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高潮迭起,播放量直飆50萬,卻因是國產沒人吹?

肉叔電影 發佈 2022-09-29T00:38:34.916928+00:00

國慶檔片單已出,你可有意難平?近年國漫崛起,探索出了一條傳統神怪IP的道路,動畫票房前十里,有一半是哪吒、姜子牙、孫悟空、白蛇。

國慶檔片單已出,你可有意難平?


肉叔有,那便是《深海》。


傳言已久,終差臨門一腳,連導演都連發幾條「有點難過」表達著他的失望。

為什麼是《深海》?

還是因為國漫。

近年國漫崛起,探索出了一條傳統神怪IP的道路,動畫票房前十里,有一半是哪吒、姜子牙、孫悟空、白蛇。

火則火矣。


但似乎,很多人認準了這條路,就馬不停蹄地一擁而上了。


你也很難看到其他可能。


也是由此,肉叔對「不一樣」的國漫總是心生期待。

比如《霧山五行》,水墨風,動作場景一流。

比如《大世界》,粗糙風,卻承載了一個荒誕的現實故事。

各種大大小小成功或不成功的嘗試,總有人在努力打開另一個維度。

而就在前幾天。

肉叔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短片。

畫風讓人眼前一亮。

輕軌上,女孩,陽光正好。

陡然,鏡頭逼近。

疾風驟起,惡靈入夢。

驚醒的女孩裙袂飛旋,轉瞬又吞沒於炫目的強光。

彈幕上一片驚嘆。

賽博朋克?

《愛死機》出新?

可再看,它哪有什麼深眉高鼻、英語專八。

分明,是一部中國動畫。

可能你沒聽說過的《界》


B站50多萬播放,並打出了清一色的:牛批。


憑什麼?



01

傳承


掐頭去尾,《界》的正片不過8分鐘。

我們為什麼要花一篇推送的篇幅來聊一部8分鐘的動畫?

原因很簡單,它足夠讓人驚喜。

故事並不複雜。

一個實習生女孩臨危受命,直抵地下十八層,遇到AI叛變,為了不讓女孩啟動摧毀裝置,竟許諾女孩成神。

結果,電光震顫,屍山血海。

映出了無名女體。


女孩,死了?

不劇透,肉叔只能說,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反轉。

但,比起故事劇情激起的討論,彈幕里最大的聲音,竟然是:


中國元素也太多了吧!



是的,中國元素。

這是肉叔的第一個驚喜。

比如開鎖。

如果讓你設計一扇中式賽博的門,你怎麼做?

鑰匙、密碼?抑或是牛一點的,指紋、聲控?

看看《界》是怎麼做的:

這「太極生兩儀」的開法,是不是你的夢中情門?

更有意思的,當屬與女孩對峙的AI。

冷光全息投影,冰涼機械語音?

不存在的。

凹凸有致的條塊,層現迭出,排列組合出滿滿壓迫感的猩紅文字風暴。

致敬活字印刷?當然。

但巧思不止於此。

凹凸有致的條塊,不就是中國木質建築引以為豪的「榫卯」技術。

所謂榫為凸,卯為凹。

經由巧手匠人配合嵌套,就能天衣無縫,一釘不用。


大刀闊斧處,天馬行空;細緻幽微處,做到全面沉浸。

想出這樣的幾個中式創意,難嗎?

說實話,不難。

難的是能不能在中國元素的殼子之下,做出中國文化的里子。


什麼意思?

舉例來說,上面的這些中國元素如果好萊塢來做,能不能做出來?

當然可以。

但他們做不出來的是什麼?


是中國文化獨享的樂趣。


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部分。

就拿八卦卦象來說吧。

八卦卦象在好萊塢電影裡,是符號,是魔法,是「東方神秘力量」。

但《界》呢。

則是將八卦卦象與人物命運高度結合了起來。

你看片頭,女孩瞌睡時一閃而過的巨型白色符號,是什麼?

正是八卦卦象。

它們分別是水火既濟卦、火水未濟卦。

何解?

「既濟」是將要達成但必不能達成。

而「未濟」就是雖未達成,但還有一線生機。

而這也暗合了女孩之後的命運:在道德的選擇中生死一線。

當然,肉叔對卦象毫無研究。

高手在民間,《界》的評論區,炸出了一些術數大佬。

畢竟,有意思的作品,總會吸引一些有意思的人。

歸根結底。

這裡說的是一個「道」字。

每個人的命運,都暗含在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中,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能不能理解這個「道」,才是《界》區別於舶來品的特別之處。


你讓好萊塢怎樣來理解這份樂趣?

所以。

「中國元素也太多了」的驚嘆,本質上是一種欣慰:


我們終於不用在國外的賽博朋克中尋找代餐了!


中國有自己獨有的文化。

比如卦象的淵源,比如大道無形的天人觀,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民族氣質。

就像唐詩宋詞一樣,翻譯得稍有差池就會弄巧成拙。

反而是自小浸淫在這種氣質中的我們,毫不費力,心領神會。

而這種「中譯英」中的不可譯。

恰是《界》的長處。



02

顛覆


但問題來了。

作為一部充滿了中國元素的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界》無疑的優異的。

甚至於B站用戶對其美術也大加讚賞。


但你是不是一直沒有聽說過這部作品?

究其原因,是一個「名」字。


畢竟,一個無名女孩的故事,哪有民間神話來得響亮?

IP啊,有時候反倒會打壓原創力。

但要肉叔說,這也是《界》之所以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它依託的不是表面上的IP。

而是IP背後的東西。


普世價值的認同感。


就像為什麼那些非IP,甚至非中國的東西依舊能擊中我們的內心:

那就是世界共通的人性。

而《界》中牽動人心的,就是道德的抉擇、美好的毀滅,以及醜惡的勝利。

就拿標題「界」來說,這是整部動畫的題眼。

它有三層含義。


第一,是人類一直普遍擔心的問題:科技邊界


科技打破邊界,因此才能帶來那麼多的喜悅和期待。

也許在並不遙遠的未來,智慧機器人就會服務於千家萬戶,就像無數科幻作品展現過的那樣。

而這一技術邊界之所以遲遲未被打破,除了科技發展的原因,更有道德倫理上的考慮:

如果機器人已經發展出了擬人的智慧和情感,甚至能像片中的女孩一樣,為救人類不惜犧牲自己,那麼,她還能算機器人嗎?她還能被隨意地利用和報廢嗎?

這就是《界》的第二層含義:一道面目模糊的道德之界


但說真的,這樣的主題,真的舊得不能再舊了。

畢竟,《銀翼殺手》中的女主瑞秋發現自己是仿生人的故事,已經是1982年的創意。

而在那之後,《我,機器人》《機械姬》《真實的人類》,乃至於《銀翼殺手2049》都在重複講同一個倫理困境。

但這也似乎說明:還可以講。但要真講出花來,卻沒那麼容易。

然而這部《界》,似乎沒法在幾分鐘內講出《機械姬》的奇情香艷,或者《2049》的廣袤哲思。

但所幸,它加入了界的第三層含義,至少使人物再度立體、飽滿了起來。

那就是:權力之界。

在電梯中,給出了一小段工牌的特寫:

女孩環顧四周,看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各級上司,有點自卑地,遮擋住了自己的實習生工牌。

而活字AI對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實習生李未」。

以及,灌輸她神權迷戀時,身著皇袍的女孩第一件事,就是捏爆手裡的實習生工牌。

自卑的背後,總是對這種等級森嚴,界限不容逾越的權力體系的認同。

而正因為認同,才會想要一步步往上爬,凌駕於他人之上。

所以女孩,才會輕易受到神權的迷惑。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隱藏的揶揄。實習生作為底層社畜,正是中國職場權力傾軋的集中縮影。

這大概,也稱得上一種中國特色賽博?

雖然沒有《哪吒》裡的鳳凰涅槃,沒有《大聖歸來》的浴火重生,沒有中國大IP的燃炸加持。

但,每一個期盼新技術、關注道德、卻每天為生計奔波的打工人們,同樣可以對《界》中的女孩感同身受。


因為它用黑暗的宿命論,叩擊人性中尚未被主流國漫照亮過的幽微。


當然,很長一段時間內,IP改編依然會是舞台中央的太陽。

但原創的螢燭之光,何嘗不是國漫的一點新盼頭?



03

期盼


《哪吒重生》的導演趙霽曾經說過一句話:

「一年有3-5部10億以上的動畫電影出現,這樣才能是一個理想的動畫電影生存空間。到了這個級別,意味著這個行業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才是一個相對良性的狀態。」

這,恐怕是我們一直在關注國漫的理由。

無論大小,只看質量。

於是,順著《界》,我們也發現了一批有意思的短片。

《終極體驗》,又土又搞笑的賽博奪舍和賽博驅鬼。

《癔症》,風格強烈的空間翻轉、人物變形,並最後落點在家暴主題。

《晴轉多雲,有時有蝌蚪》,甜美直白的畫風,契合它對當代愛情與嫉妒的討論。

《番茄餐廳》,微微顫動的復古畫質,夢回90年代國漫黃金期。

而這些,找到的源頭,則是2021年的B站國創發布會上,一個叫做「膠囊計劃」的項目。

這是一個專門扶持動畫工作室的計劃。

與此並列的還有「小宇宙」和「原石」,分別對接院校學生和業餘愛好者。

你可以理解為,發掘未來國漫導演的計劃。

老實講。

最初在B站上看到「膠囊計劃」,肉叔以為只是簡單的動畫合集。

等看完幾部後發現。

這,不就是中國版的《愛死機》嗎?


誇大了?


也許,但肉叔確實看到了幾分相似。

首先是形式上的。

《愛死機》的大標題,實則是愛、死亡、機器人三個元素的排列組合。

而每一部短片的開頭,這三個元素就會打亂重組,變成該部短片的小標題。

所以《愛死機》的真正理念,其實是:隨機組合出的創意無限。

無獎競猜:這個組合是哪一部?


而「膠囊計劃」呢?

你有沒有發現,《界》中有幾個膠囊型的道具,比方說女孩手拿的工具包。

而「膠囊」,恰恰是《界》的命題來源:

「刺、欲、喜、幻、麻、淚、燃」,7種情緒膠囊。

14支風格各異的創作團隊,任選兩種膠囊,調配出新的情緒特效藥。

當然,不僅是形式上的。

《愛死機》成功的意義在哪裡?

是突破動畫市場的一點不可能。

這個項目並不是主流市場熱捧的,和中國一樣,好萊塢也喜歡合家歡,他們的動畫主流是迪士尼與夢工廠,追求的是熱淚盈眶。


而《愛死機》呢?

仿佛是個另類。

它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最高分的第一季,有6支短片的IMDb評分低於7分,但作為一個整體,它評分8.4。而在豆瓣,更是取得了9.2的驕人成績。

而第三季,恐怕許多人唯一記得的也就是那部《吉巴羅》。

但這,卻贏來了源源不斷的投資經費,才有了今天的愛死機三季續訂。

這不僅僅是藝術的成功,更是從口碑突破商業的成功。


而「膠囊計劃」呢?

面對的則是一個神話IP與低幼IP並行的動畫市場。

提到國漫。

人們的印象中要麼是《哪吒》要麼是《熊出沒》,這才是主流。


但誰又會注意到那些正在突圍的人呢?


還是前面提到的《霧山五行》。

2016年便做出了5分鐘的短片,沒錢,繼續不下去了。

2020年,終於拿到了投資,在B站播了3集,可是,加起來也不到1個半小時。

傳說,到今年才會迎來完整的13集。


一部動畫搞了7年,為什麼那麼難?除了製作層面的因素,其實還是市場的支持。

人們對不可預期收入的投資,總是異常謹慎。

也是這個原因,才使得熱門的類型,集中在了神話傳說類。

《深海》?

《藝術學院》?

看起來就像在賭博。

但慶幸的是,總有人願意賭上這看起來不划算的運氣。

譬如這個將14個國漫工作室推到我們眼前的「膠囊計劃」。

你說這裡會有多少利益回報?

老實說,肉叔暫時看不出來。

但,這幾部短片的質量證明了,所謂的回報,有時不是金錢,而是希望。

是突破國漫可能性的希望。


也是動畫從業者存活的希望。


而希望。

是任何一個偉大夢想開始的地方。

我們同時也希望。

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不必以中國版《愛死機》的名頭來稱呼他們。

他們該有自己的名字。

就像那張海報一樣。

即使年輕即使笨拙。


但有了希望,也許,他們就會一飛沖天。


讓人看見。


本日打工人:維倫紐瓦特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