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非只論立場的「大和魂」,最終將日本自己送入地獄

悠然修史 發佈 2022-09-30T14:53:57.539068+00:00

對於軍國主義,日本的解釋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政策、組織為戰爭而準備,重視以軍備力量對外發展,用戰爭來高揚國威的思維方式」。

我們對於二戰結束前的日本有個專有稱謂 -- 「軍國主義日本」。正是軍國主義的肆虐,給中國、亞洲,乃至世界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其餘毒甚至瀰漫至今。

對於軍國主義,日本的解釋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政策、組織為戰爭而準備,重視以軍備力量對外發展,用戰爭來高揚國威的思維方式」(出自《廣辭苑》)。

我們對軍國主義的定義為:「把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一切為了侵略擴張的黷武思想和行動」(出自《辭海》)。

軍國主義不同於二戰時的另一個惡魔「納粹」,它沒有獨裁的領袖,而是整個國家全體參與並以戰爭為手段的行為,全民全體參與才是軍國主義能夠最終形成的關鍵。

例如,不少人認為東條英機是日本獨裁者,實際上東條在二戰結束前已經被軍部的同僚鬥爭下崗了。而且東條也是在1941年11月才出任首相,而一年前德、日、意三國已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

那麼日本是如何培育出軍國主義這個「怪獸」並膜拜於它的魔爪之下呢?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的美國東印度艦隊的4艘軍艦抵達日本東京灣。面對來自西方的堅船利炮,日本和當時的滿清一樣,選擇了屈服並打開了國門,也和滿清一樣開始了革新自強。

通過向西方列強學習,日本人意識到想要富強首先得結束幾百年的諸侯林立的局面。在這種強烈的、統一的國家意識的驅動下,日本人有了同一個理念「為了天皇和日本」。這種基於國家和民族的團結,保證了明治維新能夠快速且大致和平地完成。

革新就需要大力發展經濟,為此缺乏資源和商品市場的日本先將目光移向了隔壁的朝鮮。為了讓自己的行為「正當」並煽動民眾支持,日本知識界搞出了個口號 -- 將朝鮮從滿清的魔爪中拯救出來(這也成了日後「大東亞共榮」理論的雛形)。

但是滿清再怎麼破落也是貨真價實的亞洲第一強國,很快日本就認識到了真實的差距。

1886年,北洋水師四艘軍艦訪問長崎,發生了「長崎清國水兵事件」。誰是誰非的爭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看到的是比1853年更大的船、更粗的炮。再次面對堅船利炮,日本最終向滿清道歉並賠償損失。

這次事件也成了日本的一次契機,日本知識界並不討論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大肆渲染屈辱,煽動民眾的仇清情緒。明治天皇也不失時機地發布《建艦詔勅》,表示「為了日本」自願節衣縮食以支援國家。

被鼓譟起來的日本展開了全民勒緊褲腰帶,剔肉以助海軍的運動。狂熱到什麼程度,可以用一個小事兒來說明。

日本受東方文化的影響,也和我們有著相似的廉恥觀。看不起妓女,妓女的錢那更是骯髒不堪,有地位的人明面上接受妓女資助那都可以剖腹了。但是經過「為了天皇和日本」的漂洗,政府收妓女捐的錢在大家看來就合情合理了。

最終日本建立足以匹敵北洋水師的艦隊,取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並逼迫滿清簽訂了《清日馬關條約》。巨大的成功,讓日本人產生了一種精神信仰 -- 只要他們團結一致,無論做什麼都可以排除萬難並戰無不勝

此時日本的高層並不像底層民眾那般狂熱、喪失理智,但他們很快就被自己鼓譟起來的民族情緒所反噬。

甲午戰爭後因為利益爭奪,日本和俄國在遠東的矛盾日益加深。東京帝國大學的七名博士聯合發表了《意見書》,責難政府對俄軟弱,主張全民團結對俄宣戰,戰勝俄國。

七博士的言論迅速帶動了全國輿論,日本各界紛紛要求對俄強硬,這對日俄最終走向戰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04年,日俄戰爭正式爆發。

與甲午戰爭一樣,日本民間再次高呼「為了天皇和日本」支援戰爭,然而日俄戰爭的結果卻和甲午戰爭完全不一樣。

雖然日本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但是俄國拒絕承認戰敗和戰爭賠償,只同意將遠東的一些權益轉讓給日本(南滿鐵路和旅順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並且割讓庫頁島南部等)。並表示日本如果不接受,俄國將選擇繼續戰爭。

此時的日本因國力並不強,已經無力支撐巨大的戰爭消耗,日本政府遂在英美的調解下與俄國就結束戰爭展開了談判。談判的消息傳回日本,以七博士為首的日本知識界紛紛站起來討伐「賣國日奸」。

在他們的煽動下,幾乎所有的媒體對日本為什麼必須結束戰爭的原因避而不談。只是蠱惑日本平民,他們「為了天皇和日本」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日本戰場上的傷亡遠大於俄軍,日本國內為支援戰爭也導致很多人餓死、病死),但這一切就這麼輕易地被上層的「日奸」給出賣了。

為了進一步煽動民眾,攻擊的對象就不只是「日奸」,還有西方人。理由是西方列強操縱了這場戰爭,利用戰爭來消耗、打壓正在崛起的日本。

日本人憤怒的情緒在1905年9月5日(《樸茨茅斯和約》正式簽訂生效)最終爆發,他們走上街口示威反對與俄媾和,進而開始砸燒美國使館、西方教堂。當警察前來鎮壓時,日本人更加憤怒了– 我們愛國居然還要被鎮壓!

暴力規模迅速擴大,人們開始攻擊國民新聞社、內務大臣府邸、基督教會、警察署和市內電車,燒毀十分之七的警察崗亭和派出所。9月7日和12日,神戶、橫濱的民眾也有學有樣的,把神戶和橫濱打砸了一遍。這就是日本有名的「日比谷燒打事件」。

雖然暴亂很快就被日本政府鎮壓下去,但是「愛國大合唱」並沒有停止,思想的武裝和鬥爭仍然在繼續。那個有名的名詞被喊了出來-- 「大和魂」。日本人對這個詞痴迷到什麼程度,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是這樣描述的:

日本人像肺病患者似地咳嗽著,大喊道:大和魂!報販喊道:大和魂!小偷喊道:大和魂!大和魂一躍渡過了海洋,在英國作著大和魂的演說,在德國上演著大和魂的戲劇。東鄉大將有大和魂,魚店的阿銀也有大和魂。騙子、拐子、殺人犯,也都有大和魂!到底大和魂是什麼東西呢?回答道:就是大和魂唄。回答完就走過去了,走過了幾丈路之後,可以聽到哼了一聲。大和魂是三角的呢?大和魂是四角的呢?大和魂像字面所示,就是一種魂。唯其是魂,所以永遠是飄飄渺渺的。沒有一個人嘴裡不說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見到過,沒有一個人耳朵里不聽見它,卻沒有一個人親自遇見過。大和魂大概是天狗一類的東西吧。

最終參與東京日比谷燒打事件的部分人犯被判了刑,但是社會輿論對他們的看法是:他們犯了什麼罪?犯的不就是「愛國罪」麼?

這種狂熱的情緒,讓「大和魂」進一步演變為一種觀念和邏輯。意思是在「為了天皇和日本」這個目標下,一切行為都是合理且必須的,任何阻撓這個目標的行為都是錯誤的。行為對錯的判斷標準變為符不符合「為了天皇和日本」,變為能不能讓日本獲利。

因為朝鮮不想讓日本占領獲利,所以朝鮮有錯有罪;因為中國不願意向日本屈服,所以中國有錯有罪;因為亞洲不願意向日本貢獻資源,所以亞洲有錯有罪……

在這種思潮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發現只有自己才掌握著真理,外部世界要麼是和日本作對的敵人,要麼是理解不了真理的愚昧之徒。怎麼辦?敵人自然要消滅,愚昧的野蠻人必須得征服,所以日本需要的是暴力。讓軍部擴張就成了絕大多數日本人的選擇。

暴力總是從自身開始,民間的少數「異己」因為其恨國行為被扣以「日奸」的帽子排擠和消滅。日本的政府也進入了快速更迭期,而更迭的主要方式就是政治暗殺引發的政府倒閣和改組。

實際上說政治暗殺並不準確,那些製造事端的軍部少壯們從不認為自己是在做卑鄙的殺手。他們認為自己是在進行崇高的事業而不是陰謀,是在為日本的發展掃清障礙。

每次刺殺前消息都傳得滿天飛,基本上人人都知道誰近期要殺誰。行刺者們也不玩虛的都是大搖大擺地去殺人,殺完也不逃跑。社會輿論對他們也是報於同情和嘉獎,所謂的審判往往也都是流於形式,輕判了事。

註:只有二二六事變是個例外,天皇覺得自己的肱骨大臣被殺了。導致治天皇明確要求嚴懲兇手,所以最後才不得不處決了幾個主謀。

就這樣日本從上到下里反軍部擴展的勢力(例如西園寺公望、犬養毅等)都被暗殺或清除,民眾成為軍國主義的擁躉,政府成為軍國主義的政府。解決完內部的敵人,實現了全日本一個聲音,那麼就必須得對付外面的敵人了,而方式就是戰爭。

二戰期間為支援前線戰爭,日本在國內拼命地搜刮資源,掙扎於生死線上的日本平民們慘不慘?

太平洋戰爭中,困守於太平洋上一個個孤島的日軍,為了活下去而吃戰友屍體,他們慘不慘?

李梅用燃燒彈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時,城市燃燒的高溫讓河流都被加熱至沸騰,將在河中躲藏的日本人活活煮死,他們慘不慘?

「小男孩」和「胖子」瞬間就將幾十萬人判了死刑,把兩個城市夷為平地,看看照片裡那些如同焦炭、皮膚一片片剝落的人,慘不慘?

我們作為旁人,如果願意,可以施捨憐憫之心,予以同情。但是他們自己沒有要求憐憫和同情的權利。因為他們只能後悔,施加於他們頭上的災難,以及全亞洲遭受的苦難,都是因他們的選擇而來,所以他們必須承擔因此而來的後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