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資治通鑑(三三)

明月清風無語話青山 發佈 2022-09-27T12:06:15.474992+00:00

又向西攻打胡人,直至榆中。趙王歸來,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出使韓國,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國,趙爵出使齊國;

1.趙武靈王進攻中山國,兵抵寧葭;又向西攻打胡人,直至榆中。胡人的林胡王獻馬求和。趙王歸來,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出使韓國,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國,趙爵出使齊國;命代相趙固主持胡人部落事務,召集胡兵。

讀者以為:經過「胡服騎射」才一年,以騎軍為主體的趙國軍隊則煥發奪目的光彩,顯現出極強的戰鬥力,學習胡人的同時打敗了胡人,獲得胡人貢獻的馬匹。對於趙軍而言,獲得馬匹如同如虎添翼,進一步擴大騎兵規模,進一步提升戰鬥力,實現良性循環。命趙固主持胡人部落事務,掌管胡人地區,則更多為了向趙國輸送馬匹和先進騎射技術,壯大趙國騎兵,最終趙國超過齊楚成為繼秦之後的戰國強國,也成為山東六國抗秦的中流砥柱。


2.楚王與齊國、韓國訂立同盟。

公元前305年

天空出現彗星。

趙王進攻中山國,奪取丹丘、爽陽、鴻之塞,又攻占城、石邑、封崐龍、東垣。中山國只好獻出四城求和。

讀者以為:一、經歷張儀欺楚後,楚國在諸侯國的誠信遭受質疑,此次楚國與齊、韓訂立同盟共同抗秦,個人猜測或許也有對抗新興強國趙國的考慮,對楚國是一種新的考驗,在紛亂天下局勢下,國家誠信與國家利益之間如何權衡把握的考驗。

二、中國古代對彗星的記錄與理解一般是指災禍來臨,故有一個通俗的名字「掃把星」。類似於日食、月食等正常的自然現象,因古代科技的局限,以星象對應國家災禍、政權更迭、帝王生死等重大社會事件,記錄政治的資治通鑑則詳細記錄出這些自然現象。

三、前文提到魏文侯派樂羊經歷三年苦戰攻占中山國,後來資治通鑑又提及中山國,此處簡單介紹一下中山國。中山國是由白狄鮮虞氏所建立,白狄分為四個氏族:肥氏、鼓氏、仇由氏、鮮虞氏。公元前507年,白狄鮮虞氏建立中山國,歷時百年,於公元前406年為魏文侯的樂羊所滅,當時中山國君為中山桓公,不理國政,只顧個人貪圖享樂。後中山桓公痛定思痛、勵精圖治,亡國二十五年後,於公元前381年復國,國力到達鼎盛。中山國嵌在燕趙之間,是燕趙兩國的心腹大患,正如後世趙匡胤所說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趙國歷經趙敬侯、趙成侯、趙肅侯三代君主都無法戰勝中山國,反而因國力衰弱屢戰屢敗。只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憑藉強大的國力才扭轉對中山國的頹勢,軍事實力開始全面力壓中山國。


3.秦國宣太后異父弟為穰侯魏冉,同父弟為華陽君羋戎;秦王的同母弟為高陵君、涇陽君。其中魏冉最賢良,從秦惠王、秦武王時起,就擔任要職。秦武王死後,各兄弟間爭奪王位,只有魏冉能獨力扶立秦昭王。秦昭王即位後,任命魏冉為將軍,守衛咸陽。當年,名叫壯的庶長及大臣、諸公子陰謀作亂,被魏冉鎮壓下去;因受到牽連,惠文后被害死,悼武王后也離開秦國流落到魏國。與秦昭王不和的兄弟,全都被魏冉處死。因秦昭王年幼,宣太后便親自管理國家,任用魏冉執政,使他的威勢震懾全國。

讀者以為:秦武王舉鼎暴斃之後,由於秦武王無子嗣,秦國陷入最高權力的激烈爭奪,一方是羋八子為首,樗里子、魏冉輔佐,支持贏稷;一方是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之母,支持公子贏壯。後羋八子一方勝出,嬴稷即位為秦昭襄王,羋八子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人即宣太后,重用樗里子、魏冉為相,誅殺政治對立的惠文后、公子壯、公子雍等公族勢力。後召楚國羋八子同父異母的弟弟羋戎入秦國任職,後因功封華陽君。秦昭襄王年幼,羋八子為首,魏冉、羋戎、贏蒂(羋八子次子,稱涇陽君)、贏悝(羋八子小兒子,稱高陵君)號稱「四貴」,在秦國權勢烜赫,主宰秦國政局。


4.公元前304年

秦王、楚王在黃棘會盟,秦國把上庸歸還給楚國。

公元前303年

天空出現彗星。

秦國攻取魏國蒲阪、晉陽、封陵;又奪去韓國的武遂。

齊國、韓國、魏國因為楚國背叛抗秦同盟,聯合出兵攻打楚國。楚王派太子羋橫作為人質,向秦國求救。秦國派名叫通的客卿率軍隊援救楚國,三國聯軍於是退走。

讀者以為:一、楚懷王一直是一個天真率性但缺乏政治智慧的君主。公元前306年,楚懷王與齊國、韓國訂立同盟對抗秦國,才僅僅過了2年,楚懷王就為了上庸一地背信棄義,改為和秦國結盟。楚懷王的考慮大概是,此時的秦國是羋八子主政,羋八子是楚人(史書僅記載是楚人,未明確記載是否為楚國公主,從羋八子僅為秦惠文王的妾,且同父異母弟羋戎的早年經歷判斷,不是楚國君王之女),秦國在政治上會採取秦楚政策,且羋八子力促秦楚聯姻,將秦國公主嫁與楚國公子,為秦國公子迎娶楚國公主。故楚懷王可以依靠秦國力量無懼齊、韓,無需擔心背信棄義的後果。

二、個人覺得一個君主在考量國家利益、把握國家政策、決定聯盟對象的核心是:自身處於弱者,則聯盟弱者共同對抗強者,否則強者不斷分化瓦解弱者的聯盟,最後逐個擊破、蠶食殆盡。秦國以上庸一地換取楚國的同盟,不是因為楚國多麼強大,更不是因為羋八子是楚人而愛楚,而是需要瓦解楚、齊、韓的同盟。那麼於秦國而言,楚國有價值有意義,根源在於楚與齊、韓的同盟對秦國有威脅。試問,如果楚與齊、韓的同盟不在了,楚國對於秦國還有何意義?秦國給出的上庸一地,失去了齊、韓支援的楚國守得住?背信棄義之後,楚國抵得住齊、韓的聯合進攻?最終楚國只能是為諸侯各國所拋棄,受拋棄的楚國還能擋的住秦國的進攻?

三、楚國太子主動入秦作為人質後,秦國與其說是支援楚國對抗齊、韓、魏聯軍,倒不如說,既然有了楚國作為打頭陣的先頭部隊,以此儘可能消耗齊、韓、魏的有生力量,為下一步秦國進一步進攻韓、魏創造條件。同時,可以獲得楚國的效忠與支持,權衡之下利大於弊,才會支援楚國。政治是無情的,只有利益考量,沒有任何的道德、情義可言。只可惜,楚懷王太過於天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