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過萬後,聊聊做自媒體對自己的改變

菜根老譚 發佈 2022-09-30T03:35:51.901844+00:00

9月29日是一個特別開心的日子,因為我的公眾號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年度目標,提前一天完成月度目標,我的粉絲今天終於過萬了。

9月29日是一個特別開心的日子,因為我的公眾號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年度目標,提前一天完成月度目標,我的粉絲今天終於過萬了。

其實有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要做自媒體?是興趣愛好還是副業?

其實對於大部分自媒體人,首先我們愛好寫作,善於總結,更樂於分享,其次也算是一個副業,只是不計較收益而已。當然對於不同的人,做自媒體的初心或許一致,但目的卻有不同。其實這都不重要!在個人品牌為王的時代,興趣和價值找到平衡點,就值得我們義無反顧的付出。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雖然做了這麼多年,自媒體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少直接的經濟收益,遠遠低於我在上面的付出。但是我依然認為做自媒體給我帶來的諸多的改變,這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今天老譚就分享一下,做自媒體給我帶來了哪些改變,希望給正在猶豫進入或者準備放棄的朋友們一點動力。

高度的自律

早期我寫文章,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自己學習總結的一種方式,發文比較隨意。今年確定發力以後,一直堅持日更(節假日適當放假)以來,不論工作多忙,還是是晚上應酬,即使白天和晚上都沒時間準備,第二天也會早起準備推文,為讀者奉獻精彩的內容。

我曾經也是一個自控力很差的人,也存在很強的惰性,但是做自媒體讓我逐步的自律,減少了遊戲娛樂的時間,每當我偷懶的時候,想到那些關注我的人,我又會振作起來。

當你看到做一件事的價值,同時又有興趣的時候,興趣驅動+價值驅動,會讓你克服自己的惰性,堅持輸出。

碎片時間利用

昨天粉絲群里還有朋友問,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的時間寫文章?

我們很多時候都感嘆「沒有時間」,其實這都是藉口,時間真的都是擠出來的!很多時間都是不經意間在指縫中溜走了,不是嗎?上班的路上你會做什麼?晚上睡覺前你會做什麼?節假日裡你會做什麼?

如果我沒有做自媒體,也許這些時間在玩遊戲,在刷肥皂劇,在睡覺,在發呆。但是當我做了自媒體,這些時間就不一樣了。

上班的途中,一邊開車一邊聽書;走路的間隙,正好適合篩選文章;等待的過程中,正好可以剪輯要發布的小視頻。

所謂時間管理,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與我們對於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輸出倒逼輸入

當你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你就知道這有多難!不說選題的困擾,不談沒有思路時的焦躁,別管優美句式、華麗辭藻的使用,單就準備素材就要消耗大部分的精力。很多時候,為了寫1000字的文章,我們的閱讀量十倍都不止。

輸出倒逼輸入,這就是最好的學習,這也是費爾曼學習法的精髓。當你不需要輸出的時候,很多時候也就懶得輸入了。

系統化的整理

流水式的輸入只能滿足即時的快感,卻沒有營養,最終的結果是學到的東西又會還給時間,真正留下來的知識少之又少!

而當真正寫作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加系統的思考,梳理全文所要表達的邏輯,進行更加全面的總結或復盤,最終呈現出一篇完整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才值得別人去閱讀。

而且我公眾號的內容都是體系化的,有思維修煉的專題,有研發管理的專題,有產品思考的專題,這些都可以成為反覆閱讀學習的內容。

鍛鍊產品思維

老譚從技術寫到產品,從技術思維寫到產品思維,這不僅僅只是輸出,更是自己對產品思維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否則也很難去教育他人,誤人子弟。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做自媒體?很多人因為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即使有興趣其實也很難堅持,特別是進展緩慢或者毫無效果的時候。如果我們把自媒體當成自己的產品,其實就不一樣了,我們就要思考:

我們的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滿足他?

自媒體的定位是啥?它有什麼價值?它的商業化路徑如何設計?

當我在紙上畫出我做自媒體的商業模式,這些問題迎刃而解!短期靠興趣驅動,長期一定靠價值驅動,要向做產品一樣做自媒體。

提升運營能力

分析我公眾號近幾年的數據發現,2020年以後,粉絲數量在加速上升,這得益於2020年我重新復盤過去幾年的發展過程,梳理了做自媒體的價值,從而制定了運營策略。

2020年以前,完全興趣驅動的寫作,幾乎沒有任何運營,數據的增長完全依賴曾經寫的幾篇爆文而帶來的自然增長。

如果把自媒體當成產品,2020年之前的菜根老譚公眾號正處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導入期,導入期是最難的,完全要靠輸出的內容的質量做出口碑。我有一篇中台話題的文章獲得十幾家媒體的轉載,直接收穫大幾百的粉絲關注。

2020年以後,屬於產品生命周期的發展期,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後,就開始投入運營,這一階段的關鍵策略就是公域轉私域以量換量。具體做法:

1、利用頭條的推薦機制獲取公域流量。利用資料下載轉成公眾號私域流量。

2、和粉絲對等的其他公眾號做群推和互推,以內容互換進行粉絲互轉。

3、從技術領域轉換到產品領域,聚焦了內容方向,目標用戶更加的精準。

從此開啟螺旋式上升的快速發展的過程,不過發展期的初期有點過於保守,否則增長會更快。相比於遺憾,具備運營思維,掌握運營方法,看著運營指標在不斷的增長,這種快樂的心情無以言表。

下一階段的增長密碼是什麼?它的價值轉化何在?我也已經進行初步的設計,具體到粉絲突破2萬的時候再做分享。持續關注菜根老譚,你也會發現這其中的變化。

管著技術的事,寫著產品的文,做著運營的活​,這恰恰就是我當下的狀態,我也很享受這樣的狀態。從所涉及的事務講,這和做經營活動非常的接近,需要產品輸出,需要營銷推廣,這極大的擴展了我的認知和能力範圍​。

在自媒體運營的過程中,老譚接觸到更多的技術牛人,產品大咖,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很多的東西。另外老譚的社群也在快速的擴大,和大家一起交流,回答問題,回饋別人的同時,這難道不是更有效的學習​?這都是給我帶來的無形的價值。

寫作對於個人的成長是非常大的,是自我學習,自我進化的一種極佳的​方式。但寫作是枯燥的,結合自媒體運營,將興趣驅動專為價值驅動,這才是持續​輸出的動力。希望徘徊的同學、懷疑的同學、不想堅持的同學,能夠看到寫作和自媒體的價值,​努力的做下去。

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堅持長期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