商的市場服務能力,提升藥品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和流通效率。

03

百強藥店市場占比高達35.6%


2021年,零售連鎖率為57.2%,比上年增長0.7個百分點。與 2011年比較,零售連鎖率從34.3%提高到57.2%,增加22.9個百分點。

銷售額前100位的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1912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占全國零售市場總額的35.6%,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前10位銷售總額1147億元,占全國零售市場總額的21.1%,與上年持平,強者恆強的競爭格局也越發清晰。

與此同時,頭部零售企業通過自建、加盟及併購等多種方式保障規模的持續增長,實現銷售規模、盈利水平與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的多重提升。面對零售行業的激烈競爭,部分藥店努力探索多元化經營。

2021年,我國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為5449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7.4%。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60.97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34萬家。零售連鎖總部6596家、下轄門店33.74萬家,零售單體藥店25.23萬家。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報告(2020年)》,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57.33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31萬家;零售連鎖總部6298家,零售連鎖門店31.29萬家,零售連鎖企業和門店數量31.92萬家;單體藥店24.10萬家。

由此可見,2021年我國零售藥店在數量上仍呈增長趨勢。而在面向患者及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渠道的多樣化以及大健康服務的升級發展下,零售藥店業態創新提速——網際網路、大數據、雲平台等科技手段助企拓寬業務範圍和服務群體,延伸服務內容,服務大健康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

具體來看,各大零售企業數位化布局愈加清晰。

例如:老百姓在年中報告中表示,數位化賦能已經成為其經營核心競爭力之一;一心堂則表示,未來將繼續著力推進內部平台一心到家業務的重點發展,以線上為引流、線下門店為基礎,結合物流,全力推進和探索新零售運營。

《報告》預計,未來,零售藥店正向數位化、專業化、多元化方向發展——依託零售藥店特藥藥房(DTP)、慢病藥房藥學服務標準,專業藥房模式快速發展,為顧客提供智能化、精準化、標準化的專業服務。同時,利用智能化醫療設備創新集顧客購藥體驗與健康管理為一體的新零售模式,探索藥妝店、藥診店、健康小站與智慧藥房等特色發展模式。

04

西藥、中藥材銷售占比總體稍降中成藥有所上升

從全行業的銷售品類結構來看,西藥類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1.1%,其次中成藥類占14.4%,中藥材類占2.2%,以上三類占比合計為87.7%。

可以看到,與2020年數據相比(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藥品銷售總額的71.5%,其次是中成藥類占比14.1%,中藥材類占2.3%,以上三類占比合計為87.9%),中成藥占比有所上升,其餘兩類均出現下降。

在銷售區域分布上變化不大,2021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華東36.2%,中南27.1%,華北15.0%,西南13.3%,東北4.3%,西北4.1%。其中,華東、中南、華北三大區域銷售額占到全國銷售總額的78.3%,與上年基本持平。與2020年相比,華東、中南、西北三大區域銷售額同比上升0.1%。

三大經濟區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京津冀經濟區12.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長江三角洲經濟區26.6%,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珠江三角洲經濟區10.4%,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從2021年區域總銷售額來看,廣東省以2720.3675億元的市場份額繼續蟬聯冠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安徽、四川、湖北躋身前十榜單。同2020年相比,各省位序保持穩定;上述省市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65.2%,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不過,在帶量採購和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影響下,明年省市銷售額的前十名榜單是否會變化,仍然值得持續關注。


附:

2021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TOP100

2021 年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TOP10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