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生活,從未走遠

拾器格物 發佈 2022-09-30T15:27:59.606316+00:00

前些年,北歐設計大行其道,我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歸屬。現代室內風格千篇一律,於是我們家裡掛起了油畫,追求西方簡約輕奢,西方審美價值像重金屬搖滾一樣,嗡嗡嘈雜,充斥著我們的耳目。而精英階層更是俯身低就,迎合低俗價值的認可。


前些年,北歐設計大行其道,我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歸屬。現代室內風格千篇一律,於是我們家裡掛起了油畫,追求西方簡約輕奢,西方審美價值像重金屬搖滾一樣,嗡嗡嘈雜,充斥著我們的耳目。而精英階層更是俯身低就,迎合低俗價值的認可。要知道,這並不是我們命骨里的文化信仰,每個國家、民族的建築、裝飾、構造藝術都有自己獨特語言和詩境。我們身在中國,卻遠離中國。漸漸地,我們忘記了本來的面目;慢慢地,我們忘記了端莊、素雅、歸真的模樣……



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從幾千年前的儒家、道家文化開始,我們就追求「和諧」,以「外為儒家,心住莊子」的原則來包容一切文化。客廳掛油畫的時候,應該想想我們還有宋元山水畫;追求西方極簡的時候,應該想想我們明式家具的簡約。先人的審美已經領先西方很長一段時間了。當然,我們在溯源文化基因、追求傳統美學的時候,也並非將西方審美拒之門外,只是我們不能丟掉文化內核里的自信,「古為今中,洋為中用」正是此理。



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然閒適,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質樸恬淡,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樂觀豁達,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怡然自得。。。。。。歷代文人騷客不僅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清新淡雅、悠然寧靜的山水鄉村圖,也勾起了現代的國人對古人這種生活的神往之情!




而今,在這鋼筋混水泥、燈紅酒綠的現代都市裡,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興起,從而也引發了「中式生活」這個概念的誕生,以其高雅的生活情趣、濃厚深遠的藝術蘊涵與獨特的民族感染力呼喚著我們。




其實,「中式生活」這種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一直深埋在國人的骨子裡,歷經風雨的洗禮也不曾磨滅。它,是只屬於中國人的一種生存的智慧。它不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它又是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從那些讓人感動的生活細節和對優雅生活的感悟中,找尋傳統國學思想對民族生活方式的滲透與影響,挖掘中式生活方式的精神內核,把握它的閃光點並加以提純和傳承發揚。




曾經,我們在西方的導向中生活,對西方奢侈品趨之若鶩,對西方的生活信解媚行。而我卻只鍾情於中式生活,生活之於我,是一種日常,更是一種信仰,可是我不想隨波逐流,我仍然想灑脫地依循本心,要把這人生過成翩翩詩意,寫成一首隻屬於中國的山水田園詩。


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壓力,不做工作的奴隸,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侶,活潑可愛的孩子,豐衣足食。


在周末閒暇的午後,忘卻世間紛擾,泡上一壺茶,一杯清茶便得以寧靜。懂茶與否並不重要,喝茶,喝的是心境。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偷得浮生半日閒也不失為人生之一大樂事。一道茶道,更是一道人生。



或是在月朗星稀之夜,在中式雅間一榻之旁,燃上一盞檀香,古桌之上,香爐煙裊裊,如仙如霧,於中式雅間幽古之氣中又繾綣著文雅生活的古老禪語。香氣淡淡,禪意濃濃,與香交流,於一呼一吸、一念一動、一聲一寂之間,使人寧神靜氣,通達百體,而達一種脫離世俗的超然之感。


幽幽星月下的中式裝修雅室中,一案一椅、一燭一卷,素腕秉燭,暗香一縷,若有還無,中人慾醉,當求古樸典雅與清俊秀逸。



徉在中式生活的海洋里,我們可以孤傲而遺世獨立,可以灑脫入世而胸襟坦蕩。追逐財富與名利之際,本性依然愛慕丘山,追示現代時尚之際,而依然心懷世間山水,讓自己有閒看月、看雲、看星空,有智慧去體驗與分享生命的快樂。真誠地愛自然、愛自己、愛中國文化、愛原生態的生活,這是中式生活的要義。當你走遍世界各地,歷經萬水千山之後,你會對中式生活愈加深愛。



中式生活,重儀式更重意識,求物質更求精神,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那麼中式生活也就無從談起——我們需要精緻的生活態度,而非單純的奢侈生活。


品味中式生活,似乎是在欣賞一種文化,體驗一種生活,安頓一種理想。它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溫度。或許,每個中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中式情結,它一直存在於我們的骨子裡,從未走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