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雙雙寫的文章

詹國樞 發佈 2022-10-01T13:29:04.828591+00:00

老詹小注:看到孫女雙雙寫的文章,爺爺心裡五味雜陳。鼓樓前的老住戶王靜和她的老街坊們一起,通過《鼓樓靜語》公眾號這個平台,用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把居住在鼓樓腳下的百姓生活、老街老胡同的歷史呈獻給讀者,分享著時間的故事。


老詹小註:

看到孫女雙雙寫的文章,

爺爺心裡五味雜陳。

高興、欣慰,差一點兒淚濕眼眶!

好,不多說了,看文章吧——


王靜——在《鼓樓靜語》裡講述鼓樓往事

詹天愛

  王靜在鼓樓下留影

  在北京中軸線最北端,鐘鼓樓的暮鼓晨鐘,於古都上空迴蕩了六百多年,敲打著每一個時辰的到來。鼓樓前的老住戶王靜和她的老街坊們一起,通過《鼓樓靜語》公眾號這個平台,用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把居住在鼓樓腳下的百姓生活、老街老胡同的歷史呈獻給讀者,分享著時間的故事。

  「心中有一隻金色的小鹿,那就是關於文字的舞蹈。」2018年立春之際,伴隨著《鼓樓靜語》公眾號的順利開通,62歲的王靜,翻開了人生新的一頁。王靜說:「過去上班時,做過企業報編輯,平時就愛寫點東西。退休後看孫女,看孫子,好不容易孩子上學了上幼兒園了,才又重新拾起自己的寫作愛好。」

  每天忙完了家務事,王靜都會利用零散時間打理《鼓樓靜語》公眾號。打開電腦,整理一下文字和照片。登錄郵箱,查看一下有無網友投來新稿。打開手機,開啟訂閱號後台,編輯稿件,修改文字,分段排版,插入圖片,添加音樂…此時的她,在鼓樓腳下各個時段各個街區中徜徉,進入一種忘我的工作狀態。

  在主編王靜的打理下,平台上一篇《走進老照片——地安門、鼓樓前!》的文章吸引了5.6萬讀者的閱讀,寫下了上百條留言。一位在海外工作的老街坊,發現了《鼓樓靜語》的公眾號,動筆寫下了《鼓樓前,我與奶奶相伴的日子》,許多人留言分享,過去的同學夥伴又聯繫上了。

  筆者和王靜取得了聯繫,相約去鼓樓走走看看。王靜還約了兩位老街坊,一位是鼓樓前辛安里胡同的「發小」姚記炒肝店的掌門人姚燕,另一位是老街坊劉雲舫。鼓樓生,鼓樓長,這一帶都是她們所熟悉的地方。

  三位老人有備而來,身著便裝,腳踏舒適的運動鞋,走在這條老街上,從繁華的街景中去尋覓老街的影像。「菸袋斜街北邊是洪吉紙店,電光紙、皺紋紙、作業紙,應有盡有!」「記得泰麟糧店,用個大鐵簸箕盛糧食,上稱後,底下拿口袋一接,面就倒進了口袋裡。」「對了,進門還有個賣醬油醋的櫃檯……」

  聊到鼓樓,聊到過去,聊到鄉愁,老人們的眼睛亮了起來,臉上透著興奮的光彩。跟著她們,筆者好像也一起進入了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之中,來往的遊客漸漸隱去,眼前的街景瞬間切換成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劉雲舫瞅見路旁石墩上坐著的一位老先生很是眼熟,上前一問,發現竟是兒時玩伴!聊起王靜的公眾號,立即有了共同話題。「《鼓樓靜語》,我知道啊,說的都是咱鼓樓周邊的事兒,愛看,每期都看。」

  《記憶中的地安門中學的老師們》是與老同學們擊鼓傳花般聯繫的開始,串起了一條街半個世紀後的重逢;《鼓樓地安門什剎海留言坊》是供老街坊們憶舊留言尋友的平台,重拾了這一帶百姓生活的歲月時光。

  晨鐘暮鼓,是北京老城最醇厚的百姓記憶。時間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鼓樓腳下生命的歡歌代代相傳。

  王靜,1956年出生在北京鼓樓東大街106號一個大雜院裡,那兒有她許多童年的記憶。走到院門口,王靜告訴筆者,這塊空地是孩子們玩耍的樂園。那時的她是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兒,挺著胸脯帶領全院的孩子玩齊步走的遊戲。隊伍從街頭走過,不斷有孩子加入,會越走越長。「一二一!一二一!」那清脆的聲音在公號的文字中從記憶深處被呼喚了出來,傳得很遠很遠。城市歷史的剪影、溫暖親切的記憶、充滿煙火氣的生活,盡在其中。

  2011年,北京啟動了中軸線申遺工作,如今,進入關鍵時期。申遺名錄文本已完成,國家文物局已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呂舟說:「北京中軸線申遺,引發市民廣泛關注,大家積極參與到保護中來,參與的力度是空前的。」

編後小記:

雙雙從小在爺爺奶奶家裡長大,

和爺爺奶奶關係特好!

後來一家人搬離單過,奶奶很長一段時間,很不習慣。

清晨起來,一看孫女不在,立即大聲喊,雙雙,雙雙!

雙雙七歲生日之時,爺爺寫有一文,取名就叫《孫女雙雙》,

如今重看,往事歷歷,如在眼前……


孫女雙雙


雙雙和奶奶 老詹攝於手帕口草坪


寫在前面的話:雙雙七歲生日,老詹還在上班,趁中午休息,寫了篇散文,發在人民博客。轉眼已是8年,雙雙快15歲,該上高中了!偶爾翻出文章,想起孫女往事,心裡五味雜陳,甜蜜中竟有了一絲淡淡的惆悵!唉,時間過得真快,時間都去哪兒了?倘若時光倒流,回到從前,哪怕只有一天,那該多好!

孫女雙雙,老詹之子詹越之愛女也。生於2002年6月12日凌晨2點22分,體重6斤6兩。真是巧了,全都雙呀!於是爺爺提議,取個小名,就叫雙雙吧!大家說好,要得要得,舉雙手贊成。

雙雙很乖,從小就很懂事,從不煩人,放在床上,她竟坐著,也不亂動,也不說話,只睜大眼睛,忽閃忽閃,定定地盯著你,小睫毛一眨一眨,只是笑、笑、笑,忍不住親親她小臉蛋,格格格格,格格格格,小傢伙笑得更歡了。

雙雙愛水,喜歡洗澡。奶奶放一澡盆溫水,她在裡面,可以玩半個小時。先放一塑料黃鴨,再放幾隻小鴨子。雙雙說,鴨媽媽帶小鴨子陪雙雙洗澡來了!我們大家一起洗澡,誰也不許欺負誰喲?

雙雙愛玩,周六放假,到爺爺奶奶家,作業做完,電視也看了,到哪兒玩耍呢?哎呀真沒勁呀。對了,去報社,去報社!於是,帶上弟弟休休,和爺爺奶奶一起,來到經濟日報編輯部大樓。

經濟日報剛搬新樓,大樓一層,是休息廳。大廳很大很大,周末很空很空,無人吵鬧,亦不聲張。雙雙教弟弟學畫畫,還和爺爺下跳棋,藏貓貓。最後,大家坐電梯來到16層屋頂花園,看小魚在池中遊玩,再撥開草叢,捉住一個又一個小蛐蛐,裝在瓶子裡,回家養起來。雙雙說,今天,是我和弟弟最開心的一天。

雙雙喜歡搞怪,引人發笑。一會兒把馬桶圈取下,套在腰上,一扭一扭,學跳芭蕾。一會兒又圍一大毛巾,戴一墨鏡,裝老妖怪。那天,一家人到樓下餐館吃飯,雙雙先不就座,專門等在大門旁邊,站得筆直,進來一位客人,她就一彎腰,右手往前一指,說:裡邊請,歡迎光臨!客人沒料到這麼可愛一小姑娘,竟站在門口歡迎,吃了一驚,拿眼看著雙雙!雙雙哈哈直樂。眾人大笑,雙雙笑得更歡了。

雙雙陪爺爺奶奶回四川。老友相見,分外親切,飯桌之上,天南海北,國際國內,反腐倡廉,家長時短,高聲喧譁,旁若無人。雙雙聽不懂,也不生氣,只坐在那裡,扳著自己指頭,自個兒玩自個兒的。爺爺問雙雙,你在幹什麼呢?雙雙說,我在聽哇啦哇啦廣播電台廣播呢。

雙雙吃飯,很快飽了。大人聊興正濃,沒半點要散夥的意思。於是雙雙下了椅子,走到每位客人面前,將丟有骨頭的盤子,一個一個撤下,再到餐廳門邊,找出乾淨盤子,一個一個,給客人換上。客人一看,連說謝謝謝謝,雙雙真乖!雙雙說,不用謝,沒關係,你們說話吧,我是服務員!

雙雙喜歡《腦筋急轉彎》,不但喜歡,還考大家。爺爺,您說一加一等於幾?爺爺說,等於二呀。雙雙說,不對不對!奶奶回答,一加一等於幾?奶奶說,這難不倒我,等於十一呀,兩個一併排在一起,不就是十一嗎?雙雙笑了,說,還是不對不對,爸爸您來回答!爸爸說,等於一呀,兩個一合在一起,不就等於一嗎?雙雙說,你們都不知道了吧,我來告訴你們,一加一呀,等於四。為什麼呢?因為爸爸加媽媽,還要加上我和弟弟,不就等於四了嗎?爺爺問雙雙,是書上說的嗎?雙雙搖頭,書上沒有,是我自己編的。

爺爺要出差,到歐洲考察,很遠很遠。奶奶怕爺爺有時差,睡不好覺,帶了一小瓶安眠藥。一轉眼,小孫女不見了。雙雙雙雙正叫呢,小傢伙背著小手突然鑽出來,爺爺爺爺,我送您一禮物吧。說著,拿出一匹小塑料馬,告訴爺爺,雙雙屬馬的,爺爺出國了,每天晚上,把小馬放在枕頭邊上,那就是雙雙陪著爺爺呢,爺爺一定能睡好覺了。

雙雙問爺爺,26號是什麼日子?爺爺說,不曉得。雙雙說,是奶奶的生日呀,爺爺怎麼不曉得?爺爺說,曉得曉得,只是忘了。頭一天,奶奶接到弟弟休休打來電話,祝奶奶生日快樂。奶奶高興極了,說休休真懂事呀。休休說,是姐姐叫我打的。

26日,一大早,爺爺給奶奶煮了長壽麵,大家坐上桌,爺爺要動筷子,雙雙說,爺爺不許吃!為什麼呀?因為今天是奶奶生日,又不是爺爺生日,所以得奶奶先吃,祝奶奶長壽!奶奶一聽,先不吃麵,一把把雙雙摟在懷裡,眼眶濕潤了,這個世界上呀,還是雙雙最心疼奶奶。雙雙也伸手摟住奶奶脖子,我的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

雙雙還小,今年七歲。爺爺奶奶非常疼愛,說,雙雙呀,你永遠不要長大,那該多好。雙雙說,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爺爺奶奶沒有說話,拉過雙雙,緊緊摟在懷裡,眼裡有了淚花。

(爺爺老詹,2009年6月記於雙雙7歲生日)


雙雙和爺爺 楊喬攝於小區樓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