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的誘惑

老曹說歷史 發佈 2022-09-30T14:27:40.097342+00:00

200多年前,一批懷抱理想、憧憬自由的人士聚集到初生的美國,他們立志要洗淨存在於母國的不良習慣和壞制度,為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而努力。

200多年前,一批懷抱理想、憧憬自由的人士聚集到初生的美國,他們立志要洗淨存在於母國的不良習慣和壞制度,為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而努力。

劃清與舊世界的界限

在18世紀的歐洲,向離任的外交官贈送禮物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傳統。歐洲人將禮物視為可以增進聯繫和強化交往的工具。法國等國家贈送他國外交官的禮物往往非常貴重,這既表明對外交官的尊重程度,也表示對於兩國關係的重視程度。然而,這樣一來,禮物就隱含了賄賂的成分。按照當時的慣例,這種外交禮物由外交官留存,實際上成了薪水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占一大部分。

這一做法受到美國人的痛恨。開國之父們不想讓這些舊世界的陋習侵入年輕美國的肌體。在他們看來,珠寶等貴重禮品象徵著奢侈,而奢侈本身就代表一種內部腐蝕—即便沒有外部的相互依賴和權錢交易,收受貴重禮物的人也會被誘惑,以致只關心自己的私事和個人利益,而將公務擱置一邊,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自我腐敗。

為了防止腐敗的侵入,新美國人採取了擴大界定範圍的做法。他們拉出了一張長長的禮品單,明確規定接受者將被視為腐敗。他們認為,禮物背後存在不為人知的負面聯繫,是一種不適當的接觸,會產生相互依賴。他們視禮物為政治的威脅,即便這些禮物在表面上沒有明顯的交易。他們還認為,歐洲人將政治、權力、親密與友誼混為一談。

美國的開國之父們致力於建立一個公正、乾淨的合眾國,規定對收受禮物等可能產生腐敗的行為在國內沒有例外。但是,歐洲人並不理睬他們的規定,外國王室繼續按慣例贈送美國外交官貴重禮物,接受禮物的美國人不得不考慮如何應對。

因此,一方面,他們在《邦聯條例》中規定公職人員不得接受饋贈;另一方面,《邦聯條例》的反腐敗規則規定,所有外交官員收受禮物都必須得到國會的同意。


三個鼻煙壺和一匹馬

第一起收受禮物事件在美國《獨立宣言》簽署後就發生了,當事人是美國政治家S.迪恩。迪恩一度化名為蒂姆·瓊斯,以商人身份在法國私下購買軍事物資,用於美國的獨立運動。當他摸清法國願意與尋求獨立的美國反叛者進行公開交易的底細後,便脫下了偽裝,以一個即將誕生的合眾國正式代表的身份在法國繼續活動。

不久班傑明·富蘭克林和阿瑟·李也加入迪恩的行列。但是,這三個人彼此合不來,並不斷相互指責。迪恩抱怨李沒有信譽,李認為富蘭克林腐敗,富蘭克林則認為李是個瘋子。

迪恩從任期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並一直面臨信任問題。他被指控利用公權採購物品、操縱佣金、謀取私人利益,他的金融帳戶也被認為是有問題的。他給人以野心勃勃和狡猾的印象。美國開國之父之一的約翰·亞當斯也覺得他不值得信任且令人反感。1778年,迪恩因帳目不清和信任問題被美國國會召回。離開法國時,迪恩收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贈送的珠寶鼻煙壺。迪恩本以為這件厚禮可以為他換來尊重,以此證明他為新生國家所做的一切。但是,不僅他的對手威廉·李指控他違背了邦聯核心原則,而且約翰·亞當斯也對他的這一「證據」不屑一顧。迪恩最終只得灰頭土臉地回到了法國。

接下來輪到了威廉·李。李與富蘭克林一道參加與法國1778年的條約談判,法美結成同盟,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當李於1780年回到美國時,路易十六也贈送了一幅鑲嵌鑽石的國王畫像和一個珠寶鼻煙壺給他。李接受鼻煙壺的行為當然免不了遭到迪恩的指控,他本人也清楚接受禮物有違《邦聯條例》。猶豫再三後,他還是將禮物上交給國會,讓他們決定如何處置。最終國會允許他將禮物保留下來。

第三個遇到難題的是後來出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的約翰·傑伊。傑伊時任駐西班牙大使,代表即將誕生的美國與西班牙談判航行權問題。傑伊離開西班牙時提出,能否允許他買一匹馬帶回去飼養,西班牙代表告訴他國王會送他一匹。臨走前,西班牙代表致信傑伊,說他們已選好了一匹馬,並送到港口,隨時可以裝船。傑伊當然知道美國的禁忌以及前兩位接受鼻煙壺者的結果。過了幾天,他給西班牙代表回信,信中感謝國王的美意和給予他的榮譽,但他堅持要掏錢買下那匹馬。兩天後,他將這兩封信遞交給國會,最終國會允許傑伊保留這匹馬。

美國革命後最後一件珍貴禮物是班傑明·富蘭克林收到的。富蘭克林代表美國在法國工作多年,當他於1785年離開巴黎時,路易十六送給他兩件華麗的離別禮物,它們是一幅鑲嵌有408顆鑽石的國王肖像和一個鼻煙壺。這一禮物的價值是給予其他外交官禮物的5倍多。

一方面,由於富蘭克林對美國政治擁有超乎尋常的影響力,在許多人看來,這一特殊禮物展現的遠不只是熱情和友誼,而是摻雜著權力的介入。雖然美國人希望能與法國人結盟共同反對英國,但也擔心法國施加的影響過大,尤其是通過像富蘭克林這樣舉足輕重的人物滲透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富蘭克林戰後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法國,幾乎成了巴黎的半永久居民。因此,他收到如此貴重的禮物更引起美國國內的懷疑和恐懼。人們擔心禮物只是增進了法國與富蘭克林之間的私人關係,從而可能干擾富蘭克林對國家應承擔的義務。更有一些共和黨人懷疑他與法國貴族的聯繫過於緊密。

為了打消人們的疑慮,富蘭克林將肖像畫和鼻煙壺呈給國會,要求得到承認並保有它,直到1786年春天,國會才批准他的請求。


以《憲法》規制收禮

禮物是社會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他們常常被用來見證禮物接受者受重視、有價值和被喜歡的程度。但不能迴避的是,禮物也可能是賄賂品。一件禮物被算作腐敗還是友誼,取決於文化習俗和政治架構。

不知道是否與幾位聲名顯赫的外交官收受貴重禮物有關,制憲會議上形成的美國《憲法》使用了明確而強硬的表述:「凡在合眾國或各州領薪或擔任職務之個人,不得接受任何國王、君主或國家之任何贈予、報酬、職務或爵銜。」據說,新憲法的最初草案於1797年夏天出爐時,沒有包括這麼多禁止性內容,只是不許接受爵位。到了8月23日,制憲會議的參會代表查爾斯·皮克利要求阻止外國力量對外交人員的影響,才加入了這些內容。

在禮物條款中,一些不貴重的、具有象徵性的禮物也無一例外地被禁止。條款中不僅明確規定「不得收受禮物」,而且使用了「任何種類的任何東西」這樣的強調語句。想像一下,這一「任何種類的任何東西」的禁止僅僅針對人類社會交往中習以為常的禮物而非賄賂,可見開國之父們對於一個新政權被腐蝕的警惕到了何等程度,也反映了他們要建立一種全新政治文化的決心。

當然,好的制度還需要有道德自律和有效的實施機制。據史料披露,美國制憲年代的一個鼻煙壺就從未擺在國會前,當事人居然是制憲會議後改任法國外交官的托馬斯·傑斐遜。當他任期結束時,法國國王還是贈給他鼻煙壺和鑲嵌鑽石的國王肖像畫。傑斐遜當然知道《憲法》的規定,但最終還是接受了禮物,也沒有交到國會,而是讓秘書拆掉相框,移出鑽石,賣了一個好價錢後裝進了私人腰包。


(劉守英/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