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志願軍為毛岸英遷墓,一老婦攔下:他是朝鮮的兒子,墓不能遷

歷史小書生 發佈 2022-10-01T07:12:03.168169+00:00

1953年4月,全國婦聯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其中有一位代表是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會後,毛主席專門找到她,緊緊握著她的手,滿懷悲痛,對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你失去了一個兒子,我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們犧牲得光榮。」

1953年4月,全國婦聯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其中有一位代表是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會後,毛主席專門找到她,緊緊握著她的手,滿懷悲痛,對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2020年11月9日,在距離韓戰已經70年之際,中央首次公開了1950年11月25日,彭德懷發給中央軍委的絕密電報,裡面詳細記載了毛岸英犧牲的細節。彭德懷在電報中寫道:

「我們今日七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十一時,敵機四架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就這樣,毛岸英和另一位戰友被上千度高溫的大火包圍,最後壯烈犧牲……

「毛岸英是我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於湖南長沙,他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1930年,年僅8歲的毛岸英同母親楊開慧被一同抓進監獄,在獄中,他親眼見證了母親為革命事業犧牲的壯烈,也讓他幼小的心靈深受震撼。

幸運的是,在人們的努力下,毛岸英被保釋出獄,並進入了中共地下黨主辦的大同幼兒園學習,後因黨內發生叛變,幼兒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到各地,此後一段時間裡,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一起過著流浪生活。後來,在黨的幫助下,兄弟倆才被送到了莫斯科國際兒童院。

在這裡,毛岸英認真學習,過上了一段相對安寧的學生生活,然而,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毛岸英堅持參戰,被批准進入了軍校繼續學習,此後,他還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先後參加了進軍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爭。

1946年,他在乘飛機回國前,史達林還專門接見了他,並送給他一支手槍,此後,這支手槍一直陪伴著他,直到犧牲前。

毛岸英在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國後,終於和父親毛主席團聚,但沒過多久,他便奉命去了陝北搞土改。期間,毛岸英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生活,對中國基層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毛岸英又和掃雷專家一起,作為中央先遣隊進入北平,為後續部隊進京掃平障礙。

新中國成立後,毛岸英主動提出要紮根基層,在基層工作,1950年,他在北京機器總廠擔任黨總支副書記期間,曾下定決心「要在這裡連續不斷做上十年工作。」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隨著韓戰的爆發,毛岸英此後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初期,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一度將美軍和韓軍驅趕至釜山一帶,然而,美國借聯合國名義,組織所謂的「聯合國軍」進入朝鮮戰場,美軍憑藉強大的裝備優勢和兵力優勢,一舉反轉了整個戰場。

戰爭持續到10月時,美軍已經越過了三八線,將戰火燒到了中朝邊境,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美國對中國的多次警告視若無睹後,中國最終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戰略決策。

10月7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設家宴宴請彭德懷,與他研究志願軍組建及日後入朝參戰等一系列相關事宜。

談話一直持續到深夜,在大致確定了作戰的主要內容後,彭德懷告別毛主席走出了中南海,準備乘車離去,就在這時,一個人卻突然攔住了他。

彭德懷抬頭一看,一個大高個子的年輕人擋住了自己的去路,對方高興地說道:「您好,彭叔叔,您還認得我嗎?」

彭德懷定睛一看,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又一下子叫不出來名字,只聽對面的年輕人笑了幾聲,說道:「彭叔叔,我是岸英呀,當年在延安的時候,我還見過您呢。」

彭德懷一聽,高興壞了,忙拉著他到了燈光下,再仔細一看,果然是岸英,彭德懷緊緊拉著他的手,笑著問道:「岸英啊,你怎麼還不睡,找我有事嗎?」

毛岸英十分認真地看著彭德懷,回答道:「我就是在等您呢,彭叔叔,我也想跟您去朝鮮。」

彭德懷一聽,當即表示反對:「這怎麼能行,你不能去。」

毛岸英懇求道:「怎麼不行,彭叔叔,這次抗美援朝很偉大,機會難得,您帶我去吧,我要是去不了,會後悔一輩子的。」

彭德懷見他十分真摯,便問道:「和你父親說了嗎?」

「說了說了,我父親同意了」。毛岸英回答。

想起毛岸英曾在蘇聯參加過戰鬥,彭德懷便問道:「你還參加過蘇德戰爭?」

毛岸英想起那段崢嶸歲月,驕傲地說:「是的,我曾跟對部隊一直打到了波蘭。」

「我還聽說你有一支史達林送的手槍,是真的嗎?」

「是真的,我一直帶在身邊的。」

彭德懷又問起了他的近況,「你現在在哪裡呢?乾的什麼工作?」

「我現在在一家北京的機械廠里工作,決心要搞好工業,我至少要在這裡干十年。」

「那你怎麼還想著要跟我去朝鮮打仗呢?」彭德懷還是不願讓他上戰場,再次說道:「這事先放一放,等過幾天我再跟你父親商量商量,你先回去休息。」

幾天後,毛主席在菊香書屋為彭德懷設宴踐行,在場的只有三個人,毛主席、彭德懷和毛岸英。

酒過三巡,毛岸英再次請求彭德懷帶自己上前線。

從抗日戰爭開始,毛主席一家就已經為革命付出了所有,如今,留在毛主席身邊的孩子也沒幾個,彭德懷不忍心讓毛岸英再上戰場,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彭德懷鄭重拒絕了毛岸英,說道:「你還是不要去朝鮮了,美國的飛機狂轟濫炸,十分危險,你就留在後方,搞建設也是在抗美援朝嘛。」

毛岸英一聽,當下就急了,他激動地說出了自己曾經在軍校和蘇聯參加過戰鬥的經歷……

「彭老總,你就收了他吧。」毛主席既心疼又堅定地說道,「岸英他還會講俄語和英語,你到了朝鮮,也免不了要和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啊。」

毛主席都發話了,彭德懷也不好再繼續拒絕了,他說道:「那就讓岸英跟我去吧,他可是咱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啊。」

對於毛岸英入朝作戰的經過,聶榮臻元帥曾在回憶錄中有過描述:

「彭總入朝時,為了和駐朝鮮的蘇聯顧問取得聯繫,確定帶一名俄文翻譯,原先確定從延安時期就擔任中央領導俄文翻譯的張伯衡同志,但當時張已擔任軍委外文處處長。由於大批蘇聯顧問來到北京,張伯衡工作很忙,難以離開,後又挑選了一名年輕的新翻譯,可是軍委作戰部長李濤同志提出,入朝作戰非常機密,應選一名經過政治考驗和可靠的翻譯,當時時間很緊,我立即向毛主席請求怎麼辦。主席立刻就說:『那就讓岸英去吧,我通知他。』就這樣,毛岸英就隨彭總一起入朝了。」

彭德懷悲痛不已:「怎麼偏偏把岸英給炸死了」

1950年10月23日,毛岸英跟隨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任榮的車,跨過鴨綠江,抵達了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

志願軍司令部位於朝鮮北部大榆洞,這裡處於兩座大山的一條深溝里,位置隱蔽,司令部的位置是我軍最核心機密,毛岸英擔任文職工作。在這裡,除了工作外,他平時就翻看自己帶來的書籍,這次來朝鮮時,除了行李外,他帶的最多的便是書了。愛看書這一點倒是跟他的父親毛主席有得一拼。

毛岸英在志願軍司令部工作期間,只有彭德懷、鄧華、洪學智和彭德懷辦公室的人知道他的真實背景,其他人都不知道毛岸英究竟是何許人。

他的身上沒有絲毫領袖孩子的那種目中無人的傲慢,相反,他平易近人,跟同志們相處得也很好,彭老總曾多次叫他一起吃飯,為了不搞特殊、不被區別對待,毛岸英全都委婉拒絕了。

工作中,除了擔任俄語翻譯外,他還會主動給自己找活干,積極參與其他工作。

志願軍司令部由於要接收中央指示,同時還要對在朝鮮境內的志願軍各部下達作戰命令,因此,司令部附近集中了4部電台,收發電報的頻率很高。這就給了敵軍偵察志願軍司令部駐地的空檔。一個月以來,這裡能經常看到美軍飛機偵察的身影,有時美軍還會時不時來一次掃射。

事實上,毛主席曾多次向志願軍司令部發去致電,告誡他們要注意司令部的防空問題。

彭德懷入朝第二天,毛主席便提醒他們要儘快修築防空洞:

「敵人測向頗准,請加注意。熙川或其他適當地點應速築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們司令部的安全」。

時隔不到一周,毛主席又致電彭德懷,提出讓指揮所轉移的想法,稱現在的位置不好。

第二天,毛主席再次強調修建防空洞的重要性,命令他們「你們指揮所應速建堅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萬勿疏忽。」

11月24日,毛主席致電彭德懷,進一步指出,「請你們充分注意領導機關的安全,千萬不可大意。」

但可惜的是,毛主席的多次警告最終也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11月25日中午11時,4架美軍轟炸機從志願軍總部上空飛過,司令部的工作人員靜靜地聽著敵機的聲音離他們越來越遠,大家一致認為敵機並沒有發現這裡,都不太注意。

這時,志願軍副司令洪學智則顯得十分謹慎,他匆匆進入司令部,命令所有人趕緊收拾東西轉移到防空洞裡。同時,他連拖帶拽地把彭德懷強硬拉到了防空洞裡。

進入防空洞後,彭德懷便繼續召集鄧華、洪學智商討第二次作戰的計劃,兩個小時後,彭德懷讓秘書楊鳳安去打探一下外面的情況。

他剛走出防空洞,就看到了幾架敵機再次從上空掠過,楊鳳安進入指揮部後,看到了毛岸英和高瑞欣還在裡面,立馬跟他們說:「趕緊去防空洞,這裡不安全。」

於是,三人急忙離開司令部,到了防空洞中,但沒想到,這次敵機卻還是飛過,沒有絲毫動作。於是,毛岸英和高瑞欣便繼續返回司令部工作。

就在這時,悲劇發生了。原來,美軍的轟炸機是故意飛過,不做任何動作,讓我軍放鬆警惕,然後突然返回再來個出其不意,外面的人們還來不及反應,只見敵機已經撲到了作戰室的上空,並向下投下了凝固汽油彈。

一時間,整個司令部火光沖天,濃煙滾滾,而毛岸英就犧牲在了這次的空襲中。

彭德懷在得知消息後,久久沉默著,說不出一句話來,一晚上在洞中來回踱步。最後,他只說了一句:「怎麼偏偏是岸英呢……」

隨後,他找來一張白紙,開始給毛主席起草電報,拿起筆又放下,就這樣一個動作,被他反反覆覆重複了好幾遍,一個多小時後,才寫完了內容:「今天,志願軍總司令部遭敵機轟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犧牲。」不到30個字的電文,彭德懷中間卻數次停筆,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向毛主席交代,告訴他這個不幸的消息。

這封電報送到北京後,通訊員不敢告訴毛主席,而是將它直接送到了周總理處。由於當時毛主席的身體狀況出現些許問題,加之他還在坐鎮關注朝鮮戰局,於是,周總理決定暫時向毛主席隱瞞岸英犧牲的消息。

直到1951年元旦後的第二天,周總理才將彭德懷的電報交給了毛主席。毛主席拿過電報後,手裡緊緊攥著這張紙,一直盯著電報上的字看了半天,拿起煙又扔下,回過頭,他又要點菸,本來火柴盒就在他眼前,但他一直低頭摸著口袋找。眼裡滿含熱淚,卻始終固執地不想讓身邊的人看到。

但從他的動作中,大家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內心的悲痛,那可是他最親愛的兒子呀。最後,他悲嘆道「唉,戰爭嘛,總是要有人傷亡的。沒關係。」

彭德懷回國後,親自找到毛主席,向他講述了岸英犧牲的過程,並悲痛地說道:「主席,是我沒有保護好他,我是有責任的,請您處分我吧。」
毛主席長長地嘆了口氣,對他說道:

「搞革命嘛,總是要死人的。岸英是個普通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盡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不該為中朝兩國人民共同事業而犧牲,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生的?」

朝鮮老婦痛哭:「這是我兒子,誰也不能遷」

毛岸英犧牲後,曾有人提議將他的遺體帶回中國安葬,彭德懷思來想去,暫時將他的遺體安葬在了大榆洞北面的山坡上。

1954年12月,有人提出將毛岸英遺體運回北京安葬的提議,彭德懷思來想去,沒有同意,並給周總理寫去了一封信,信中,彭德懷從大局出發,說明了原因:

「我的意思是將岸英的遺體埋在朝鮮,說明他自願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將岸英和同時犧牲的高瑞欣合葬在一處,這樣對朝鮮人民教育意義比較好……」

最終,中央也同意了彭德懷的建議,並決定將毛岸英的墓遷往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這一年清明節剛過,戰士們準備將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墓一同遷往志願軍烈士陵園,正準備開挖時,一名朝鮮老婦帶著許多人跑來阻攔。

她哭著說道:「這就是我兒子的墳,你們誰也不許動,不准遷,我老了就讓我孫女繼續替我看著這座烈士墳。」

這位老婦的話讓戰士們的眼眶一下子變紅了,他們哽咽地說道:「阿媽妮,(阿媽妮是大家對朝鮮族身為母親的中年婦女的通稱)這是我們志願軍烈士的墳,奉上級命令,我們要將它遷到烈士陵園去。」

「不行,這墳誰也不能遷,他是我們朝鮮人民的兒子,是我的兒子,不能遷。」老婦繼續說道。

這位老婦一再阻攔,戰士們只好偷偷告訴了她真相:「阿媽妮,這裡埋著的烈士,其實是我們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兒子啊。」

朝鮮老婦在得知真相後,震驚不已,她的內心更加悲痛不已,之後,她流著淚靜靜地看著戰士們為毛岸英遷墓,送走戰士們後,她虔誠地向北京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1958年2月,周總理率中國代表團訪問朝鮮之際,他專門來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內,祭奠志願軍烈士。

在兩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有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信仰中,共和國的歷史必將永遠銘記這些名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