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封面|人類準備好應對氣候危機了嗎?

參考消息 發佈 2022-10-01T14:19:53.384507+00:00

全文摘編如下:英國劍橋大學生存風險研究中心的盧克·肯普直言不諱地說:「是的,我相信人類可能會滅絕!很多原因讓人認為,氣候變化可能會變成滅頂之災,哪怕是輕度的氣候變暖。」形勢已經這麼糟了嗎?

參考消息網10月1日報導法國《觀點》周刊9月22日發表題為《氣候:加速的情景》的文章,作者為弗雷德里克·勒維諾。全文摘編如下:

英國劍橋大學生存風險研究中心的盧克·肯普直言不諱地說:「是的,我相信人類可能會滅絕!很多原因讓人認為,氣候變化可能會變成滅頂之災,哪怕是輕度的氣候變暖。」

形勢已經這麼糟了嗎?如今,連盧克·肯普這些可靠的科學家都開始認為,人類面對氣候變暖表現出的麻木不仁迫使人們必須更加嚴肅地看待極端情景。他們遺憾地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將關注點主要放在了中間情景上。時過境遷,過去人們還在指責該委員會矯枉過正。

「氣候機器」複雜難測

這個夏天,法國各地及歐洲其他地方經歷了創紀錄的高溫。過去幾年來,全球範圍內的極端天氣事件成倍增多。今年夏天,在巴基斯坦,由強季風降雨引發的洪水導致3000萬居民被迫轉移,1400人被淹死。

氣候變化正在真真切切地發生,而且速度遠比IPCC前幾份報告預測的要快得多。該機構2021年秋季發布的第六份報告在某些方面甚至似乎已經過時了。不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學與氣候實驗室的朱莉·德艾沒有放棄為這份最新報告作辯護。她說:「過去7年來,我們在氣候建模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目的是量化那些不確定因素。我們並不滿足於預測50年之後會發生什麼。我們設想了一切可能的未來。」

她這話說得有些草率了,如果我們意識到「氣候機器」是多麼複雜的話。氣候學家們還遠遠沒有將這台機器徹底剖析清楚。這件事是否永遠無法做到呢?

IPCC的工作人員為地球預測了5種未來。其中最樂觀的兩種情景是基於動員人類將升溫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作出的,但它們已經作廢了。「倘若無法實現快速、大幅降溫,這兩種情景很快就會變得遙不可及。」法國替代能源與原子能委員會的古氣候學家、IPCC第一小組聯合組長瓦萊麗·馬松-德爾莫特表示。

第三種情景以延續現有的公共政策為基礎,預計到2100年前後氣溫將升高2.1到3.5攝氏度。她補充說:「在這種情景中,無法排除出現更大升溫幅度的可能性。」

最後兩種情景是基於當前的能源消耗速度作出的,預計到2100年地球最多升溫5.7攝氏度。一些專家認為這兩種情景出現的可能性為10%。這樣的概率已經相當高了。

那些隱晦地責備IPCC「沒有足夠把極端情景放在心上」的聲音讓馬松-德爾莫特十分不爽。「我監督完成的第六份報告幾乎不存在這種情況,我們特意留心在裡邊描述了極端情景的後果。」這千真萬確,他們作了註解。例如,他們指出,在工業時代之前,每50年能觀測到一次酷暑;倘若到2100年氣溫升高了4攝氏度,那麼在同一時間間隔內觀測到的酷暑出現頻率預計會增至40次。

為了構建上述情景,IPCC藉助了全球各種實驗室建立的大約20種地球氣候數字模型。「對於這些模型之間的差異,科學家們原本指望它們會隨著模型優化而越來越小,但正相反,它們隨著新一代模型的出現而顯著增加。另外,這種情況還導致委員會在撰寫最新報告時產生了矛盾。」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聯合開設的動力氣象學實驗室所建模型的負責人弗雷德里克·烏爾丹坦言。

這些數字模型之間的差異主要來自於對那些理論上似乎與氣候無關但實際上對其產生影響的現象的判定。部分現象會引發一種加劇氣候變暖的正反饋,另一些則存在可能阻礙氣候變暖的負反饋。

臨界點或提前觸發

另一個難題是北極地區永久凍土(面積達1500萬平方公里)的融化速度。據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弗洛朗·多米內說,這些凍土的碳含量是地球大氣碳含量的2倍。它們解凍後會釋放出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前者導致氣候升溫的能力是後者的28倍)。這將刺激地球升溫,並因此進一步加速永久凍土的融化。關鍵問題在於搞清楚,這種現象是否會超過某個臨界點,引發災難性情景。

在IPCC最新報告面世後,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研究,但它並沒有帶來樂觀的結論。根據其觀測結果,北歐和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可能即將達到臨界點。另一項瑞士和加拿大的研究顯示,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永久凍土解凍正在導致山丘坍塌,這將進一步釋放出二氧化碳。

埋伏在海底的甲烷(含量是已知石油儲量的1萬倍)也終將浮出水面。朱莉·德艾證實:「總有一天,海底的碳必定會釋放出來。不過現在依然無法確定何時發生,因為對於海下2000米及更深處的探測少之又少。」

盧克·肯普擔憂地表示:「還存在另外一些不確定性更高的反饋作用,它們在最壞情況下可能會一直加劇,直至事態朝著不可逆的『溫室地球』狀態轉變。」近期的一項研究恰恰印證了他的擔心。這份研究經觀測之後算出,一場嚴重乾旱會導致草地和灌木的生長降低80%。而這些植被覆蓋著40%的地球陸地表面。因此可以預見,這些植被承擔的碳匯作用將會減弱。

今年5月,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南半球冬季風暴的強度已經達到了IPCC預測在2080年才會達到的水平。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一個團隊關於氣候臨界點的研究也得出了令人擔憂的結論。在目前升溫幅度為1%的情況下,16個臨界點中的5個即將被突破:西部南極洲及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永久凍土的廣泛快速融化、拉布拉多海對流的崩潰以及熱帶珊瑚礁的大面積死亡。此外,如果地球升溫1.5攝氏度,其他臨界點預計也將被觸發。

多重危機相互作用

簡而言之,糟糕的「驚喜」似乎一個接著一個。氣候危機並非唯一正在威脅世界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他的可能會接踵而至:全球經濟動盪、化學風險、流行病蔓延、饑荒、移民潮……所有這些都存在相互作用。

想像一下,一場異常高溫帶來一場特大火災,進而導致一座核電站無法運轉,從而引發電網崩潰,多個數據中心因此關閉,大量企業、銀行和醫院無法上網,最終釀成一場衛生、經濟和銀行災難。當然,這一系列災難帶有誇張、諷刺意味,不過系統性風險專家所設想的更微妙、更複雜的情景,同樣可能會引發社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長期崩潰。

從2018年起,堅信氣候異常引發的社會崩潰正在逼近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傑姆·本德爾發起了一場「深度適應」運動。他遵循的哲理是:不要再試圖避免最後的崩潰,那是躲不掉的,而要讓社會做好準備以跨越這種障礙。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訪問了被洪水蹂躪的巴基斯坦之後,也意識到了地球面臨的這種令人憂心的狀況。他說:「我通過一扇窗望向未來——那裡存在著無處不在的永久氣候混亂。」他還警告說:「巴基斯坦的遭遇表明,全球對於氣候危機的應對明顯不足,其核心問題是背叛和不公。」他的話能否被聽見,都要畫個問號。

來源:參考消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