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現象,是因為30而立,還是因為40不惑,或者都不是?

譯明聊科技 發佈 2022-10-01T15:23:25.152081+00:00

羅振宇和俞敏洪說,35歲還靠投簡歷找工作,應該要反省自己。可在35歲,如果沒有外界幫助和機遇,又有多少人能在35歲擁有自己過硬的人脈,和行業領先的影響力?這些年,大廠出來的高管和領導們,35歲以上,就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嗎?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對於年齡,更是如此。

羅振宇和俞敏洪說,35歲還靠投簡歷找工作,應該要反省自己。

可在35歲,如果沒有外界幫助和機遇,又有多少人能在35歲擁有自己過硬的人脈,和行業領先的影響力?

這些年,大廠出來的高管和領導們,35歲以上,就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嗎?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對於年齡,更是如此。

從20歲開始,每10歲一個階段:

20,加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

而在中國職場的35歲,卻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35歲,正處在30而立和40不惑之間。


如果,30真的立了,那麼35歲,肯定還不到不惑。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這裡來看,30而立,應該是指30歲的時候就有所成就,既然在30歲就有所成就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喜歡35歲的職場人?

40歲不惑,是指40歲能洞察事物的本質,即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為外界所干擾。

那麼35歲離40歲不惑也很近了,如果是早熟的人,肯定在35歲就能達到不惑的境界,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喜歡35歲的職場人?

35歲,確實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紀,不管男女。

按照現在中國的教育,6歲入學,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畢業22歲,如果還讀研究生,博士,估計畢竟也到30歲左右了。

35歲,職場經驗在10年左右,按道理應該是工作經驗最為豐富,創造力最強,最年富力壯的時候,為什麼很多職場人卻不喜歡?

其實原因有很多,有個人的,也有外界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不缺人,你不做,有很多人來做,35歲以下的人一大把,為什麼一定要用35歲以上的?

35歲的人,年輕說不上,年老更說不上,就是這麼一群夾在中間的人,即不能和年輕人比闖勁、比加班、比熬夜、比喝酒;也不能和年老的人比經驗、比資歷。

35歲的人,想再年輕,肯定是不可能;想年老,也老不了,就是這麼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年紀。

從自身來看,35歲的人,其實有不少是非常優秀的人。

特別是在最近這幾年,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大公司高管、小公司高管,項目負責人等等,可以說是非常多。

但35歲,很難找工作,或者很難長久的工作,卻是不爭的事實,有待遇和個人的原因,更有大環境,或者用人單位對35歲特殊對待的原因。

35歲,其實也怪不得別人,更多地應該是怪自己。

就像羅振宇和俞敏洪說的那樣,35歲還靠投簡歷找工作,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應該要反省自己。

35歲,應該靠人脈,靠人影響力,讓工作來找自己,讓朋友來幫自己找工作,而不是讓自己去找工作;

或者說,過了35歲的人,就應該去創業做老闆,或者自由職業,而不能靠工作來掙錢養活自己。

35歲,確實很糾結,離不惑還有5年,離退休還有20到25年;

35歲,剛過而立,卻又立不起來;

35歲,如果沒有外界幫助和機遇,又有多少人能在35歲擁有自己過硬的人脈和行業領先的影響力?

在中國,又有幾個羅振宇和俞敏洪,他們成功了,回頭看35歲的別人,就覺得別人應該都像他們,讓人不禁想起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所以,35歲職場現象,還真不是因為30而立和40不惑,可能還得怪自己不夠優秀,或者還真是因為人太多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譯明聊科技 不想油膩的80後大叔,將每天與您分享創業、成長,和對科技的看法,敬請關注!

關鍵字: