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憑什麼位列中國八大古都?看過商代都城遺址,真的是實至名歸

玩名堂主 發佈 2022-10-01T10:53:22.522979+00:00

鄭州商代亳都都城內城北城牆遺址文/梅灣農夫鄭州作為中國第八大古都,很多人不服。那麼來鄭州紫荊山立交橋下的鄭州商代亳都內城北城垣遺址,也許就能輕鬆找到答案。

鄭州商代亳都都城內城北城牆遺址

文/梅灣農夫

鄭州作為中國第八大古都,很多人不服。那麼來鄭州紫荊山立交橋下的鄭州商代亳都內城北城垣遺址,也許就能輕鬆找到答案。

紫荊山立交橋交通繁忙,車輛川流不息,人們都行色匆匆,過往的人很少駐足,雖然人民廣場有很多人遊玩、休憩,但很少有人去留意,在一排樹牆之隔的荒草地上,金水路滾滾車流的路邊,竟是商代的北城牆。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八大古都,而其中四個都在河南省,占了一半,這四個古都分別是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

鄭州之所以被列為中國第八大古都,是因為三千六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商朝建都在這裡,比安陽的殷墟還要早。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樣一個詞:盤庚遷殷,說的就是商王把都城遷到了殷地。考古學家依據發掘文物和史料判斷得出,「盤庚遷殷」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商代中晚期。

商代的都城有三個,分別是亳(今商丘)、隞(今鄭州)和殷(今安陽),而在鄭州所發現的商城遺址,建都者是商代早期的王——仲丁。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於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囂(今鄭州商城)遷都於相(今安陽)。


1951年,當時的中科院考古所來到鄭州,對這裡的商城遺址進行大規模勘探發現,鄭州的商城遺址,既有內城外郭,還有宮殿區、作坊區,總占地九平方公里。

鄭州商城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而且是規模最大的都城,也是我國第一個建有城垣的王都。

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鄭州就是西周的封國管國,而現在鄭州的管城區就是以此來命名的;春秋封鄭國,鄭氏三公(鄭桓公、鄭武公和鄭莊公)在滎陽苦心經營數百年,鄭國成為東方一顆耀眼的明珠;戰國時期的新鄭先封鄭國,後改封韓國,所以現在的鄭州市所轄的新鄭市被稱作是鄭韓故都。鄭國和韓國在鄭州地區的建都史,都遠遠長於二百年。

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區劃始於公元549年,東魏孝靜帝將穎州改名鄭州,此後的歷史上除清代和民國短暫設置過縣級行政區劃外,絕大部分歷史時期,鄭州都是作為直隸州的行政區劃存在著的。

如今的鄭州,有一條路叫商都路,還有一條路叫商城路,也有一座賓館叫商城飯店。

商都路上滾滾的車輪駛向遙遠的未來,商城路的商都遺址博物館昭示著這片深厚的土地,有著比未來更遙遠的過去。


:原創不易,文章未經作者許可,請勿擅自轉載和使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