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中國興起「數字遊民」生活方式

參考消息 發佈 2022-09-27T13:10:14.277210+00:00

報導稱,中國正在追趕一種全球趨勢,很多精通技術的從業人員選擇更廉價、風景更宜人的工作地點去常住,這些人被稱為「數字遊民」。

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24日發表題為《中國數字遊民放棄大城市,當起背包客尋求好去處》的報導。報導稱,中國正在追趕一種全球趨勢,很多精通技術的從業人員選擇更廉價、風景更宜人的工作地點去常住,這些人被稱為「數字遊民」。報導摘編如下:

經過一天艱苦的工作,程式設計師理察·郝(音)在一家咖啡館裡關掉了他的筆記本電腦,咖啡館可俯瞰大理湖景,他在美景中享受著飲品。與中國數量不斷增加的數字遊民一樣,他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搬到了這座以雪山、古寺和寶塔著稱的雲南旅遊城市。

大理古城南門樓(新華社發)

郝先生現在受僱於深圳一家技術公司。而深圳遠在東南方向大約1800公里處,那裡有1700多萬人口。他說:「我現在正常上班,上班時間也相對固定。只不過我不用去辦公場所,現在有一些靈活性,我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中國正在追趕一種全球趨勢,即很多精通技術的從業人員選擇更廉價、風景更宜人的工作地點去常住。隨著新冠疫情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如何在工作與生活兩者間取得平衡,這種生活方式越來越受歡迎。

中國興起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的背景十分獨特。它在兩種相當極端的工作態度之間提供了一條中間道路。一個極端是部分技術公司盛行「996」文化,即每天從上午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另一個極端是儘可能少工作。

支持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的人認為,這種折中選擇可幫助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很多具有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人的湧入也可幫助地方政府重振因疫情而失去大批遊客的城鎮。

西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蕾切爾·沃爾多夫說,數字遊民生活方式將在未來就業中占據更大份額。她說:「我們現在還不太清楚的是,中國的工作文化是否準備好去適應這種趨勢,而中國的從業者又在多大程度上願參與其中。」

大理是一座人口只有70多萬的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有背包客天堂的美譽。從老城步行大約10分鐘就到了共享辦公空間Dali Hub。和許多共享辦公空間一樣,這裡有咖啡館、辦公桌和舉辦活動的場所。這座建築的樓頂可以觀山,還為數字遊民提供住所,是希望按照自身情況安排工作的人的一個好去處。

但在中國,成為數字遊民還面臨多種障礙。很多人仍偏愛有保障的政府部門工作。此外,數字遊民的流動狀態和自主創業性質可能讓他們難以進入覆蓋醫療保險和養老金的社會福利體系。儘管如此,共享辦公企業當前在一些地區不斷湧現,這從某種程度上講也要歸功於網際網路服務的改善。

來源:參考消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