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舉辦祭孔大典:磨金石教育遙祭至聖先師孔丘

視頻快剪王導 發佈 2022-09-29T11:07:31.788719+00:00

孔子故里曲阜,在孔廟隆重舉辦了公祭大典。磨金石教育謹以此文,遙祭道冠古今,受萬世慕仰的中華至聖先師孔丘。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3周年紀念日。孔子故里曲阜,在孔廟隆重舉辦了公祭大典。磨金石教育謹以此文,遙祭道冠古今,受萬世慕仰的中華至聖先師孔丘。

在著名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鮑鵬山撰寫的大典祭文中對孔子這樣描述:禮崩樂壞,斯文將亡;天生仲尼,長夜清光。

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文明史中,孔子絕對是最閃亮的那顆星。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主張以德治國,這樣群臣百姓就會心悅誠服地圍繞著你轉。

然而春秋紛亂,諸侯爭霸,周室勢衰,王道不存。在你來我往的勢力爭奪中,人心變得詭譎不定,道德淪喪於小人之手,世界的秩序變得混亂。

諸侯為了爭霸,不顧王法,不顧百姓,輕起刀兵,屍橫遍野。貴族享樂,增大對百姓的搜刮,以致苛政猛於虎。

士人讀書,只追求功名利祿,與統治者一道,置天下百姓於不顧。對於百姓來講,這樣的世界是黑暗的,命如草芥,人生無望。

在此亂世之中,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尼山的秋月光照大地,泗水河畔,浪花滔滔。孔子懷揣著悲天憫人的使命,降臨在這片天空之下。

為政以德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是孔子的個人宣言。自讀書學禮樂起,孔子為的就不是個人的利益。

年少時貧窮帶來的磨難,使他深切地感受到百姓生活的艱難。

所以他一直堅持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力勸統治者要施行仁政,減少奢侈的享樂,與民分利,這樣才能國富民強。

對於搜刮百姓的行為他是及其貶斥的。弟子冉求才能過人,通過戰功迎回在外流浪14年的孔子。

然而冉求因為改革賦稅制度,提高了季氏斂財的效率,這讓孔子極為生氣。孔子認為冉求背叛了自己的信念,背離了節用而愛人的思想,遂與愛徒斷絕來往。

為了天下蒼生,為不與亂臣賊子同流合污,他甘願奔走流浪,向各國君主,向天下宣揚自己的仁政思想,雖然處處碰壁,仍然不改初衷。

這就是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堅守了一生,而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自己成了那顆受眾人圍繞的北極星。

有教無類

孔子除了制定影響千年的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張,他最大的貢獻還在於教育領域。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有著極為嚴格的階級分層,孔子本身也因為出身問題一度無法接受教育,這在他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自己開始做老師的時候,他遇到了仲由,仲由不是國人,而是鄉野之人,但孔子還是收他為徒,開啟了黎民百姓接受正規教育的先河。

僅就這一點而言孔子就是非常偉大的,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孔子為底層百姓打通了一條向上走的通道。讓仲由等人躋身於士大夫之列,與貴族子弟共同管理天下。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幾千年來,天下讀書人皆以孔子為至聖先師的理由。超越時代藩籬平等待人,是為至聖;傳授詩書禮樂,以身示範仁愛德行,是為先師。

以德服人

一直到今天,中華兒女的一言一行所推崇遵行的仍然是孔子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一直是中國人衡量一個人德行的最高標準。

「德不孤,必有鄰」。在國際事務中,中國政府也深諳此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含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

也正因此,中國一直是第三世界國家備受尊重與推崇的領袖。

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1988年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並發表聯合宣言,向世界呼籲:

「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以德服人,合作共贏才是未來人類發展之道,而不是靠大炮巨艦,拉幫結派,剝削他人。

在這一點上,孔子不愧為中華先師,他是思想聖人,也是亂世英雄,敢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敢於用一生,去斬斷黑暗的時空,用思想,用理論去拯患救難。

在他離去的歲月里,他並未消失,而是化作明星,映照世人,他就是那顆北極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